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
【教學目標】
1.了解青春期心理衛生常識,掌握克服青春期心理煩惱的
方法。
2.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積極主動排解自己的心理煩惱。
3.發展對青春期煩惱的自我調適能力,學會主動尋求社會
幫助。
【教學重難點】
開展體驗、交流分享等活動,掌握克服青春期心理煩惱的基本方法,排解日常心理煩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少年時期——“心理上的斷乳期”,在這一時期,人生充滿著朝氣與活力、希望與信心,也充滿著煩惱與困惑。共同欣賞旋律優美、生動活潑的歌曲《小小少年》。“一年一年時間飛跑,小小少年轉眼高。隨著年歲由小變大,他的煩惱增加了……”
設計目的:播放歌曲創設教學情境,這首歌正是青春少年的真實寫照,喜悅與困惑同在,快樂與煩惱相隨。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拉近學生與課堂教學的距離。
二、自主預習
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問題,自學課本,在課本上用鉛筆進行標畫,并把問題的答案寫到課本的相應位置,在自主學習完成后,組長組織交流,統一意見。(時間5分鐘)
1.青春年少的我們都有哪些煩惱?
2.煩惱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3.怎樣解決心理矛盾,消除心理煩惱?
三、第一模塊:煩惱說一說
同學們暢所欲言自己生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煩惱與不
愉快。
教師小結:學生成長的煩惱并對其進行原因歸類。主要原因是:(1)有了成人意識,渴望獨立。(2)與父母之間有代溝,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3)與朋友之間距離疏遠、價值觀差異。(4)進入青春期,與異性交往的疏遠、排斥等。
設計目的:給學生一個傾訴煩惱的平臺,通過學生七嘴八舌暢談自己在成長、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煩惱,旨在引導學生正視煩惱,將以上的煩惱歸類。當感到煩惱時,應仔細分析煩惱產生的原因:是自身原因還是外在原因,是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認清原因,才能消除緊張,有針對性地找到克服煩惱的辦法。
四、第二模塊:煩惱解一解
教師出示探究材料,并讓學生把探究的結果寫在隨堂練習本上。老師巡視,5分鐘后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完善。
出示材料:“小新在小學時并未特別在意自己的體態和容貌,到了初中,看到身邊的伙伴出落得亭亭玉立,而自己卻又瘦又小。她覺得自己像一個‘丑小鴨,整日郁郁寡歡。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她重拾自信心,敞開心靈之門,主動把自己的喜悅或煩惱告訴老師、同學和朋友。”
試分析:(1)小新產生煩惱的原因?她是怎么克服煩惱的?
(2)請煩惱悄悄走開,你還有哪些好的建議?
教師小結:借助同學的經驗分享與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掌握排解煩惱的好方法。如敞開自己的心扉,與家長、老師、親友傾訴;多讀書,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多參加文體活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多參加社會活動,享受奉獻的快樂;遇到重大困難時,應學會主動尋求社會有關部門的幫助,并引導學生進行以下思
考:社會上有哪些專門的救助機構和青少年權利保護機構?
設計目的:通過合作探究環節,讓學生在交流分享中出謀劃策,找到思想的共識,形成情感的共鳴。紛繁多樣的活動會調節、改善學生的生活。中學生有許多體會和感悟,可運用他們熟悉的生活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回顧與思考:這些活動對排解煩惱有何作用?還有哪些好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養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收獲平臺
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感想,并倡導學生開展“青春日記”活動,記錄自己青春期心路發展歷程和成長的思考。
設計目的:“青春日記”是很有價值的活動,它對于學生青春期成長有很好的幫助,引導學生認識該活動的意義,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珍貴美好的回憶。
六、老師心語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躁動的,有歡樂,也有煩惱,成長就在這個季節,成熟也在這個季節。但我堅信,青春如花的你們,一定會用知識和汗水,用智慧和理想,跨越重重障礙,激流勇進,收獲更多的希望、激情和幸福,讓我們為青春喝彩!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