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部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新要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想達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首先要發揮英語的文化職能,然后給學生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發揮英語的獨特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以此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核心素養
2014年,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學教學改革的政策指導中提出一個重要概念,即核心素養。關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內涵和外延,很多奮戰在教育一線和科研一線的教師和專家學者,都做了深入闡釋,而國外教育事業先進的國家,關于核心素養的探究也已經取得一定成效。核心素養的概念界定現在有多種說法,但內涵是不變的,那就是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在高中教學的始終,在教授學生各學科知識以外,同時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思維,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顯然不是一節專業課程,它是貫穿教學始終,融合各類學科的教學精神的素質教學,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
一、發揚英語的文化職能
英語教學在我國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是取決于英語是國際通行語言的特點。所以,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一直以來被老師、家長和學生當作溝通交流的語言工具。然而事實上,英語之所以是全世界通用語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語影響了世界的文化發展,美洲、歐洲、亞洲以及大洋洲的文化起源和發展,都不同程度受到英語文化的影響。因此,英語在高中教學中不僅有著工具職能,更有一種文化職能,而完善、發揚英語的文化職能,就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思路。在發揚英語的文化職能時,首先要做好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的語言素養的教育。語言素養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一種解讀和認識,只有擁有一定語言素養的基礎,才能進一步培養、發展英語的文化素養。發揚英語文化職能,情境帶入很重要,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種文化氛圍,然后以英語作為工具,體會文化的特殊之處,從中英兩種文化的差異中,英語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文化補充,使學習視野被徹底打開,學識、眼界、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會得到豐富,這是傳統的英語溝通工具教學和應試教學所不能比擬的。
二、開拓英語的思維職能
英語是一種語言,然而一種語言的誕生,往往是在該種文化背景的長期熏陶下,集合該種文化的不同精華而誕生的,英語文化最早誕生在歐洲大陸日耳曼,后來移民到英格蘭,日耳曼部落和英格蘭部落都處在歐洲大陸的北面,早期部落時代遷徙和移民是常態,所以他們都有善于征伐決斷、善于冒險的精神,后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在航海事業上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甚至依靠航海事業成為世界強國。這些反映在英語文化中,就是敢于冒險、勇于開拓的精神,而反映在英語語言的思維中,就是直接、簡易的表達想法的思維特點。一種語言,代表一種獨特的思維,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在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比如倒裝、被動語態、時態劃分等都屬于英語思維在語言表達上的體現,只有讓學生轉換思維方法,能用英語的思維思考問題,才能更好地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這種不同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豐富和培養。學生能隨時摒棄慣有的思維方式,擺脫思維定式,在高中的學習和以后的人生發展中都大有助益。
三、發揮英語的語言職能
如何發揮英語的語言職能,以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這是英語教學中一直以來都被關注的問題。事實上,英語的教學,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而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能否開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呢?語言能力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性能力,它包含社交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能力,應該說語言能力本身就是學生核心素養概念的應有之義。教師在高中教學中,首先在課堂上,重點突出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并以此作為教學重點;其次,要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和鍛煉的積累,沒有經驗,只有紙上談兵,無法達到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在課堂實踐教學之外,輔以日常的考核和測評,考核和測評是最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機制,因為高中學生對于個人綜合能力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這就需要教師的從旁監督與指導。
核心素養是抽象的,也是一個宏觀概念,在日常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首先將抽象概念轉換為具象的目標,然后制定相應策略,以實現最終的目標,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究,也要不斷總結和反思,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廣大教師的總體努力,配合以學生的主動學習,才可能做好。
參考文獻:
[1]孫起華.培養英語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探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2):57-61.
[2]喻又芳.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英語廣場,2017(1):166-167.
[3]俞萍.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N].江蘇教育報,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