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寧
摘 要: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的推行,使得我國高中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目標、師生角色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拋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糟粕”,不斷改良與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而任何一種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合理都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也就促使反思性教學成了現代高中教育的一個發展主流。生物學科是高中教學,尤其是理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學科,是提高高中生科學素養的重要內容,在高中生物學科中進行反思性教學十分有益。
關鍵詞: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學;課前;課中;課后
反思性教學就是教師對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行為、教學任務等,使得教師的教更能夠促進學生的學,促使學生的學科素養不斷得到有效提升。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展開反思性教學可以讓教師隨時隨地反思自身的教學活動,這不僅可以保證生物課程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學習需要,還能夠直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下面,筆者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環節的反思,討論高中反思性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反思
課前備課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的首要步驟,也是教學的準備階段。因此,教師展開反思性教學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做好課前反思。一直以來,很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都將備課重點放在了如何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播更多生物知識,并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學習能力、知識結構等,所以總會在生物課堂上出現學生學習情緒十分低迷、效率較低的問題。在課前準備階段應用反思性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根據之前學生的學習過程、結果、狀態等來預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期待與接受能力,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再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內容、手段等,保證生物課堂可以以學生為中心。就如“從生物圈到細胞”這一課是學生進入高中生物學習階段的一課,做好初中、高中知識的銜接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前反思。“生物圈到細胞”這一課與初中生物知識的聯系比較緊密,是在初中生物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與擴充,我們班的學生對本課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生物學科在初中教育階段中屬于“副科”,學生對生物的重視度不夠,再加上學習間隔比較長,所以他們對本課的了解十分淺顯。因此,在本課的課前反思中,我了解到本課的教學任務并非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生物知識,還需要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正視、喜歡生物學習。為此,我提前收集了許多細胞資料與視頻片段,用這些生活實例與真實的影像資料、圖片等認識細胞。
二、課中反思
課堂是展開生物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環節與步驟,所以在課中展開反思性教學至關重要,這也直接決定著反思性教學模式的應用質量。課中反思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比如高中生在生物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高中生對生物課堂持有的學習態度與內化新知識的速度與質量,師生之間的互動程度如何等。只有反思與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幫助高中生建立更加優良的知識結構體系。就如在“細胞中的糖類和脂類”一課中,我本來是準備提出問題“為什么不吃飯很容易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我們應該怎么緩解”,然后讓學生在問題的帶領下展開探究學習。但是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沒有興致,他們也知道不吃飯頭暈的癥狀是因為低血糖引起的,需要急速補充糖分。我及時反思,了解到因為這個問題的難度水平太低,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于是,我及時調整,并沒有讓學生展開探究,而是將這個問題當作課堂導入,直接引出糖類的作用,然后再讓學生探究糖類的分類等知識。
三、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也是反思性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教學環節,是教師發現自身不足、調整與修正自身教學行為的關鍵步驟。在課后反思中,教師要通篇反思教學中的各個問題,找到阻礙教學效率與質量提升的各種問題,以便修正;教師也不可妄自菲薄,將反思只放在找不足上,還應該及時看到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在后期的教學工作中進行保留;同時,教師也應該反思學生的課堂表現,比如學生在生物學習中不斷取得的進步與發展,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生物知識的能力等是否有所提升,這可以促使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不斷走向高效。在每次生物課結束前3分鐘,我都會讓學生填寫一份課堂反思表,在這個表格中寫出他們對這節生物課的真實看法。我會根據學生的反饋,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同時,我也會認真回顧每一個教學環節,回憶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與獲得的進步,分析與判斷哪一種教學活動更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生物。
總而言之,反思性教學是一種構建高效、優質課堂的重要模式,教師必須要認真研究與創新反思性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課后及時應用,使得高中生獲得可持續的生物學習能力,讓教師不斷獲得可持續的教研能力,從而促使高中生物課堂的可持續
發展。
參考文獻:
[1]皮曉瑞.基于反思性教學的高中生物課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
[2]劉琦.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學反思性教學的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