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青春期對于如花似水的孩子們來說是一個美妙的時期,幼稚的個體從懵懂年少到日漸成熟,從依附無助到獨立自主,其中有浪漫,也有美好。青春期也是個充滿起伏的挑戰時期,成長中不可預期的煩惱,對他人目光的敏感,對評價的在乎,對自我的懷疑,種種困惑組合成了五味俱全的青春歲月。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每一屆的班級里總有那么幾個人,青春期成了他們成長的絆腳石,成為我們老師心頭難舍的痛……他們頂撞老師,他們經常遲到,他們不做作業,他們迷戀網游,他們偷拿東西,他們暴力,他們早戀,甚至離家出走……對于他們,有時候,我們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卻收效甚微。這些孩子啊,想說愛你真是不容易啊!如何讓這些問題學生不再“問題”,我們需要的是更有耐心、愛心、智慧的
教育。
這些問題生中,紀律問題、學習問題及心理和品德問題是表現最為突出的代表。
針對以上初中階段常遇到的三方面問題,同時結合課堂管理中問題學生暴露的問題,我閱讀了王曉春老師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王曉春老師對學生那種負責的態度,深切的愛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衷。舉個例子,比如他對問題學生的定義,在王曉春老師眼中,問題學生是指“品德、學習態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個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的學生”,而不是“單純因為智力問題而學習不好的學生”。當我第二次閱讀《問題學生診療手冊》時,我采用了“移情”的方式閱讀。首先,當我看到王曉春老師提出的一種問題學生類型的時候,我先把自己設想成那個遇到這種問題學生的老師,思考我如何面對這種問題學生。其次,我把自己當做問題學生,感受王曉春老師的診療手法。最后,我再思考下,如果用王曉春老師這種方法和我自己的方法差距在哪里,我應該學習王曉春老師什么。
我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是王老師對待問題學生的態度。
一、耐心
在王曉春老師對問題學生和一般老師的錯誤的分析中,可以發現,一般老師在處理問題學生時缺乏一種耐心。在《問題學生教育的常見錯誤思路》這一節中,王老師歸納了十種常見的錯誤思路。在其中,第一條(沒有研究學生的愿望,只有“管”學生的沖動)、第二條(不問“為什么”,只問“怎么辦”)和第四條(沒有多種假設,只有簡單歸因)都透出老師在對待問題學生方面缺乏耐心。而在問題學生的處理上,需要老師相當多的耐心。當學生有問題出現的時候,老師首先應該穩住事態,不要著急做是非判斷和道德歸因,老師需要觀察研究(行為觀察法與心理測驗法雙管齊下)問題學生,發現問題學生的問題所在,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行為。然后根據觀察研究來提出假設,去驗證學生問題的真正原因,進而采取合理的方式糾正學生的問題。最后根據治療的效果及時反饋來評估自己的診療并隨時對其修正。
作為一個老師,對學生有耐心,就能仔細觀察學生的語言和行為,這樣,老師對問題學生的判斷才更加準確。如果沒有耐心,學生的問題行為只會變得更加的糟糕,并且這也不是老師希望看到的,這可能會導致老師的耐心進一步減弱。反過來,如果老師對學生有耐心,會發現學生出現問題行為的原因,學生的問題行為的處理思路也會變得更清晰,這將促進學生的問題行為的解決。而這個結果是老師希望看到的,以后老師對學生也會更有耐心。結合我的經驗來看,我覺得,耐心是問題學生教育的態度基礎。
二、積極
在對問題學生的診療上,王曉春老師的心態和采用的方法都很積極。積極的方式,無疑促進了問題的解決,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舉個例子,在“動覺學習者”這類問題學生的診療上,王曉春老師的心態就很積極。王曉春老師并沒有要求這類學生要像正常學生一樣規規矩矩地上課,而是對其進行適當的約束,盡量少影響別人。這樣的處理,就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但這樣的處理需要老師有相當積極的心態。這讓我聯想到網易公開課《幸福課》(又名積極心理學)。積極的心態是可以傳遞的,而且積極的處理方式會帶來積極的結果。當一個教師的心態積極的時候,他會無形之中影響學生。個人認為,王曉春老師的積極心態在學生問題行為的解決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而且,王曉春老師的處理方法也很積極。
三、愛
王曉春老師在總結“問題學生教育的常見錯誤思路”時,提出迷信“愛”是錯誤的。但在問題學生教育上,老師是需要愛——對學生的愛。王曉春老師對待問題學生的診療方式就充滿了對學生的愛。當然,這種愛不能是溺愛,而應該是適當的愛。在問題學生教育上成功的老師,他們會對問題學生有耐心,理解問題學生,寬容對待問題學生……他們會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愛他們的學生。但是不是基于對學生的愛,而是一些功利目的,如漲工資之類的話,老師對學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持久的。
如果說耐心是問題學生教育的態度基礎,那么愛就是問題學生教育的不竭動力。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