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紅
【摘 要】無論是陶行知倡導的生活即教育,還是當下核心素養要求下的社會實踐,這些都離不開社會與生活,而信息技術又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為了充分彰顯學科的魅力,提升學習的價值,我們必須將我們的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以生活為階梯,架起知識與生活、技能與應用的橋梁。
【關鍵詞】生活;信息技術;小學;應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對教學策略做出有效的調整,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教師需要加強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以生活為梯,推動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發展。具體來說,生活化的教學可以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將作簡要闡述。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大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訓練,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當學生對某個科目只有濃厚的興趣時,那么相對應的這門科目的成績也會隨之提高,這就是興趣的作用。興趣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都非常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年齡幼小,接觸的事物較少,為了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降低學生對陌生知識的畏懼感。
在學習下載網上信息時,為了順利地導入新課,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附近公園風景的視頻。由于這段視頻中所呈現出的景色是同學們所熟悉的實際生活中的景色,所以學生們對這節課有一股神秘的親切感。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們說:大家想不想把生活中的美景和相關的介紹保存在自己的電腦中呢?當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時,學生們表現得非常積極,大家都希望學會這樣的技能,將自己認為美的視頻或者其他的電子資源保存在自己的電腦中,以便隨時進行欣賞。隨后教師帶領大家進行討論,列舉出自己喜歡的景點,然后說一說這個景點有哪些特色。當小學生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時,就可以順利地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學習如何下載網頁、圖片、文字以及視頻。
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作為切入點讓學生自然的接受新的知識,是一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途徑。同時,創設生活化情境也是以生活為梯,開展教學的第一步。
二、借助生活素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經過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現狀的調查和研究,我們可以觀察到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現象:教師在課堂上不停的講解信息技術的知識理念和操作步驟,學生在臺下忙活著自己的事情,有的學生在打游戲,還有的學生在竊竊私語,總而言之認真聽課的學生并不多。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教學策略不得當,無法真正結合教學內容創設迎合學生興趣需要的情境或素材,無法將興趣與知識相融合。然而,信息技術是一門有趣的教程,為了緩解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特點著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化的素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對課堂進行關注。
畫圖程序是小學階段接觸的重要程序之一。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學會使用畫圖軟件,畫出精美的作品。在開展初識畫圖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快的接受這部分的知識內容,教師以實際生活案例作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課堂上,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們所居住的城市變化非常大,有許多現代化的小區拔地而起,這是我上周末逛街時看到了新小區的介紹,但是里面是空的,需要大家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來設計房間的布置。說著,教師向學生展示出一張空平面圖。這張圖是典型的生活素材,它的目的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教師開展教學。隨后,教師耐心的向學生介紹了畫圖軟件的各個按鈕的功能,并進行了詳細的演示。最后,教師為學生提出本節課的任務——設計自己的房間。教師利用任務,來驅動學生學習如何使用畫圖軟件。
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生活中的素材來開展教學,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需要考慮到學生活潑愛動的特點,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利用任務驅動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學習。
三、運用生活經驗,漸進突破學習難點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材里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存在一定的難點和思維含量。為此,我們結合小學教材的特點,這些知識與技能都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而且與實際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學生的基本學情進行詳細的分析,并結合這兩點內容,找到信息技術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以聯系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開展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在漸進式的訓練前提下,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是當教學內容中出現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時,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的將這些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的知識,方便學生理解。
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初期,學生們需要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組成部分,例如CPU、主板、顯卡、硬盤等等。對于大人來說,只需要從網上搜索一些資料進行查看就可以了解這些硬件的基本功能和特點。但是對于年齡幼小,知識層面較低的小學生來說,則需要教師的精心講解,才能夠有效地理解這些知識內容。相比于語文或者數學,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僅僅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可能無法掌握這些知識。此時我們可以借助生活經驗,將抽象化的知識直觀的表現出來,方便學生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對計算機硬件進行了比喻。CPU:猶如人的大腦,起運算和控制作用;主板:它是計算機的血管和神經,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顯卡:相當于人的眼球,圖像的形成由它完成;硬盤:猶如一個大倉庫,它是計算機的外存儲器,用于儲存程序和數據。
通過將計算機硬件比喻成人體的各部分器官,收獲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們在生活化的講解之下,順利地接受了計算機硬件的知識內容。這就是運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的方式。
四、轉化生活問題,巧妙設計課堂練習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僅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教學方案,提供優質的教學,還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勤于訓練,貴在堅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精心的教學,學生也要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并在課余時間主動練習,這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夠收獲理想的成果。說到練習,為了改變枯燥單一的練習形式,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為學生設計練習題,這樣一來,既能夠保證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又能夠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
學習創作演示文稿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了提前準備好的演示文稿,精美的畫面結合美妙的音樂,學生們紛紛陶醉在演示文稿的內容之中。隨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解了諸多創作演示文稿的知識,并利用實際操作為學生做出示范。當學生能夠大體掌握這門技術時,教師利用生活化的問題進行轉化,為學生設計課堂練習。師:同學們就要過六一兒童節了,端午節和暑假也將接踵而至,節假日去哪兒?你能用PPT制作一份旅游向導嗎?可以是幾個景點的介紹,也可以詳細介紹一個景點。這個問題的提出,大家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紛紛討論要制作哪個景點的演示文稿。為了讓學生在練習時更有條理,教師為學生介紹了制作的過程與方法:1.確定主題;2.規劃內容;3.搜集素材,整理資料;4.加工處理,創作作品;5.欣賞作品,交流評價。
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學生設計課堂練習,是生活化教學中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動手和動腦能力,還能夠加強信息技術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問題,就如同是幫助學生進步的階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通過不斷的攀升,跟隨生活的腳步,學生們完成了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能力。生活,永遠是課堂的教學源泉,充滿著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