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忠明 編輯/易可
如何鑒別紫砂壺優劣
文/楊忠明 編輯/易可

韓門弟子茶文化印家李唯先生曾說:“高溫窯里燒成后的紫砂壺會呈現各種色彩,有朱砂紅、棗紅、紫銅、海棠紅、鐵灰鉛、葵黃、墨綠、青蘭等。”紫砂壺雖然不上釉,但其光彩變化奇幻,五光十色。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紅、閃色等等,皆是天然原色,質樸渾樸,古雅可愛。
那么,我們如何鑒賞與判斷紫砂壺的優劣與真假呢?如今,上佳品質的紫砂泥是越來越少,有的制壺用泥是一些劣質的砂鍋泥、陶瓶泥,做出的所謂“紫砂壺”只能放到地攤上低價出售。滬上書法名家林墨兄的一位親戚在宜興窯上工作,老窯工曾偷偷告訴他鑒別紫砂壺的真偽秘訣。
觀色:純正紫砂之色,有紫色、黃色、藍色等,壺的表面應該是越擦越光潤鮮逸,有一種儒雅的感覺。
聽音:放茶葉入壺,倒入開水,紫砂壺有沙、啞、沉之聲,聲音沙啞說明材質透氣性好,內部不結晶,能保持茶的香味,如果注水后,發出一種瓷器般的脆聲,就可斷定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純。
聞味:摻了化工原料的茶壺有股怪味,或是用鐵觀音入壺,泡了些時間后,水會變色或有異味,屬假紫砂壺。
手感:純紫砂壺的手感應光滑圓潤,與機器加工出來的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通過長時間的泡養,好的紫砂壺應該能顯現出淳厚、古雅、油亮的包漿,假紫砂或者紫砂不純的壺基本上養不出來好的包漿。
手工制作的紫砂壺,尤其是歷代大師高手親自做出的壺特別珍貴,問題是現在有許多紫砂壺采用模具制作,這是收藏紫砂壺的朋友最大的隱患,你出了大價錢,買到的是一把用模具、灌漿出來的仿名紫砂壺,那就慘了!純粹模具做的紫砂壺,會露馬腳的,你只要細心再細心地審視:就會發覺在壺的中間從壺嘴到壺把有一條模具接合處留下的細細痕跡!現在有許多紫砂壺被打蠟拋光,目的是為了彌補紫砂泥的質量,其實,用好泥燒出來的紫砂壺根本不用這道工序,凡是特別亮,摸上去有蠟樣手感,有化學品怪味的紫砂壺就要當心了。
現在市場上仿制歷代大師、名家的紫砂壺多如牛毛,所以,初入紫砂壺收藏的朋友千萬要當心,要多請教業內行家。紫砂壺的種類繁多,標準不一,僅造型式樣就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說。我們常見的有鐸壺、半瓜壺、柱楚壺、茄段壺、扁股壺、提梁壺、圓竹段壺、碗燈壺、牛蓋蓮子壺、團壺、四方壺、曼生壺、半月壺、掇球壺、渾方壺等。
紫砂制品上的款識和銘刻是鑒別制作者是否為名家所制的重要依據,這要從壺的器型、壺的線條、泥的優劣,以及是否真正有歷史痕跡的包漿存在作精確的全面考慮,看看是不是用現代高科技方法的染色、拋光、上蠟、做假茶垢、鈐假印章等造假手段弄出的贗品。
自從上海刻壺大家沈覺初壺刻絕技與唐云等書畫大師結合之后,給茶文化的載體紫砂壺內茶色淳香的濃度添加了海派詩意的底氣與空靈的禪意。當前滬上能在紫砂壺坯上鐫刻書畫,游刃有余者不多,我認識的朋友中韓回之、楊留海、唐存才、王彬、袁慧敏、施元亮諸先生是海派刻壺高手,技藝各有特色,他們為中國茶文化的紫砂壺繪壺刻壺藝術增添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