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兵
初中數學有理數的運算難度大于小學階段所學的加減乘除的計算。增加了負號、乘方及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運算,運算順序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變化。有的初中生學習計算知識,計算方法不過關,成天都好像在寫算,就是算不對,寫不清楚,似是而非,也浪費了太多精力。為什么,因為他們沒有讀懂題,也沒有搞清順序和方法,當然就做不來,做不對,當然也沒有時間學習分析其他題型知識,考試也難于得到較為理想的分數。那么老師該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困難,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讓學生喜歡上以有理數的運算為基本功的初中數學。
教學中,老師首先就要特別強調的是“運算順序”和“方法”,這是學懂和做對有理數的運算的基礎。這非常重要的體現在讀上,告誡學生一定要讀懂題,讀懂符號、括號、指數、順序,才能讀懂和搞清運算方法。要讀懂運算符號“加減”和性質符號“正、負”,題中寫法一樣,但讀法不同,并加以區分,只有讀正確了,才可能正確計算。如,-3+(-2),應讀為負3加負2;-1.5-(+6),應讀為負1.5減正6;(-3)×(2),讀為負3乘以2;(-3)×(-2),讀為負3乘以負2;(-1.5)÷(-6)讀為負1.5除以負6。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搞懂運算法則,在教學中,要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地練習和熟悉運算法則。先學習和理解加法法則:(1)同號兩數相加,把兩數的絕對值相加,要得兩數相同的正號或負號,如,-3+(-2)得負號,并把兩數的絕對值3和2相加得5,所以
(-3)+(-2)=-(3+2)=-5;(2)絕對值不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得絕對值較大的那個加數的符號,如2+(-6)得絕對值較大的負6的負號,(-2)+(+6)得絕對值較大的正6的正號,并用較大的數的絕對值減去較小數的絕對值;兩題運算方法都是用“6減2”,但兩題得數符號不同。那么,可讓學生觀察理解(-2)+(+6)=+(6-2)=+4,
(+2)+(-6)=-(6-2)=-4讓學生分析比較,說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絕對值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等于0,教學中可以從“絕對值不等的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得到啟發,可以讓學生練習,并分析、比較、討論該怎么算,最后得出結論;如4.5+(4.5)=(4.5-4.5)=0,其他任絕對值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題,其結果都一樣,等于0;(4)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
在學懂了加法法則之后,再看減法法則。減法法則:可以看成是把中間的“減號”看成減數的性質符號“負號”,并省略了被減數和減數中間的加號。計算時在被減數和減數中間添上“加號”,從而變成用前面所學的加法法則運算,這樣,就便于理解。如(+2)-6(+2)+(-6);(-2)-(-6)看成是(-2)加上(-6)的相反數(-2)+6。所以,就可以理解并得出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教學中,都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所講所指的關鍵位置中,一一對應,加以比較和區分,從而學會法則,學會方法。
同樣,乘除法法則:正號兩數相乘除得正;負號兩數相乘除也得正;奇數個負號相乘除得負,偶數個負號相乘除得正,如(+2)×6,得正;(-2)×6,得負;-2×(-3)÷(-5),得負;4.5÷(-2)÷(-5),得正,只要會數數的同學都知道該得的正號或負號,計算方法與以前小學所學一樣,就是把這些數的絕對值相乘除。另外,要理解清0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乘法法則。如,0指數冪運算方法:任何不等于0的數的零指數冪都等于1,一定要分清底數,不管底數是一個數或一個整體,但底數一定不等于零,那么它的結果就等于1。
最后,還要讓學生從認知上有所準備,要有“不怕失敗,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的”的精神和勇氣,要有“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決心,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和“能戰勝一切困難”的雄心壯志。要從心理、思想上引起重視,行動上就是多動嘴說,說順序和方法;多用腦和手運算。因為在學習這一計算方法上,基本不需要很多記憶,只要掌握運算法則,稍加分析就可理解和懂得,就能讀懂題。如果再加上做題過程仔細一些,再認真檢查一下,這樣,就比較容易做對題,完成好作業。
例:-12×20170---2÷(-2)=-1×1-(-2)2×-=-1+2=1,先讀題,說出運算順序,再算乘方,其中20170=1,在-12中,應讀成“1的平方的相反數”,不能讀為和理解為“負1的平方”,分清底數是1,而不是負1;以為是(-1)的平方,就得+1,有的學生這樣讀和理解,當然就會錯了,所以老師要反復強調,注重“括號”的作用,注重這樣的關鍵“細節”;接下來,應先算乘除后加減,順序上不能弄錯。老師要反復強調,讓學生反復的“讀、說”和“寫算”。要一個一個同學的過關,為后面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頭腦中烙下深深的印跡。計算過程中,要先想一想更好是先說出并牢記運算順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在熟記運算法則的過程中,反復的強調“括號法則”和“符號法則”這些細節,反復“說”和“算”,一次次地加以練習,一次又一次地加以鞏固,才可以牢固地掌握。
因此,在有理數的運算中,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業時,反復告訴學生認真“讀題、審題”,告誡學生仔細“思考”,注重“細節”,先說出運算順序和運算法則后,再進行計算。做完題后,還要再認真仔細“檢查”。從而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以保證做題過程中較高的準確性。這樣,也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分析和完成其他問題,提高讀題、解題能力,收獲到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心。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