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娜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網絡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熟識并利用,中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利用網絡學習知識、查閱資料、觀看視頻,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網絡給學生提供了現代化的學習手段,但同時也給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妨礙他們的健康成長。新課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無形中也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倍關注,對學生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探究,發現其中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網絡環境;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究可以讓學生汲取網絡上有用的信息,讓網絡更好地為生活和學習服務;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可以避免學生因沉迷網絡出現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教育學生網絡環境下抵制惡意信息,重視網絡安全
鑒于網絡信息全面的特點,很多學生都喜歡從網絡上獲取信息,不論是跟學習內容有關的信息還是有關生活的娛樂信息,學生都傾向于通過網絡瀏覽,網絡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網絡上還存在著許多惡意信息,這些惡意信息有的暴力,有的消極,有的敵對,如果學生瀏覽了這些信息,就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學生也會變得暴力、消極、敵對,不利于健康成長。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教育學生網絡環境下抵制惡意信息,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讓學生在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負責任的同時,還要對自己的心理負責。比如,有些惡意信息會在學生瀏覽網頁的時候彈出來,對于這些惡意信息學生不要打開;有些惡意信息還會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學生,對于這些惡意信息學生不要回復;有些惡意信息會讓學生感到不自在,對于這些惡意信息學生要學會拒絕。只有學生增強了網絡安全意識,才可以避免網絡危害心理健康。
二、教育學生網絡環境下正確認識網絡,樹立網絡觀念
網絡具有兩面性的特點,一方面網絡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他們對于不懂的知識可以直接從網絡上查詢,再不像以前那樣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另一方面網絡又存在危害學生心理健康的風險,網絡會讓學生變得孤僻、懶惰、疏于溝通,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教育學生網絡環境下正確認識網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讓學生全面認識網絡這把“雙刃劍”,充分利用網絡幫助自己更高效地學習和生活,不讓網絡危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比如,網絡上存在一些道德低下的人發布的不良信息,學生對這些信息要正確對待,不要被這些信息影響或者對這些信息憤憤不平;網絡上不乏無所事事的人,如果這些人和學生閑聊,學生要拒絕,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網絡上缺乏責任感的人也有很多,學生盡量避免和這些人接觸,以防影響了自己的責任心。只有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才不會被網絡影響。
三、教育學生網絡環境下切忌沉迷網絡,增強網絡自制力
網絡具有虛擬性的特點,很多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就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是不一樣的,虛擬世界中自在、無拘無束、毫無壓力,學生自然感到快樂;而現實生活中來自家長、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壓力,讓學生感到疲憊不堪,所以學生才愿意逃離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中發泄自己的情感,沉迷網絡不能自拔,這樣的學生除了對網絡感興趣,對其余的東西都失去了興趣,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教育學生網絡環境下切忌沉迷網絡不能自拔,增強網絡自制力,讓學生回到現實中來,虛擬的東西不會變成現實。比如,教師可以時常和學生談心,緩解學生的壓力,這樣學生就不會總依賴虛擬的網絡;教師還可以和家長溝通,讓家長不要給學生那么大的壓力,學生會受不了的,這樣學生就不會從虛擬網絡中尋找安慰;教師也可以多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活動,不要讓學生總上網,戶外新鮮的空氣、運動帶來的快感會讓學生體會到現實世界的美好,這是真實存在的,不像虛擬世界那樣虛無縹緲。只有學生增強了網絡自制力,才能避免沉迷網絡。
以上內容通過三個方面闡述了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別是:重視網絡安全,樹立網絡觀念,增強網絡自制力。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時刻更新自己的網絡信息,更深刻地認識網絡給學生帶來的利與弊,教育學生正確上網;其次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出現不對勁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察覺,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總結,找到更多可以促進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熊耘可.網絡環境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5(38).
[2]黃發森.試分析網絡環境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J].新課程導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