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切斯克·加開
摘 要: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初中計算機教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計算機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散思維,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環境沉悶等問題。因此,主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從轉變教學觀念、創設教學環境、豐富教學方法、注重教學實踐等幾個方面來研究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
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大膽質疑,對所學內容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深度思考,并且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再是對教學內容進行灌輸式的講授,而是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對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進行高效的備課,仔細研讀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編排文稿時,對于設置頁面等操作老師可以通過演示使學生掌握怎樣操作來設置紙張類型和頁邊距,然后對于繪制標題、編排文稿、配插圖等教學內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排版、添加標題和插圖等,這樣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既發揮了主體作用,還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創造性的操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教學環境,營造鼓勵創新的教學氛圍
在計算機教學中如果教學環境過于嚴肅,會使得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而沒有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思維受到禁錮。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不斷拓展思維、發散思維。良好的教學氛圍的營造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積極互動,尊重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評價要多肯定少批評,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給以肯定的眼神或者鼓勵的微笑,都會使得學生樹立探索、創新的自信心,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網上獲取信息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思考我們通過網絡能夠獲取哪些信息,除了網上學習、網上購物、網上讀書、網上問路等,還可以獲得哪些信息,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積極發言,也可以進行小組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還能創設一個輕松愉悅、鼓勵創新的教學環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三、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到教學中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創設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制作演示文稿時,在教學的開始老師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通過播放一些幻燈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這些幻燈片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從而引出如何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將知識進行聯系,在掌握了搜集多媒體素材和加工多媒體素材的基礎上來探究如何制作演示文稿,在制作過程中又可以怎樣添加自己的想法和創新。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其核心素養。
四、注重教學實踐,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最終是要應用于實踐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停留在書面教學上,而是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將教學內容與實踐相聯系,并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給學生一定自由發揮的時間,使學生在實踐中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學用基本繪圖工具時,老師要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一幅簡單畫面,也可以根據自己見過的愛護花草等告示牌,進行告示牌的制作。這樣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可以對所學內容加以運用,將自己的想法加以整合,從而使學生既能感受到制作成功的喜悅,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實踐能力。
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挖掘學生的潛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更新觀念,豐富教學方法,給予學生更多激勵性的評價,同時學生也要積極投入到教學中來,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鄒長生.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12):107.
[2]王中奇.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淺析[J].新課程導學,2013(26):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