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嵐
研究問題:中考前,在學生中依然存在偏科、逃避學習的現象。
研究目標:使學生能夠調整心態,積極面對中考。
研究策略:調整學生的內在學習驅動力,使學生明白學習的快樂大于逃避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改變部分學生偏科、拖延作業的現象。
2.使部分學生從虛擬世界、網絡、游戲、電視、小說中解脫
出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還有3個月就要中考了,部分學生有偏科現象,只對興趣學科猛下工夫,而漠視其他學科,這顯然與中考全面考察學生各科水平的宗旨相違背。還有些同學,依然沉溺于虛擬世界、網絡、游戲、電視和小說,逃避學習這個現實。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心理調整,能夠從內在因素上,改變部分同學存在的這些問題。
二、暢談
1.同學們有偏科現象嗎?(舉手)看來,偏科的現象存在于許多同學的學習生活中,大家能不能說說,為什么對有些科目沒興趣、不想投入精力學習呢?
——老師講得沒有吸引力。
——有些科目基礎沒打好,后面的內容就學不下去了。
——有些科目學起來不那么得心應手,覺得花太多時間和精力沒效果。
——有些科目學起來沒意思,沒有樂趣。
師:也就是說,大家覺得有些科目學起來沒信心,沒樂趣,沒效果,所以不學。或者說,不學某些科目,你們會獲得短暫的快樂,是嗎?(學生表示肯定)
2.對于上網、看電視、讀喜歡的小說來說,學習是不是就顯得微不足道呢?
——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可就是忍不住要去玩。
——學習好累,上網玩游戲就很輕松。
——讀小說是個人的喜好,不像課文千篇一律,大家都學一樣的內容,沒有一點樂趣。
——看電視不用動腦筋,學習要費腦筋。
師:大家雖然知道中考的重要性,但是中考成功的喜悅畢竟太遙遠了,所以大家情愿獲得這樣短暫的享受和快樂,是嗎?(學生表示肯定)
三、解難
1.如果你在不喜歡的科目上花費時間,不拖延時間完成該科的學習任務,你有什么感受?
——覺得受煎熬,希望這個時間快點結束。
——為了得到一次表揚,卻要付出一長段時間的痛苦,不過覺得解除了責任,也很開心。
2.如果犧牲玩的時間,去學習,然后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表揚,你又有什么感受?
——得到表揚的時候心情還是很好的,所以犧牲了那一點痛苦的時間,值得。
——表揚只是短暫的,付出的痛苦也是短暫的。
四、假設
1.大家一定熟悉龜兔賽跑的故事,假設你是那只驕傲的兔子,想象一下當你的對手烏龜得了第一,你當時的心情如何?
——懊惱,羞愧,后悔
2.設想一下,假如因為你偏科,因為你貪玩,就不能升入理想的高中,不能實現自我理想,辜負了老師的栽培和家長的期望,你有什么感受?
——可能會很后悔,很愧疚吧。
——都是我貪玩、偏科造成的,我會很懊惱,想從頭來過。
——這一切已經無法挽回,我的未來就會毀于一旦。
——不敢想,這樣一來,初中三年的努力就白費了,會很痛
苦吧。
五、對比
投入與不投入、拖延與不拖延、學習與不學習之間引起的痛苦,哪個帶來的痛苦更大一些?
——偏科帶來的痛苦更大一些,盡管學習不感興趣的科目會有暫時的難受,然而因為偏科導致中考成績低,考不上理想的高中,這種痛苦就巨大得多。
——上網、打游戲、看電視的確很開心、沒有壓力,可是理想的高中沒有考上,就是玩都沒有意義了,因為玩而造成人生路上的遺憾,這樣做太不值得了。
六、想象
若現在你就對落后學科投入精力、時間,不拖延并積極學習,你會產生成功帶給的快樂。想象一下當時的快樂情境,具體描述出來。
——向自我理想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我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超越了自我。
——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窗外的陽光照射進來,心情無比愜意。
——親朋好友投來滿意的目光,臉上綻開欣慰的笑容。
——我會充滿信心地繼續高中的學業,完成我的人生目標
七、方法
當我們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時候,我們大腦的神經鏈屬于無序狀態,就會忘記學習的重要性,只憑興趣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而忘記做重要的事情。
請大家看下面的圖表:
從這個圖表中,大家會發現,每天要做的事情分為四類。你們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細化分類,你們會發現,每件事情都可以歸入這四種類型的任意一類,大家結合自己的情況,分分類。
——上課,做作業是重要并且急迫的事情。
——查漏補缺是重要并且急迫的事情。
——玩、休閑是不急迫也不重要的事情。
八、目標
在快樂的心情下寫下自己的學習目標,量化到數字,如哪個學科提高多少分,并寫出提高的分數來自哪些方面(基礎或拔高)或知識點,并給自己設定需要完成這些目標的時間,制定出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計劃。
(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老師具體給予指導)
九、激趣
當你在學習不太感興趣的科目或在學習中感到痛苦時,腦海里多想想當你考上理想高中時的那種快樂,想象產生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情境,并且按照計劃嚴格地去實施,相信在6個月之后,我們就可以相會在成功的彼岸。
(一)分析
無論是偏科也好,還是不想學習,驅使他們學與不學的根源看似是學習興趣決定,其實不然,深層次決定他們行為的是學與不學、做與不做帶給他們的感受。
偏科的學生之所以偏科,是因為在優勢學科上得到來自各方面的認可和贊賞更多,帶給他們自信、安全、榮譽感等感受,最重要的是使他們感到快樂,久而久之,投入在其他學科上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與優勢學科的差距越來越大,就算是想將落后學科補起來,拿起書就痛苦的感覺迫使他們選擇快樂——優勢學科。
完全不想學習而沉溺于虛擬世界的學生,也是一樣,他們在現實世界里得不到足夠的認同與贊賞,將自己封鎖在虛擬的世界中獲得安慰,虛擬世界帶給他們快樂,而現實世界給他們帶來
痛苦。
(二)觀念
人最原始的驅動力就是避免痛苦和追求快樂。人都會避免制造痛苦的行動,這是人與生俱來的生存機能。
人人都想成功,都想成為有吸引力的人,成功帶給人快樂,但很多人都沒有成功的原因是承受不了成功之前的痛苦,避免痛苦的動機比獲得快樂的動機大得多,因此人向往成功,但行動卻總在拖延。
學生都曾試過在最后期限趕作業的情況,在有足夠多時間做作業的情況下,學生選擇了拖延,因為寫作業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痛苦,但他們在最后期限時,卻選擇了做作業,這是因為到了最后期限,不做作業帶給他們的痛苦遠遠大于做作業。原因可能來自老師的責罰,家長的訓斥。
(三)實施
通過學生自己對比偏科與不偏科、學習與不學習所帶來的痛苦和快樂,讓學生自己感受偏科和不學習帶來的痛苦大于學習不感興趣科目和不玩的痛苦,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想象成功后莫大的快樂和喜悅,從而達到使學生調整心態,積極面對中考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超長發揮的秘密武器:自我心理調整[J].初中生學習,2006(Z2).
[2]陳慶華.調整心態開心應考[J].初中生必讀,2010(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