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
摘 要:知識經濟的今天,我國教育改革的力度也在逐漸增加,取既有教學方法的精華,去其糟粕,綜合利用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實踐的有效性是時代賦予一線教師的神圣職責。而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現如今已經得到了更多一線教師的認可和廣泛的推崇,相應的,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法切實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實踐的有效性成為需要一線教師一直研究和努力的重要問題之一。基于此,綜合采用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以人教版的初中歷史為例,就如何將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情境教學
一、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歷史實踐教學中去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旨在通過形象生動、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情境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使得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將其應用到初中歷史的實踐教學中去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生動形象、富有人文色彩、感情色彩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和觸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欲望和興趣;第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而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第三,情境教學法在實際使用和推進的過程中也是學生形成歷史學習思路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在情境中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第四,相比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歷史課堂,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能夠使課堂氛圍變得更為活躍、生動,整個學習氛圍也比較輕松自在,從而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總之,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的提高。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實踐教學中有效應用的建議
由上述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實踐教學中現實意義的簡單闡述可知,相比其他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確實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因此,筆者總結了自身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提出了幾點將情境教學法落實到初中歷史實踐教學中去的建議,并輔以案例佐證,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遵循基本的使用原則
基本原則的遵守是確保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并取得理想應用效果的前提和基礎,經總結,筆者認為,需要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也就說情境的創設和使用一定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生活觀、價值觀和既有的知識體系;二是直觀性,也就是說,情境的創設一定要一目了然,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實際的情境中,盡快投入到必要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去;三是趣味性,也就是說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四是啟發性,也就是說,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構建一定能夠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不僅僅是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學習為人處世的做法,待人接物的方法,讓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五是價值性,也就是說,所創設的情境具有創設、應用、參考的價值,而不是為了創設而創設。
2.利用多種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
也就是說在實際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不同特點來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情境的科學性、有效性。
譬如,在學習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課《鴉片戰爭》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清代陳澧的《炮子謠》“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君知火燒破產業,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嗚呼!太平無事吃鴉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應用有效的語言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積極主動性。
又如,在學習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中《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中的“元朝的統一”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元朝統一》圖,并將其制成動態圖,將滅掉的國家,按教材順序,逐一在圖上突出顯示并一一加以指明,最后再給學生播放了一首《過零丁洋》詩歌,并在屏幕上展示文天祥英勇就義的場景,這樣一來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文天祥的認識和元朝統一意義的理解,有助于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總的來說,相比其他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有著自身的價值和魅力,在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學科素養、綜合素養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作為一線的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情境教學方法的重視程度,把握其中的精髓和內涵,確保其應有價值的切實發揮,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同時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成長和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胡孝林.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優勢[J].長江叢刊,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