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剛
摘 要:學校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主要途徑,而課堂教學又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向四十分鐘要質量”一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改進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不懈追求。主要是基于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思考,提出打造高效課堂的方法和觀點,以作交流。
關鍵詞:高效課堂;特點;基礎
什么是高效課堂?吳剛平教授說:“高效課堂的‘高效體現在三個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結合。‘效果指教學結果和教學目標的吻合度;‘效率是指取得的效果與投入時間、資源的關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優化;‘效益是教學過程及結果的整體收益,從整體上能反映學生的發展價值。高效課堂的產生是這三方面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其實,說白了高效課堂就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讓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得到最大的收益。這種收益不僅體現在知識內容的掌握和知識體系的構建方面,還體現在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科學素養等的培養方面。也正是因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多維度、多樣化要求,高效課堂的構建一直是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作為一線物理教師,在實踐中我也不斷地探究高效課堂的奧秘,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覺得構建高效課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前導學,奠定課堂高基礎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課前導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導學案的產生也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雖然考慮到導學案對學生學習思維的約束及創新能力的缺失等問題,杜郎口中學取消了導學案,我認為導學案對構建高效課堂還是有著很積極的意義,因為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將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自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一份好的導學案,首先能夠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對經過學習要達成的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學習目標應當由易到難有層次地展示,同時有重難點的體現,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循序漸進。再者,導學案應當以問題引導為模式,展開設計。學生預習教材,很大程度上都停留在閱讀和了解的層面,很少有思考的深度。合理有效的設問能及時地誘發學生思考,不自覺地便提升了思維的高度,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而且,合理的問題引導,還能夠層層深入,有效減輕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最后,導學案必須要有有效的測評和小結。學生自主學習后,學案為學生準備幾道能夠體現預期目標的小測評,通過自己測評,讓學生對自學所達到的程度有所認識,并能夠在小結中自我評價,哪些學懂了,哪些還有問題。通過學案反饋,教師便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高效地解決學生學習的問題,既節約了課堂時間,也不至于對學生已學習的內容贅述。
二、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求知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導入常常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調。一個好的導入常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迅速地將學生引入課程學習中。當然,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可以選擇多種多樣的導入方法,比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問題導入等。但是導入的活動一定要緊緊圍繞著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不能導入了半天,學生積極性調動得非常好,結果與學習內容毫無關聯。這樣的導入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適得其反。比如在學習壓強這節課之前,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情景:
教師將課前燒開的水裝入長頸燒瓶,酒精燈加熱到快要沸騰時緊緊蓋住瓶塞,固定在鐵架臺上后,旋轉燒瓶,使之倒立。燒瓶中的水并沒有沸騰。教師故作神秘地說:“我最近練就了一項神功,不加熱就能使瓶里的水沸騰,同學們信不信?”此時,教師端起一杯冷水,慢慢澆在燒瓶底上,燒瓶中的水突然沸騰,每次等水停止沸騰后往瓶子上澆更多冷水,重新使水沸騰。
教師在渲染情境、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會被調動起來。當學生看到燒瓶中的水重新沸騰,必然會非常驚訝,嘖嘖稱奇,不自覺地就會思考水沸騰的原因,甚至和同學討論。短暫的討論后,教師簡單地解釋:“冷水使瓶中的空氣收縮,氣壓下降,水的沸點就會降低,當沸點降低到水的溫度以下后,水就會沸騰。至于水的沸點為什么會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壓強。”
出乎意料的實驗現象不僅具有真實可靠的特點,還能瞬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在學生積極參與、努力思考的基礎上引入新課,整節課的課堂氛圍必然顯得格外活躍,新課學習也會顯得格外輕松。
