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中,數學內容的教學是比較困難的一個環節,教師在很多方面都要充分地考慮到小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不能總是按照傳統的教育方法來開展。在小學數學當中,分層異步教學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思路,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實施良好的差異化教學,可行性較高。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思路
相對而言,既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總是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上努力,在很多方面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的需求和觀點,整體上表現出的被動性特別明顯。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其目的在于讓小學生主動學習,并且在各項知識的掌握上,能夠得到良好的效果,減少固有的缺失與不足。
一、分層劃分學生的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雖然能夠幫助小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成果,但是想要在最終的成績上顯著提升,必須將基礎的學生分層工作做好,否則很難在后續的教學中得到理想的成績,還容易因此陷入到惡性循環當中。結合以往的教育經驗和當下的教育標準,認為分層劃分學生的策略,應該充分地結合學生本身的性格、興趣愛好來決定。例如,四年級的小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相對穩定,有些學生明明能夠好好學習,但是由于玩樂的心態較重,因此成績徘徊于中上游的狀態,此時應該將這類學生與學優生劃分為一個層次,促使他們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下學習,糾正其錯誤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成績徘徊在中下游的學生來講,應該在分層的過程中,對于基礎差、基礎牢固學生做出兩種分層。通過將學生的能力、興趣作出良好分層以后,要讓學生充分地意識到自身學習的薄弱環節,然后積極地改正,實現成績和能力的雙重提升。
二、教學目標的分層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育當中,分層異步教學方法的實施,教學目標需要得到科學的分層,不能總是按照教師的觀點來完成,應該觀察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進步幅度,從而階段性地對教學目標作出優化,這樣才能督促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而不是總是在固有的內容上進行鍛煉。我認為,在教學目標的分層策略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要根據學生本身的知識掌握情況來實施分層。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加減混合”運算教育過程中,中上游學生的目標,在于口算、心算、筆算都要快速、準確,能夠對簡便算法快速地掌握和應用,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效率,促使自身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對于中下游的學生來講,在教育目標當中,則應該先從計算的準確率目標上著手,然后再向學生教授相應的簡便方法,最后再拓展到心算、口算的級別,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目標,能夠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在很多方面都能夠達到教育的良性循環,基本上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三、分層設問策略
分層設問的策略必須要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有些學生明明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自身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可教師開始要求其回答最簡單、最基礎的問題,學生的內心會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分層設問在開展的過程中,針對每一個層級的學生,都要設定基礎問題和拓展問題,要求其不斷地進行自我超越。例如,在小學數學課程中,設定未知量x的解題方法學習過程中,需要讓小學生掌握好設定未知量來進行方程計算。此時,對于學生的未知量設定目標,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分層,按照從簡到繁的標準來設定,促使小學生能夠在統一的知識教授中,有效地接受知識,但是又不耽誤自身的拓展和弱勢彌補,促使自身不斷進步。
四、個別指導策略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幾個方面努力外,個別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而言,個別指導在開展的過程中,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脫離當前學習的困境,及時地突破自我,在各項知識的掌握、應用上,得到更好的成績。因此,個別指導開展的過程中,必須對指導的對象進行深入分析。例如,在學困生的指導過程中,必須教育學生至少掌握一種熟練的解題方法,即便速度較慢也沒有問題,關鍵在于方法掌握正確,解題答案正確。在基礎打好以后,才能在后續的知識學習中得到理想的成績。另外,在指導中等生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靈活思路和簡便方法的指導,讓他們在解題正確率提升的基礎上,還必須加快學習的效率。
本文對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思路展開討論,在現階段教育工作的開展中,整體上的效率不斷提升,未出現嚴重的缺失和不足,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比較符合預期。日后,應該將該教學方法深入研究,不斷地健全教學體系,推動學生更好地進步。
參考文獻:
[1]劉青巖.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81.
[2]張克禮.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4):100-101.
[3]李平.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4):8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