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摘 要:主要闡述了在鄉土地理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地理問題,養成地理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鄉土地理的教學,讓高中地理課堂不僅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間思維的碰撞中提升了彼此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鄉土地理;案例;實施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高中鄉土地理教學大多只是在課堂導入階段,以學生熟悉的鄉土地理材料作為情境導入,起“激趣導入”的作用,很少利用鄉土地理材料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新課程認為“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要求教師積極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直觀、生動的鄉土案例使學生倍感親切,容易激發其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教師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歸納、提煉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成功實現了由“教鄉土案例”向“用鄉土案例教”的轉變,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熱愛生活的信念,培養善于生活的公民。
二、鄉土地理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種有利條件,將鄉土地理的課堂擴展到廣闊的社會天地中,指導學生走出課堂,開展參觀、調查、觀察、旅行等活動,在實踐中學會觀察地理現象、獲取地理信息、發現地理問題,以文字或圖片形式記錄所得、所感、所想,拓展學生的地理視野,學生在開展各類實習、考察活動時,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三、鄉土地理教學的實施方法
高中地理教學中由于沒有專門的鄉土地理教材,也沒有規定的鄉土地理教學課時,因此,最理想的途徑就是寓鄉土地理教學于高中地理教學之中,因為鄉土地理可緊密聯系當地自然環境、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實踐,從而有力地促進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聯系。
1.根據課標和學情篩選鄉土地理材料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要求教師積極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同時,依附于某一案例中的特定地理知識并不是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案例中的知識點本身不要求學生掌握。關鍵是學生通過分析教師提供的案例,可以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和原理,其綜合分析的能力得到了訓練,學生運用所獲得的這些知識和能力,可以分析與其相似的案例。例如分析氣候類型,為了加深學生對方法的掌握,教師可以預先給學生一些家鄉的氣候統計資料,讓學生根據氣候統計資料來自我作圖,然后根據本課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題目,以加深對氣候類型判讀技巧的掌握。
2.運用鄉土地理材料創設情境教學
鄉土區域是學生生活活動的主要空間,鄉土地理材料形象直觀,能給人以親和感,能使學生對家鄉產生感情、興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鄉土地理材料設計問題情境,學生有話可說,切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容易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利用鄉土地理材料創設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著獨特的優勢。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產業轉移”中,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既然是舉例,那就可以充分選擇當地鄉土材料來說明問題,所以,我的教學設計是課前通過播放《江南何處好,樂居在吳江》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同時營造上課氣氛。然后通過吳江近幾年的發展成果引入到產業轉移的分析上,通過吳江盛虹和恒力集團向蘇北地區的產業轉移學習產業轉移的概念和分類。以鄉土地理材料創設情境教學,因為學生對鄉土地理背景熟悉,能降低學習的難度,突出對地理原理和方法的把握,并激起對家鄉的自豪感,使學習在一種愉悅的狀態中進行。
3.運用鄉土地理材料作案例進行教學
地理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境描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的一種地理教學方法。在地理案例教學中,應盡量縮小案例和學生在時間、空間的距離和學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異。而鄉土地理案例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在必修三區域地理的學習中,教師在安排教學時可以把本鄉本土的區域地理學習有機地安排在一起,作為拓展的案例加以學習和分析,這樣既學習了鄉土地理的內容,又提高了學習運用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多渠道收集鄉土地理案例材料,設計成典型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揭示案例與相應的知識、原理之間的聯系,討論其發展變化規律。如在《產業轉移》教學中,通過兩個鄉土案例的分析,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1)盛虹企業為什么要走出去?是什么因素促使它進行產業轉移?(2)沈局為什么有此提議?(提示紡織工業屬于什么導向型?)(3)為什么老板們又不愿意去?(引入內部交易成本)。通過鄉土地理案例的分析,可以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和原理,其綜合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生運用所獲得的這些知識和能力,也可以遷移到其他與其相似的案例上。同時,由于這些案例貼近學生的生活,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時代特點,學生很感興趣,從情感上非常關注和投入,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思維活躍。
四、鄉土案例運用反思
在鄉土案例教學時,一般采用“問題——范例(個案)”表述方式。選用富有情節的實例或案例呈現問題,營造解決問題的情境,以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教條式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表述中減少內容的層次和難度,力求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注重典型個案的講述,而講述個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希望借助個案的講述,讓學生獲得分析個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然后再提供一些材料或設置一些地理情景、地理問題,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和技能去分析地理事物,獲得地理知識。對案例的選擇,要突出其代表性、典型性、地理性和啟發性。
總之,我們在鉆研鄉土地理教學時,應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合理選擇鄉土案例的同時,也要認真研究一下學法,做到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為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沈雪梅.鄉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地理教學,2006(2).
[2]陳朝秀.淺談鄉土地理的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4.
[3]周軍懷.如何突出鄉土地理的實踐性特點[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6(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