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煥杰
多媒體電教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手段,也是電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育對教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對教師和傳統的板書的設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多媒體環境下如何科學、有效地設計初中化學板書呢?
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做到書之有用
任何一則好的板書,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的。離開了教學目的,板書設計就失去了意義。設計板書時,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本著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有的放矢地進行設計;應突出重點,體現難點,防止方向不明的形式主義傾向和隨心所欲的自由主義傾向。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營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文本、圖像、音頻、動畫和視頻這些多媒體手段的使用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愉快接受知識的心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達到滿意的效果。在多媒體環境下,PPT課件包含了知識信息,此時的板書設計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且板書還有書之有用。在講“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金屬的三個化學性質,學會利用反應現象來判斷金屬的活動性,此外還要掌握本節課新學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學生的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主要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以及學生的合作意識、科學的探究精神。在多媒體環境下,板書設計簡單明了,但內容并不簡單,本節課設計了15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置換反應的判斷、金屬活動性的應用等內容,而傳統的板書無法涵蓋。同時,這樣的板書設計,也節省時間,有利于學生快速建構本節的知識網絡
體系。
二、要有高度的概括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環境下,板書設計切記條款成疊,力避大括號加小括號、大箭頭加小箭頭等符號的繁瑣雜糅,要做到:緊扣教材,挑選關鍵知識點;嚴格篩選,以簡馭繁,以少勝多;利于理解,便于記憶。例如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本節課知識點很簡單,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酸和堿會發生中和反應,并讓學生掌握中和反應的定義、實質和應用。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掌握中和反應的操作方法,并熟悉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加深學生對中和反應的理解,同時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多媒體環境下,本節課這樣的板書設計,節省了教師板書設計的時間,從而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探究酸和堿之間的反應。在微觀方面,探究酸和堿反應實質的問題時,借助多媒體動畫,讓學生快速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酸溶液中的氫離子和堿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的過程”。此外,本節課這樣的設計,也能幫助學生快速熟悉本節的內容概要,方便學生形成本節的知識網絡結構圖。
三、板書要有藝術性,彰顯學科魅力
多媒體環境下,板書設計要追求藝術的美感,要精心設計,刻意書寫,使整個板書的布局格式與內容安排成為一種藝術創造,可以用精煉、確切、優美的語言再現內容美;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顯露色彩美;可以用優美的布局、精心的設計、規范的書寫,體現造型美。在講“分子和原子”性質和“常見的酸和堿”復習課時,風箏模型的使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指導學生快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五條性質、常見的酸五條性質、常見的堿四條性質以及酸和堿之間還能發生化學反應等內容。
四、板書設計要有創造性,體現課堂的生成性
在多媒體環境下,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事先設計好的板書難以自然形成,“水到而渠不成”的現象。板書設計時,要在盡可能周全地設想出能夠實現的板書方案外,適當留有余地,主動地給學生留出“填補空白”的思維機會,使之產生發現和創造的樂趣。正值學生感到朦朦朧朧之際,教師的板書一字一句使之恍然大悟,受到啟迪,如雪中送炭,可以說板書是教學的藝術,也是時間的藝術。這樣的設計,既可以使教師的板書不受約束,又可以更有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我認為要想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管理、創設優質的化學課堂,必須把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板書有效結合。同時,在今后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我們應不斷探索多媒體環境下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有效板書,從而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編輯 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