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潔
摘要:目的:探討對肝硬化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方法和對其心理健康狀態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觀察組30例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護理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在焦慮抑郁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結果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肝硬化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療效顯著,且能顯著提升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舒適程度,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肝硬化;護理方法;心理健康
肝硬化是由各種因素引發的肝臟慢性進行性疾病,患病后病情反復,需進行長期服藥治療,綿長的病程加之痛苦的治療易導致患者出現較重的心理負擔,如在治療期間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1]。為了研究肝硬化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方法和對其心理健康狀態的影響效果,本文特選取6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最小32歲,年齡最大72歲,平均(41.13±3.1)歲;對照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38歲,年齡最大63歲,平均(44.02±3.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存在的差異不顯著(P>0.05),對比結果有意義。
1.2護理方法 在實施相同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采取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等措施,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2.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對患者的基本病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制定通俗易懂的護理方案,對于存在聽力障礙的患者,與其進行交流時,可輔助適當的肢體動作,幫助表達[2]。
1.2.2患者入院后,主動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其講解疾病及藥物治療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不良反應,耐心傾聽患者的疑問,及時給出科學易懂的解答[3]。
1.2.3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囑其日常多探望陪伴患者,及時為其介紹患者的病情進展,告知家屬盡量不要與患者談論疾病,盡量忍耐患者的負面情緒,多理解患者,與患者一起面對疾病。
1.2.4醫院環境設計溫馨舒適,減少硬冷的環境對患者的心理刺激,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幫助患者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其充足的睡眠,減少肝臟負擔,加速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加速病情恢復[4]。
1.3觀察項目和指標 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根據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代表滿意,80-90分代表部分滿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焦慮抑郁評分上的比較 在統一進行治療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評分無顯著差別,P>0.05,無統計學意義,經過不同方法的護理,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上的比較 經過不同方法的護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76.67%,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3.討論
肝硬化患病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檢查出疾病后常已到晚期,病情較重,發展迅速。其治療過程十分漫長,患者身體需承受較重的痛苦,心理也隨之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目的就在于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早期從疾病的陰影中擺脫出來,保證疾病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對肝硬化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療效顯著,且能顯著提升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舒適程度,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宋巧英.心理護理干預對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5,(17):281-282.
[2] 李春蘭,王國華.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給予心理護理的方法和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3,(35):64-65,66.
[3] 林英.肝硬化患者心理護理臨床體會[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5):222-222.
[4] 李芳,閆躍武,柴海云等.心理護理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心理健康生存質量及并發癥發生的影響[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6,30(3):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