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榮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桂林541002)
采用簡化護理程序進行中職內科護理教學的效果初探
俞榮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桂林541002)
目的探討簡化護理程序應用于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效果。方法將128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班(63名)和對照班(65名)。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對照班運用護理程序五步法(護理評估、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評價)進行教學,實驗班運用簡化為3個步驟的護理程序(護理評估、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護理措施)進行教學,并將護理診斷逐一與護理措施緊密銜接。比較兩班期中、期末考試合格率,并采用自設問卷調查兩班學生對應用不同的護理程序進行教學的評價。結果實驗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及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班(P<0.05或P<0.01),實驗班對本組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整體高于對照班(P<0.05或P<0.01)。結論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采用簡化的三步法護理程序,并將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逐一與相應護理措施緊密銜接,可減少教學步驟和識記內容,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
簡化護理程序;內科護理;教學方法;中職
護理程序是臨床護理中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是一種有計劃性的、系統的實施護理的程序,并且是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與反饋功能的過程[1]。護理程序包括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由于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基礎薄弱、識記能力差、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對內科護理的學習和理解有一些難度。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內科護理的興趣,增強內科護理的教學效果,筆者探索性地應用簡化護理程序進行教學,同時將護理診斷與相應護理措施緊密銜接,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在我校2013級中職護理專業16個班中隨機抽取2個班學生共128名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6~18歲,均為當年初中應屆畢業生。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班(63人)與對照班(65人),兩班學生性別、年齡、入校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班由兩名教師共同教學,均為本科學歷,中級職稱。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對照班以鐘華、曹文元主編的《內科護理》[2](運用五步法護理程序編寫)為教材,采用五步法護理程序教學。實驗班以鐘華、江乙主編的《內科護理》[3]為教材,但筆者對內科護理教學的護理程序及內容進行了簡化和改革,將五步法護理程序簡化為三步法護理程序(護理評估、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護理措施)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中將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與相應護理措施緊密銜接。兩班教學進程一致,學時均為120學時,其中理論課90學時,結合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實踐課30學時,用見習結合案例討論法進行教學。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的護理”一節為例,對比兩班護理程序的不同:在對照班教學時,第一步講解護理評估,即依據冠心病的臨床表現,如胸痛、胸悶、惡心、嘔吐等評估患者病情。第二步講解護理診斷,即根據護理評估提出患者現有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如胸痛(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有關)、活動無耐力(與心肌氧的供需失衡和久病所致虛弱、疲倦有關)。第三步制訂護理目標,針對上述護理診斷提出期望患者接受護理后達到的健康程度,如患者心絞痛能及時控制;患者活動量逐漸增加,活動后無不適感。第四步講解護理措施,針對提出的護理診斷列出全面有效的護理措施,如心絞痛發作時讓患者立即停止活動,安靜休息,吸氧,遵醫囑給藥等。第五步講解護理評價,即經過護理,胸痛緩解或消失,活動耐力逐漸增加。而在實驗班講解時,省略了第三步和第五步,采用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三步法教學,教學中將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與相應護理措施緊密銜接。
1.2.2 評價方法(1)兩班在相同的時間采用相同試卷進行期中、期末考試,比較兩班期中、期末內科護理考試成績及格率。(2)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班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問卷內容包括認同本班護理程序、對學習效果滿意等3項內容。發放問卷128份,收回有效問卷12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使用χ2檢驗和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
2.1 兩班期中、期末考試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班期中、期末考試情況比較[n(%)]
2.2 兩班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見表2)

表2 兩班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n(%)]
(1)五步法護理程序是一套很全面、系統的整體護理程序,但其中護理目標和護理評價這兩項在課堂教學中不易實施[4]。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存在護理問題:胸痛,這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有關,護理評價“胸痛是否緩解”則要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面對具體病例才能評價,課堂上無法評價。護理目標也需要針對具體患者的病情來確定,在課堂上較難描述清楚。另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要擠出大量時間制訂和書寫護理計劃單,尤其是重復書寫理論化的護理目標和護理評價,這給臨床護士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造成護理人力資源的浪費[5]。
(2)三步法護理程序是在五步法護理程序基礎上進行簡化和改革,在教學中省略了護理目標和護理評價。與五步法護理程序相比,刪繁就簡,操作起來更簡單明了,易于學生識記和掌握。如針對具體疾病進行教學時,先介紹疾病概述和病因,接著針對案例講解護理評估,學生通過提問、分組討論提出護理診斷及合作性問題,之后讓學生提出該護理診斷對應的護理措施,最后教師進行點評補充。應用三步法護理程序進行教學,教學環節銜接緊湊,清晰合理,易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在實驗班應用簡化的三步法護理程序進行內科護理教學,簡化了教學流程,活躍了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滿意度和學生學習成績。表2表明,實驗班學生對本組教學方法的整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班(P<0.05或P<0.01)。表1顯示,實驗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及格率亦顯著高于對照班(P<0.05或P<0.01),說明采用簡化護理程序進行中職內科護理教學,內容易于理解和識記,學習效果明顯優于采用傳統五步法護理程序教學。
[1]鄒恂.護理程序入門——現代護理新概念[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2.
[2]鐘華,曹文元.內科護理[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鐘華,江乙.內科護理[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4]王芳,朱佩國.護理程序教學中目標五步教學法的嘗試[J].護理學雜志,1998,13(6):374-375.
[5]高奮麗,張麗.淺談整體護理在我國實踐的反思[J].家庭護士,2007(6):71-72.
G526.5
B
1671-1246(2017)14-0091-02
2014年度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三級教改項目“基于臨床護理程序的內科護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