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
摘 要:小學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是值得小學音樂教師探討的問題。總結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如何運用“想、動、唱、創”幾個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小學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使學生理解音樂,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小學生一般活潑好動,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較強,但是他們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是值得小學音樂教師探討的問題。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高效的音樂欣賞教學要把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音樂情感貫穿于欣賞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想、動、唱、創”幾個環節中下功夫。
一、邊聽邊想,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喚起學生的想象意識
在強烈的想象意識引導下,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自由創造,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他們認識和理解音樂語言,學生對一首歌(樂)曲產生強烈的興趣,才會產生欣賞的欲望,才會積極主動地發揮想象力。欣賞音樂是通過聽覺來感受音樂的,要使兒童理解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只有讓他們多聽、多想,才能把他們帶進樂曲的意境中。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做些簡單的律動,啟發學生理解音樂,創造欣賞的氣氛。在聽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利用自己的語言對所聽到的音樂進行描述。如:西洋交響音樂《彼得與狼》是很抽象、復雜的西方音樂,我們中國學生欣賞起來比較困難,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聆聽音樂,根據音樂中不同西洋樂器的音色和音樂形象,想象出不同的音樂角色(彼得、獵人、小鳥、小鴨、小貓和狼),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激起聽者在情緒上的共鳴。
二、邊聽邊動,每首歌每段樂曲都能給人帶來遐想
作品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和情感,在讓學生輕聲哼唱歌曲或主題音樂、填詞唱的過程中表現出來,并且舞動,隨心所欲地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展現心中最原始的情緒體驗。音樂欣賞過程中的“動起來”方式有很多,既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又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的情緒。如:欣賞《龜兔賽跑》時,隨著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兒童會做烏龜爬、兔子跳的動作來模仿賽跑的情景,用人體本身發自內心的感受做出的動作來體驗描繪烏龜與兔子音樂的情感。在對一些音樂節奏的掌握上,在學生初次感受音樂后,讓其根據自己聽到的音樂特點,選擇適合的打擊樂器為音樂進行伴奏。在欣賞《運動員進行曲》時,可以引導學生隨著音樂踏步、變換隊形,模擬運動會開幕、比賽等場景,讓學生運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情感。
三、邊聽變唱,每首歌每段樂曲雖能給人帶來遐想,但作品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和情感,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和體會
這時,教師可讓學生輕聲哼唱歌曲或主題音樂。如:在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時,由于是合唱,且采用多種演唱形式,在我沒有任何提示下欣賞完第一遍時,學生們好像沒有什么反應,也未被感染。當我用投影儀打出七段歌詞,并讓他們邊聽音樂邊跟著唱時,我看到有幾個小朋友眼里閃著淚花,有的還悄悄地用手擦了擦。聽完這一遍,我想這節課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四、邊做邊創,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韻律的和諧完美,同時還在于它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創造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小學生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大型的創造,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比較小的音樂創造,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在欣賞中審美,在審美中陶冶,這種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無意識的影響作用,具有很強的內化力。可以采用節奏、律動、線條、色彩、繪畫等表達對音樂的理解。例如:音樂課本經常出現的創編歌詞和歌譜,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學生自主能力的練習機會。每當學生們唱起自己編創的歌詞,也顯得特別興奮。因此在音樂課上,老師應該不斷創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發揮,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填詞,通過讓學生自己根據歌詞編配伴奏,自編音樂劇等活動來培養學生創造音樂的興趣,多給學生嘗試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創造靈感。
當然,以上方法只有靈活應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總之,只有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讓音樂欣賞課真正活躍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欣賞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重視音樂欣賞的培養,才能順利地、很好地完成音樂欣賞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在藝術空間盡情翱翔。
參考文獻:
[1]李保軍.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2(3):57.
[2]陳彩彩.如何把欣賞教學這道大餐做得更有味: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想法[J].兒童音樂,2011(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