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榮
摘 要:高中生物學科相比其他學科而言,知識點繁雜,需要記憶、理解和運用的知識也特別多,很多學生一上生物課就感到恐懼和厭倦,不知道該如何學習生物,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兩方面的因素導致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難以提高,新課標對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無形中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有效展開課堂討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教師應該如何做呢?下面的內容會做出簡要解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有效;展開;課堂討論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展開課堂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把自己的看法表達清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展開課堂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展開課堂討論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識。下面通過三個方面介紹一下教師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展開課堂討論。
一、合理選擇討論內容,提高課堂討論有效性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講解方式給學生傳授生物知識,很多時候教師講解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生物課堂給學生的感受就是教師一直在講解,他們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這種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合理選擇討論內容,并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余地,生物學習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多,不允許學生對所有內容進行課堂討論,教師必須選擇具有一定難度和代表性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提高課堂討論的有效性。比如:《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節內容,教師就可以作為課堂討論內容,光合作用的知識是生物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學生在討論中可以與其他學生共同研究,大家可以一起查閱資料,清楚地認識光合作用的原理和重要性,進而了解光合作用的應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合作用,在有效的課堂討論中提高生物學習水平。
二、合理選擇討論時機,提高課堂討論有效性
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是特別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為給學生傳授的知識越多,學生吸收的也就越多,生物課堂給學生的感受就是教師的確傳授了不少知識,但是掌握的知識沒多少,這種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合理選擇討論時機,并給學生留下自主研究空間,這就需要教師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不愿意聽講或者講解的知識學生不理解時,教師就可以展開課堂討論,提高課堂討論有效性。比如:《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這節內容,當講到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討論如何控制有氧和無氧的條件,怎樣比較有氧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根據學生的討論確定最終的實驗方案,學生在討論中對呼吸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通過自己的研究找到進行實驗最合適的方法,遇到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問題,教師都可以適時地讓學生進行討論,確定好了討論時機,就可以提高生物學習水平。
三、合理選擇討論方式,提高課堂討論有效性
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是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短時間的討論和思考,再讓一兩個學生回答問題,最后教師給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生物課堂給學生的感受就是教師只提問優秀的學生,別的學生不提問,這種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合理選擇討論方式,小組討論就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并讓學生自由發揮,每個小組中都安排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這樣學生就提高整體學生的討論水平和生物學習水平,提高課堂討論有效性。比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這節內容,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聯系之前學過的有絲分裂,把減數分裂的知識掌握透徹,無形中學生就會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進行比較,找到兩者的不同;學生還會仔細研究減數分裂的過程,對減數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分析;學生還知道了卵細胞與精子的融合就是受精作用,受精卵是孕育生命的開始。只要合理選擇討論方式,學生就可以提高生物學習水平。
以上內容通過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展開課堂討論,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生物水平,不要因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響了學生生物水平的提高;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討論策略;教師更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找到更多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開展課堂討論的方式,真正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提高生物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邱兵.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課堂討論[J].甘肅教育,2015(8).
[2]代曉.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討論有效性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
[3]孫立冬.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J].中文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