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兵+郭金萍
摘 要:母愛中的“理解”因素,是史鐵生回顧母愛的一個方向,也是《我與地壇》迥異于其他親情文章的一大特點,更是解讀母愛主題的一把鑰匙。
關鍵詞:《我與地壇》;母愛;品讀
史鐵生說: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在沉靜光芒中,一個人不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影,有時還能偷得閑暇,心平氣和地、審兮慎兮地去思量身邊的影子。史鐵生的旁邊,如影隨形的是母親,那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親。史鐵生就是這樣一位感受時間、審視自我、品味母愛的哲
學家。
一、愛的品讀
史鐵生說:“這樣的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什么樣的母親最苦?懂得理解孩子的母親。天底下哪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但哪一個母親是真正理解孩子呢?理解才是那把心靈的鑰匙,仿如涓涓流淌的溪水般婉順自然,恬然自適,它是溝通孩子的心田與母愛大海的溝渠。只是走在理解與付出的道路上的母親注定是艱難而心酸的,注定是隱忍而負重的,注定是流汗也可能流淚的——神圣與偉大只是冠冕堂皇地形容母愛的字眼,而理解與付出才是母愛的血脈與骨肉。
史鐵生說:“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疼愛是一種多么親切自然卻易于混淆界限的行為啊!兒子疼痛時你心如刀絞,兒子哭泣時你淚如泉涌,兒子一無所有時你恨不能把世界捧給他……可是,疼愛便是全部嗎?它能打得開每一扇窗,推得開每一扇門,擺得上你認為漂亮的飾品嗎?所以今天的我們常常喟嘆那些在愛的名義下操縱孩子命運的家長,常常遺憾那些事無巨細、全盤包辦導致孩子能力下降的行為。為什么不試著去理解孩子呢?為什么不讓你理解的光芒透過他的心窗灑進他的心底呢?被理解和尊重的愛才是扶持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雞湯,是他哪怕前途叵測、惡相環生都可堅持依恃的精神源泉。
二、理解最難
我上課伊始,問學生:你的母親愛你嗎?學生拖著長腔,齊齊回應:愛——我又問:你的母親理解你嗎?課堂上竟然沉默了……在這篇文章里,史鐵生的母親不只停留在了冠冕堂皇的“愛”的名義下,更以“理解”的方式把“愛”的種子灑在兒子通往幸福的路上。可是理解是艱難的。在文中第二節的開始,他看似閑語地說: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這是一個怎樣的難題呢?使得這位母親“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坐臥難寧,尋求不到解決的答案。“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史鐵生的母親這樣想。這是一個讓愛放手還是讓人放心的難題,這是一個不確定孩子能找到幸福的路卻依然要膽戰心驚地扭過臉去,還是牢牢抓住孩子的手,用自己的放心代替孩子的尋覓的難題。萬一,放手了,出事了,母親啊,你情何以堪?理解難,理解了知道如何去做更難。
三、理解很苦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史鐵生說。如果說疼愛是一種無私奉獻,那么理解絕對可以說是忍辱負重。因為理解,有的人可以感慰多人的快樂;也因為理解,有的人必須承受雙倍的痛苦。身為母親,有什么比看見自己截斷雙肢的孩子發了瘋一樣地沖出家門更可怕的呢?她內心巴巴地禱告,小心翼翼地尾隨,茫然急迫地尋找,焦灼憂慮地等待……她心里全是憂思苦懼,可是她沒在“我”眼前流露,反倒淡淡地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愛他,不是代他行走,而是背過身去,讓他踉踉蹌蹌地在人生的苦難中左沖右突。這樣的一顆懸于半空的心該是怎樣的凄楚悱惻呢?理解很苦。
四、學的探究
學習這篇文章時,很多老師喜歡讓學生找“敘寫母親的章節里面感動你的是哪句話”,自然母親走過的每一足跡,隱忍于心的每一句話,作者回憶母親的可能想法……都被學生認認真真地尋找出來,真真誠誠地感悟出來。老師接下來會問“這樣的母親偉大嗎?”學生自然回答“偉大!”老師往往會這樣結束“史鐵生的母親是偉大的,你們的母親也是偉大的,請大家記住這至愛親情”,抑或有的時候課堂再加一個環節“請描寫一個體現母愛的真實片段”。可是這是愛的羽片,是深情的記憶,是斷腸的悔恨,不是愛的根本。以品讀史鐵生的“愛的具象——母愛行為”開始,以反思自己“愛的具象——母愛行為”結束,也許實現了本單元體會親情的目標,但我認為絕沒有理解史鐵生對母愛的解讀。更沒有解讀出編者對親情的深入感悟——母愛因理解而更加偉大。
母愛中的“理解”因素,是史鐵生回顧母愛的一個方向,也是本課迥異于其他親情文章的一大特點,更是我們解讀本文母愛主題的一把鑰匙。她的難,她的累,她的苦,她的痛重重地碾過史鐵生的心頭,也使我們每一位讀者不忍卒讀。當然,這把鑰匙可能也引發了我們高中生對母愛的深入思考,告別了年少泛泛感知母愛的階段。
當年,母親理解史鐵生時,他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跨不出心靈的墻。現在,他理解了母親,所以,才有了這一篇飲恨無聲、哽咽有物的《我與地壇》。
參考文獻:
[1]母性崇拜與審美文化[J].中國文化研究,1996(2).
[2]王富仁.母愛·父愛·友愛:中國現代文學三母題談[J].云夢學刊,1995(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