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琳杰


( 江蘇南京金陵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0)
[摘 要] 根據現有教學條件,專業基礎課缺乏專用教室,很難給學生提供實訓教學,久而久之學生缺乏興趣,教學效果差。主要在強調沒有實訓條件的情況下,如何在教室上好汽車機械基礎課,著重課程的理論教學策略,進而提高課堂質量與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汽車機械基礎;教學現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116-01
中職汽車專業是以汽車為主,以機電、材料等多門學科為輔的綜合專業,理論知識深,專業技能強。在專業基礎課缺乏專用教室的前提下,學生對理論感覺抽象,常一知半解,這樣的現象尤其體現在沒有實訓環節的課堂上,不少學生付出了努力但成績不佳,使學生對學習汽車專業信心倍減,甚至考慮轉專業。
一、汽車機械基礎課的任務和學習現狀
本課程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使學生全面掌握構件與機構的力學知識;汽車用軸和軸承,鍵、銷及螺紋連接,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汽車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等常用傳動機構。學生通過學習為以后專業課程打下基礎,更為今后從事汽車運用與維修工作打下基礎。
筆者所在的學校教學對象是中職生。在教學中發現首先中職校學生以初中畢業生居多,且整體生源素質不高,基礎知識不足。開設《汽車機械基礎》是在一年級,雖然學生去看了教材中的圖片,但是實物沒有見過,時間久了,學生對于該課重視程度就下降了。對于部分基礎知識差的學生而言,更是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對于這樣的理論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水平,通過實物、圖片、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本文是筆者結合自己在課堂上上好汽車機械基礎課的教學方法略談幾點。
二、上好汽車機械基礎課的教學方法
(一)結合不同實物,增加感性認識
實物教學因比較直觀,一向被學生喜歡,特別是在工科類課程中,更能彌補他們不能接觸實際的空缺,使教學變得從抽象到形象,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汽車機械基礎課理論性強,概念特別多,學校沒有實踐場地。中職學生既沒有實踐經驗,且基礎知識薄弱,所以學生聽起來感覺枯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緊密結合實物進行教學。如講到汽車用齒輪時,可以利用實物如圖1齒輪進行實物教學。在介紹軸的外形時,可通過圖2凸輪軸實物教學,通過先接觸實物,由外到內,然后學習軸的各段組成,學生就不會感到陌生,軸的功能是建立在軸的外形結構之上的。所以先通過實物外形,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有所學。
(二)播放動態圖片,進行形象教學
直觀的動態圖能夠讓學生的眼神齊聚,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教師在播放動態圖前,可以適當提若干問題。鉸鏈四桿機構中,主動件的運動形式影響著從動件的運動,光看書,學生無法想出構件的運動形式。老師先提出構件的名字、運動形式等問題,學生觀看動態圖后,進行回答。例如圖3鉸鏈四桿機構的三種類型演示;圖4汽車雨刮器的演示,動態演示過程中,機構中各個桿件的運動規律可一目了然。通過以上環節達到形象教學的效果。
(三)設計相應學案,創設情境教學
在實訓實物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教師要創設情境,同樣可以在教室里進行練習。
如在連接件中的《鍵連接》講授鍵的種類、結構時,因鍵外形尺寸小,也不便于拆下,在教學中,教師可把鍵的形狀識別、代號、類型、特點、工作場合等知識設計相應學案,創設情景教學。
(四)進行區別教學,增強辨別能力
對于比較教學的內容,教師適于選擇區別明顯、又相似的零件。在講圓柱銷和圓錐銷時,讓學生觀察如圖5、6的區別,引出圓錐銷的錐度大小。
通過區別教學,得出差別,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特別適合中職生的方法。區別教學不是教師灌輸知識,而是根據被比較對象,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教學時,可將班級分成相應的組,進行組間競爭。
(五)巧用網絡資源,開闊拓展視野
在互聯網構造的信息時代,在校生學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學習《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無疑是最適合的,特別是對于機構組成及內部原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彌補。例如,個人圖書館。教師可提前布置任務,學生根據需要和興趣,不受限制地選擇。通過查找網絡資源,然后一起交流,從而達到讓學生的“心”活起來,這種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自由而主動。
總之,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面對基礎知識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中職生,如何在缺乏動手實踐的理論課堂上上好專業基礎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如準備實物、拍攝圖片、設計學案、搜集資料、制作相應動畫等。讓學生亦能產生學習興趣,亦能在課堂上動起來,為學習汽車專業知識和形成職業技能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顧欣.汽車機械基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