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 要:語文是學生現在或者以后能更好地學習和融入社會的一個基礎和前提,如何更好地把學習語文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就需要通過實踐來證明。在語文的教學中,從簡單的漢字到生僻字的認識,從簡單的句子到難懂的句子,不是說讓孩子們把字認得多好多多,也不是說要讓孩子們把這些句子深刻理解,而是為了讓孩子們認識周邊的事物,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思。孩子在學會動的時候就想著要去摸索這個世界,這是孩子對未知事物想要探索的本能,而教師只需要保證孩子的這個本能并鼓勵他就行。想要動手去摸索這個世界就是一種實踐在孩子身上的體現。
關鍵詞:教學實踐;重要性;小學語文
一、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和融入生活的前提,尤其小學語文更是培養孩子對語文學科愛好和興趣的關鍵。如果學生在小學就不喜歡學習語文,對語文排斥,甚至是反感,那么地基都沒有打好又怎么能要求建起高樓大廈呢?學好語文,可以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更多的人做朋友;學好語文,可以很清楚地明白別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提升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學好語文,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理解去解釋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滿足對大千世界的求知欲望。反之,因為語文沒有學習好,表達能力差,說不清楚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理解能力差,聽不明白別人想要表達的意思;不會說話,不敢發言,成為一個后天的“聾啞人”。
所以讓學生學好語文很重要,這就需要老師在學生剛步入學校,在開始學的時候就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如何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呢?根據孩子們對萬物好奇的心理和喜歡動手的習慣,我們可以把語文教學放在生活中,讓學生更多地在生活的環境中去學習、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的韻味。
二、實踐的重要性
實踐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孩子們在小時候都喜歡自己動手去摸索一些新鮮事物。在他們想著要去摸索,并伸出手去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一個實踐。實際操作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變得更加主動和自覺,把“讓我學”轉化成“我要學”。同時實踐操作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大腦的協調發展,發散思維。
同時,當一個人的實踐能力足夠強的時候還可以產生創新能力。我們用的不僅僅是實踐,更多的是創新,每一個科研成果,每一個學術研究,世界每一天的進步都是靠不斷地創新。而實踐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想法和思維模式以后,再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才能實現創新,產生一個新鮮事物。正如愛迪生發明的電燈一樣,有了這個想法,通過一次一次失敗的實踐,才發明了電燈,這是科學上的壯舉,證明了實踐的重要性。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語文的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為了給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熟能生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量的抄寫和背誦放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沒有時間去動手,動口。枯燥乏味的抄寫和背誦讓學生給語文貼上了無聊沒勁的標簽。在孩子們喜歡動的時候偏偏讓安靜地坐著,又在習慣了安靜地坐著以后讓學生們動手去做,把實踐和教育分開對待。
在小學語文中就可采用實踐教育,在生活中教學,在家長的言語間,在街坊鄰里的問候里,在孩子們的游戲中,讓學生們感受到生活中的語文,語文里的樂趣,讓學生通過各種丁點小事來提高對語文的興趣,通過朋友間的嬉笑打鬧知道學好語文的重要性,認識到語文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實踐與教學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實踐可以豐富和檢驗所學的成果,學以致用。就拿最簡單的學生寫的作文來說,就是應用所學的漢字、成語、好的一些句子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一些東西。這就是現在在語文課上用得最多的一個小實踐。通過寫作,把學到的東西融進自己的語言組織里,不僅溫習了所學的內容,還提升了自己的語言技巧和表達方式方法。而且一篇好的文章還可以帶給學生一種成就感和榮譽感。
同時,社會實踐還可以讓學生接受更多生活中不同的場面,比如,在六年級的語文中會出現一些關于動物類的文章,像《跑進家里的松鼠》《別餓壞了那匹馬》《彩色的翅膀》等,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需要針對性地給學生安排一些實踐活動。以《彩色的翅膀》為例,在準備開始講的時候,就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查找一些有翅膀的動物,并了解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性和種類。在學文章的時候,讓同學們拿課文上的和自己了解的作對比,一起學習,上完以后還可以讓感興趣的同學繼續觀察了解,并且寫一篇作文也可以。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增加學生對事物觀察判斷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劉素芳.關于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管窺[J].科技創新導報,2014(27).
[2]邢勝月.關于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分析[J].學周刊,2012(2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