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媛 史玉煒
(1.昌吉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史論類課程對音樂學論文寫作的重要性探究
方 媛1史玉煒2
(1.昌吉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音樂史論類課程是高校音樂學本科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也是在高校音樂學專業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通過對這類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音樂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從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充分搜集和掌握文獻資料,分析案例的時候做到胸有成竹,因而學好音樂史論課程有利于音樂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本文就音樂史論課學習對音樂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做一探討,希望能為以后相關研究提供依據。
音樂史論課程;論文寫作;重要性
音樂史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闡述音樂從過去到現在所經歷的歷程,并基于此研究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變化的學科。音樂史論研究不僅是音樂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史論不只研究音樂的發展歷程,也研究不同種類的音樂,例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等等。音樂史論的研究范圍不僅包含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音樂以及音樂器材,還以包括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音樂理論的研究,以及各種與音樂有關的文獻資料等等。通過學習音樂史論類的課程可以更全面和系統的理解音樂文化。音樂史論類課程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普及已經成為各個音樂院校必選的課程,同時也成為音樂表演專業的普及類學科。隨著中國音樂學學科體系建立的發展和完善,音樂史論類課程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具有專業素養。
在我國,音樂史論的教學課程主要有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概論、少數民族音樂概論以及世界民族音樂概論等這幾種門類。通過這幾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的儲備,擴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增長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接受西方系統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對我國傳統音樂、民族民間音樂乃至于世界其它民族的音樂有深入而直觀地了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和領悟能力,使學生的音樂才能能夠全面的發展。通過音樂史論類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從全面的角度去審視音樂,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樂知識,使這些知識能夠更好的吸收和消化。
就目前來說,音樂學專業音尤其是教育方向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音樂教師,雖然學生的就業意向并不是整齊劃一的,但其中大部分學生都將最終走向音樂教育或與音樂相關的崗位。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無限解放創造力從而實現“培養和優化學生綜合性的音樂素養”的目標。所有這些在校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在未來都將成為音樂教學改革的參與者和實踐者。音樂史論課程將是他們必要的知識儲備,成為音樂審美教學的工具性學科之一。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相應的為畢業學位論文的撰寫提供了理論基礎。
畢業論文的寫作必須要經歷一個過程,從選擇導師、確定論文題目、理清寫作思路到動手寫論文需要磨合期,并不是確定了題目就馬上可以筆走龍蛇寫出文章來的。它有一個材料的搜集與積累、資料的閱讀與理解、論據的推敲與觀點的提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真撰寫論文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悟“學術應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真諦”,就是從事任何學術研究和學術文章寫作,都要以前人的研究經驗作為基礎,從而避免一些無用功,然而,也不能丟掉自身的創新點。在音樂史論類的課程中所涉及到的音樂理論知識都是經過了幾代專家、學者長期論證總結出的知識體系,其嚴謹性和專業性都是不容置疑的。這些課程中涉及到的知識本身、研究方法以及行文書寫規范,在學生論文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僅為提供了可以參考的范本,而且也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理論基礎。
音樂史論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與成果,從而激發熱愛音樂文化藝術的情感,增強音樂歷史觀、分析與理解作品的能力、擴大藝術視野,提高音樂作品的鑒賞與批評能力。從而為音樂論文撰寫提供案例素材。
例如,拿《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這門課程來說,學生在學習到這門課程的第三章第四節時,已經對本節中介紹的黎錦暉、蕭友梅、趙元任、劉天華等近代中國音樂文化先驅較為熟悉,已經了解他們在音樂史上的貢獻與科研成果,在此節學習之后,老師往往會所學知識指導學生結合藝術家們的藝術人生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其研究成果和歷史貢獻是建立在哪些基礎之上,并在此分析過程中得到相關的啟發。而在這個分析與梳理過程中,學生也就為之后論文的撰寫獲取了豐厚的素材。例如有些學生會選擇這樣一些題目:“淺析音樂家黎錦暉之藝術人生”,“淺析音樂家蕭友梅之藝術人生”,“淺析音樂家趙元任之藝術人生”,“淺析音樂家劉天華之音樂人生”等。
另外,經過本節的學習,學生還可以運用比較音樂學的方法將處于相同時代背景下的四位音樂家的學術研究、對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不同貢獻、自身的音樂特色進行對比,為論文撰寫提供大量的案例,如:“黎錦暉與蕭友梅音樂文化的感悟對照”,“蕭友梅與趙元任自身音樂特征的對比”等等。
在學生撰寫音樂學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在設計論文框架、選擇論據論證論點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邏輯關系混亂、有機整合的不足的現象。例如,某一個學生選擇的論文題目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族音樂文化探析》,但在設計論文框架時,關于蒙古族音樂文化的內容只涉及到了蒙古族短調民歌的內容;在寫作中學生也沒有對蒙古族短調民歌的本體進行細致地分析以總結出蒙古族音樂文化的特點,論據不足。這顯然暴露出學生在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上的不足。