三、合理設疑,引發學生思考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時刻做好為學生指路和解難的工作。教師連續變化的問題情境和合理的問題設計,可以時刻激發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問題內容。設計問題串組織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問題串的設計是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精心設計的一組問題。每一個問題之間或者有著層層深入的遞進關系,或者有相互類比的并列關系,但都是緊緊圍繞中心問題展開,是為了對學習內容的深入理解而設計的。問題串的設計要求每個問題既要相互聯系,又要層層遞進。能夠將學生積極的思維和不斷高漲的情緒持續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每個問題后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而且要對學生在學習中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使他們從“學會”向“會學”慢慢過渡。
四、有效組織,營造課堂氛圍
有效的課堂組織是課程實施的保障。一節高效的課堂,課堂紀律通常顯得活而不亂。學生既能夠格外積極、活躍地思考和討論問題,又能夠嚴格地遵守課堂紀律,有序地配合教師授課。當然,這種有效的課堂組織的建立,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漸漸培養起來的。這不僅取決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取決于教師對課堂的把握能力。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前,應當認真備課,在自己的心中要有一套相對成熟的教學思路和課堂組織形式,這樣才能夠靈活把控課堂。即使實施過程中有所變化,也能夠冷靜處理。和諧的師生關系,通常對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名優秀的老師,總能夠感染學生,讓學生很有序地配合自己的引導,完成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整個課堂顯得井井有條、得心應手。
五、靈活展示,加深學習印象
相對于語言文字描述,圖像、視頻通常能給人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利用實物模型、動畫視頻等方法來展示課堂內容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逐漸體現出其在課堂內容展示方面的優越性,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相比傳統教育的小黑板,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使知識內容的展現變得更加直觀、生動。比如:追擊問題中的運動情景展示能使得學生更加直觀地把握其運動的特點,水波的干涉和衍射視頻更具有形象性和動態性。因此,為了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我們可以本著變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減輕學生思維負荷的目的,靈活應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將課堂內容準確無誤、簡單明了地展示出來。
六、及時練習,鞏固學習內容
一節完整的課堂,應括包括及時的測評和總結。學生學習完這節課,到底掌握到了哪些東西,掌握到什么程度,要能夠及時地反饋。課后小練習則是檢驗學習成果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小練習,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活學活用,及時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將內容理解和具體問題的解決聯系起來,避免“能聽懂,不會做”的問題發生。另一方面,通過小練習可以使學會的同學進一步鞏固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是沒有學會的同學將問題及時地暴露出來,反饋到教師那里,以便得到及時的解決。當然,課后習題的選擇要緊緊圍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既突出重點,又全面覆蓋。大量事實證明,這種有效及時的小練習,可以使課堂學習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七、筆記整理,抓好復習工作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常學生每天要學習的科目多達六門左右,而且只有課間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種高強度的交互式學習,通常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到混亂。倘若這節課遇到了聽得不太明白的問題,課間時間太緊來不及解決,課后又容易遺忘,這時候筆記就派上了大用處。再者,隨著課程進度的不斷推進,每天都有新的內容需要花力氣解決,時間長了,前面的內容就會有所淡忘。如果我們能夠做筆記,將每節課的知識都及時地整理下來,以后無論是查閱還是復習,都能夠高效地進行。當然,記筆記也要講究方法,不僅要記得準確,還要記得簡明扼要,不能因為記筆記而耽誤了聽課。圖示法和數學語言表達不失為做筆記的好方法。筆記的內容很多,包括上課學習的概念、規律和方法;典型的例題;相似概念和方法的類比以及解決問題的小竅門等。總之,筆記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鞏固和積累,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個一線教師不懈努力的追求,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上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各教師之間、各學校之間甚至各地區之間要加強構建高效課堂的經驗交流,廣泛吸取各種先進的教學思想,博采眾長,為己所用,構建適合學生發展、適合課堂教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吳剛平.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課堂[N].中國教師報,2010.
[2]陳際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效課堂[J].教育研究,2011.
[3]程波.設計問題串,構建高效課堂[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
[4]李昌蓉,彭立勃.高效課堂教學的體會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