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霞
摘 要:數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而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優化小學數學的作業形式,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關注的問題。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提出了設計數學作業的幾種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之一。作業是聯系教材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紐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布置課下作業也是教師的教學手段之一。但是,在當前的作業布置環節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作業量大、層次性不足、脫離實際等,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才被迫做作業,體會不到做作業的樂趣,這也就間接地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與信心。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數學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布置作業。
一、設計趣味性的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對作業的內容充滿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探究。因此,設計趣味性的作業是首要的選擇??紤]到小學生愛聽童話故事的特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讓學生懷著興趣與信心積極地完成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作業:“熊大和熊二看到光頭強在砍樹想要阻止,光頭強就將砍下來的一棵樹平均截成5段,分給了熊大和熊二一人一段,那么光頭強還有( )。熊大和熊二為了避免光頭強繼續砍樹,就想要拿蛋糕跟光頭強協商,熊大將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了3塊,那么熊大、熊二、光頭強能分到的蛋糕是( )。光頭強走后,熊大和熊二在切西瓜,每塊西瓜大小一樣,切成了8塊,熊大分5塊,熊二分3塊,那么熊大能吃到的西瓜是整個西瓜的( ),熊二能吃到的西瓜是整個西瓜的( )?!蓖ㄟ^設計這樣趣味性的作業,學生在讀故事的同時也在思考,從而可以使其在故事情境中積極地做題,提高學生的做題實效。
二、設計生活化的作業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設計生活化的作業可以降低學生的作業難度,也有助于學生真正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從而可以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與能力。在設計生活化的作業時,教師要考慮到作業的可行性,既不能過于脫離實際,也不能布置過多的作業,以免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
例如,在教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仔細地觀察,看看生活中有哪些長方形、正方形。這樣的作業既不會讓學生產生壓力,也不會讓學生覺得無趣。學生在觀察思考中也就將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進行了深化,從而使得學生有效地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設計生活化的作業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使其可以懷著積極的心態與情緒進行課堂學習。
三、設計分層次的作業
隨著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以生為本”理念的實施,分層教學的模式就逐漸被提了出來,在數學教學中也逐漸得到了應用。分層教學的模式充分地體現了“生本教育”的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那么在設計作業時教師也可以將分層教育的理念應用其中,通過設計有層次性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提升,切實地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了“小數的初步認識”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以讓學生得以鞏固提高。一類鞏固題:比較大小0.5○0.8,2.30○3.2;計算題2.8+6.50=( ),5.20-3.8=( )等。二類提高題:用4、0、5和8這四個數字寫出下面各數,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①大于1而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②大于8而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三類拓展題:華華有15元錢,買了一支4.2元的筆、一個3.5元的本子和一塊3.6元的橡皮。那么華華的錢夠嗎?如果再買一支同樣的筆呢?這些不同層次的問題會讓學生在做題時逐漸地投入,符合學生的基本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的題目也會讓學生在做題時產生探究欲,體會到學習探究的樂趣。
四、設計實踐性的作業
實踐出真知,尤其是在數學科目中,學生僅僅在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有些內容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他們才能真正地掌握其中的原理。因此,為學生設計實踐性的作業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中,學生的思維也會得到發散,這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了“多邊形的面積”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加以應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物體進行測量,并求出這個物體的面積。這樣發散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學生也會自發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也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總之,布置小學數學作業是保證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優化小學數學作業的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是新時期對數學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良好發展的主要途徑。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設計出真實有效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快樂地做作業,不再將其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使其享受做作業的過程,繼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彥,文春蓉.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0).
[2]羅進元.個性化作業在小學數學實施過程中的困境與突圍[J].文理導航,2016(9).
[3]占雪峰.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