楊楠楠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 中本銜接過程中,情感育人十分重要。完善的人格、職業情感的養成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職業崗位的熱愛。
[關 鍵 詞] 中本銜接;人格完善;職業情感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33-01
隨著經濟社會對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職業教育承擔著適應產業升級需要、培育大量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這一形勢下,“3+4”中本銜接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對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渴求。學生的心理認知、情感認同是中高職無縫銜接、“3+4”順利過渡的保證,也是職業教育從培養“技能型”人才向“技術型”人才轉換升級的保證。這些成長的重要階段,中職與本科院校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完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職業情感的培育,以下從兩個方面來重點闡述:
一、完善人格,行為習慣養成
人格的完善是指一個人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中本銜接中職段的學生年齡小、社會認知能力有限、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興趣不高。這些人格表現將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及“3+4”分段升入本科院校生源的質量。“3+4”中本銜接兩階段環環相扣,因此現實中要在教育教學管理、實習實訓等各層面加大本科院校與中職學校互相介入的機會。
(一)確定目標、學習榜樣
現實與理想中的“自我”總有差距。人格完善就需要個人對自我的成長有明確的目標。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對將來升入高校的思想準備不足,升學還是就業,目標不明確。因而要在本科學校的配合下,讓中職段學生確定自己的升學目標。毛主席曾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格的成長,需要不斷地發現榜樣人物,并加以積極的效仿。在“3+4”分段中的本科院校里,不乏勵志的學生及優秀的專業課教師,定期讓中職段師生與本科段師生相互交流,取經學習,有助于激發中職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堅定他們升學的信念。
(二)制訂計劃、按部就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強有力的計劃設定。中職學校和本科院校兩階段的教學實施過程絕對不是相互獨立、各自執行的。學校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保質保量開展教學,學生也相應制訂學習計劃,按部就班地學習與實訓。
(三)堅定信念、順利升學
“中本銜接”是一個系統性升學過程,以山東省為例,“中本銜接”項目的轉段政策是:試點項目的學生必須參加過程考核和綜合測試,而且只有過程考核合格的學生才可以通過“春季高考”渠道報名參加綜合測試,綜合測試合格才可以升入對口的本科院校。過程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品德情況、課程學習情況、全國及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獲得技能證書的情況等。綜合測試的內容以確定的對口貫通分段培養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重點對學生文化、專業基礎知識等進行考核,還規定了有關獎勵政策。從這一系統性過程來看,信念的堅定,則是今后順利升學的保證。
二、自我激勵,職業情感養成
職業情感(Occupational emotion),是指人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所具有的穩定的態度和體驗。“3+4”中本銜接過程中,職業學校的學生如何自我激勵,養成足以安身立命的職業情感是現代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使命。
(一)師生交流,加大職業認同感
要定期開展本科院校教師與中職階段學生的師生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在跨入中本銜接的門檻時,對自己所選專業的特色、知識體系、就業狀況和發展前景等方面有大致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潛力和后勁,及早樹立職業生涯規劃。
(二)注重實操,增強職業榮譽感
對于“3+4”中本銜接模式而言,人才評價標準應以需求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形成。學生的實踐操作與自己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密切相關,從事這種職業的個體會從情感上產生對這種職業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三)創新創造,拓展職業敬業感
職業敬業感,本質上是對自己生活與生命的尊重、熱愛,這是最高層次上的職業情感。目前是產業結構調整與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3+4”中本銜接,培育出將來在崗位上具有創新、創造意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中職段學生要充滿好奇心,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究。本科段學生則要進一步拓展職業敬業精神,敢為人先,敢于創新,敢于創造,敢于
創業。
綜上,“3+4”中本銜接過程中,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加深對職業的熱愛。他們將以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熟練的實操技能和無比飽滿的工作熱情投身于社會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去。
參考文獻:
[1]趙瓅.我國中本教育銜接的途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6):22.
[2]呂俊,王傳金.中本銜接一體化教學管理的五個“共同”:以常州工學院、江蘇省溧陽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職教論壇,2016(1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