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正定縣教師進修學校 梁 超
拓展讓數學教學走向深刻
○石家莊市正定縣教師進修學校 梁 超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施建議部分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拓展,使數學學習內容由課內向縱深處、向課外延伸。拓展可以使數學教學走向深刻,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那么,怎樣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拓展呢?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載體。但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和地域的影響,教材并不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教材,正確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領會教材的學習價值,在立足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豐富教學素材,適當對教材內容進行廣度或深度上的拓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
我們可以從核心知識點開始,進行延伸和擴展,提高學生的知識層面,實現從點延伸到線、面;還可以活學活用素材,根據數學例題,設置一些問題,能引起學生展開思考,激發他們的自主研究意識;或者一題多解、一題多用,不僅使學生學會各種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基本解題思想,比如假設、猜想、列表等。
數學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是動態生成的過程。面對課堂生成,教師需要運用教學智慧進行有效調控。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細膩的敏感,從學生的眼神、動作感受每位學生的處境,通過觀察、巡視,捕捉并全面關注多方信息;教師要善于傾聽,善于發現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問題,捕捉新的創意,通過轉化、引申,合理把握,果斷決策,因勢利導,智慧引領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學習。
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應善待學生的錯誤,并將其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認真分析錯誤背后的原因,挖掘這些資源的價值,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學在爭論中化解錯誤,在類比中糾正錯誤,在準備中預防錯誤,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拓展學生的思維。
開放式習題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能引領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單一到多維、由課內到課外、走向生活。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就會對學習表現出積極探索的態度,主動去思、去想、去問,進而解決問題。
數學開放題一般具有不確定性、探究性、非完備性、發散性、層次性、發展性、創新性等特征,一般來說,分為條件開放題、策略開放題、結論開放題、綜合開放題。設計開放題,可以從創設生活情境、利用學生的學習成果、改編封閉題、以身邊事例為背景等途徑著手,但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開放題的設計要注意適時性和實用性,要適度,不要盲目,不宜過多,要有針對性,體現精練、簡潔。
拓展教學不能僅僅流于形式,有內容沒有深度,也不能一味追求教學難度,為了拓展而拓展,忽視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這樣做反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拓展應是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立足教材,也可超越教材,但始終是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