音樂史論課程是音樂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是有助于本專業學習的學科,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講授基本的知識外,最重要的是通過講授知識讓學生掌握學習和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音樂史課上分析總結作曲家的貢獻、在音樂欣賞課上寫聆聽的感受、在民族音樂課中分析不同地域民族的風格特征等,在邊學邊思考、學教結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所學、所聽、所見、所想都用文章寫下來。認真學習的學生有了這樣的經歷,也就培養了學術研究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恰是在撰寫論文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可以說,不論是在音樂史論課程中的《中西方音樂史》,還是《中國傳統音樂概論》,學生都能從中感受到這些課程的致用性,因為這些課程中的研究內容其實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體現。通過對音樂史論的學習,根據不同音樂學者音樂成果的呈現中,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材料整合能力,從而鍛煉了自身論文的組織整合能力。
對于本科階段的音樂學學生來說,專業學習的重點是音樂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因此大部分學生對理論性較強的史論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在課程結業后完全不知道自己學了哪些知識和內容。雖然有些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掌握的情況,選擇與音樂演唱或演奏有關的技能性較強的論題作為畢業論文寫作的題目,但是在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就會感覺到完全無從寫起,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音樂表演實踐與理論聯系在一起。無論是音樂藝術本身,還是音樂的演唱、演奏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完善的過程。音樂史論類課程對音樂藝術實踐發展的全過程都有系統而完整的論述與總結,這些課程的知識點與研究方法對音樂演唱、演奏技巧的分析或是對某一時代、某一民族、某一作曲家的作品的分析、對作品演唱演奏特點的分析研究都能夠提供理論依據。如果學生能夠在充分掌握音樂實踐的同時,又對音樂史論課程學習的內容融會貫通,并且積極的進行調研,然后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并不斷的進行思考,從而提煉和整合,進而組織整理成論文。
下面,筆者就結合個人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和心得,淺談一下如何利用音樂史論課程來寫作論文。
很多學生可能對撰寫論文有著膽怯心理,不知道如何下筆,這樣就難以寫出有質量的論文。但如果在學習音樂史論類課程中有足夠的知識量積累,學生既可以掌握搜集材料的方法,也可以獲得一些理論知識,同時在各種學者觀點的融合之下,就可以產生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從而奠定撰寫論文的基礎。一因此,如果拿到畢業論文的題目之后感覺無從下筆,也不知道去哪里搜集相關的文獻,那么,可以先從大學課程中已經開設過的史論類課程的教材入手。
很多同學在學習音樂史論課程時并沒有認識到這些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對這些課程講解的知識也沒用深刻地了解。其實,這些課程的教材都是對已經產生共識的音樂藝術的知識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于本科階段的音樂學畢業論文并不要求學生能夠對一個論題研究的十分深入,也不要求學生能夠提出很高學術價值的觀點。只要求學生在現有的學歷層次上,能夠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對本科學習階段期間理論和實踐學習的積累所發現的一些問題,經過論斷而形成的一定的觀點。因此,對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是學生撰寫畢業論文之初應該做的。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實踐才能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與觀點。
音樂學畢業論文寫作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文字、語言的形式表達來檢驗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所形成學術觀點。其中寫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通過充分的論據去論證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論點與論據,兩者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如果論據不夠充分,那么論點就失去意義,論證過程也就不成立。反之,如果論點不夠準確,那么論據就失去了目標。
綜上所述,音樂史論類課程的開設可以幫助學生積累音樂基礎知識,讓學生積累案例分析知識,更能讓學生擁有豐厚的文學素養,這樣一來,在進行論文寫作的時候,自然能夠站在一定高度上進行論文的分析,讓學生撰寫論文時的得心用手。
筆者認為,通過音樂史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獲得的最大收益就是明白了如何對將要研究的東西進行深刻的剖析,并且知道了怎么樣去系統的對待和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了音樂史論之后,在對待論文寫作的時候,可以有著更高層次的理解與認識,并且明白了要想寫好論文,必須多看,多思考,并且多多理論聯系實際。因而,筆者建議學生們在大學的學習期間應該認真學習音樂史論類的課程,掌握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牢固的基礎。另外,學生在論文撰寫中,要及早的進行文獻閱讀,充分的進行資料的整理并做好剖析,從而將論文內容充分的豐富起來,寫出讓自己滿意的論文。■
[1] 周煒娟.重新審視高師音樂教育中的史論課[J].藝術百家,2012,05.
[2] 俞人豪.音樂學概論(音樂學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3] 靳麗芬.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探析[J].中國音樂教育.2012,04.
[4] 郁正民.音樂課程標準與教師創造精神的解放[J].藝術交流,2012,01.
[5] 王宏建.藝術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340.
方媛(1981-),云南人,昌吉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史玉煒(1979-),北京人,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