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鵬,馬腹嬋*,柳春波,周紅娣,胡建利,林飛蕾
(1.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寧波315000;2.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浙江寧波315000)
“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效果評價
姚立鵬1,馬腹嬋1*,柳春波2,周紅娣2,胡建利2,林飛蕾1
(1.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寧波315000;2.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浙江寧波315000)
目的探討衛生類高職院校“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的效果。方法以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臨床中存在的各種護理職業性損傷,通過“院校聯手”的形式進行系統的護理職業防護教育,課程結束后評價教學效果。結果授課后,學生護理職業防護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均較授課前明顯提高(P<0.05或P<0.01),且絕大多數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較高。結論“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有利于提高衛生類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職業防護知識水平和技能以及應對職業暴露的能力。
“院校聯手”;職業防護;護理專業
衛生類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將面臨由學校向臨床工作的過渡,因其初次接觸臨床環境,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缺乏自我防護經驗,極易造成職業性損傷。因此,如何使學生養成風險防范意識,如何培養學生規范的操作習慣,如何提高學生職業防護能力,這是衛生類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致使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動手操作能力不高[1]。校企合作是決定職業教育質量的根本性因素,是新時期職業院校辦學的核心理念和必由之路[2]。本研究以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臨床中存在的各種護理職業性損傷,通過“院校聯手”的形式進行系統的護理職業防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的教學思路和實踐報道如下。
1.1 對象
通過開設選修課的形式,選擇本院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26名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名,女25名,年齡為(20.1±2.3)歲。
1.2 方法
1.2.1 課程教學(1)課程設置。護理職業防護這門課程的實踐操作性強,所使用的操作儀器及防護物品較多。因此,我校與醫院合作,“院校聯手”,以最貼近臨床的視角構建課程,從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基地、課程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方面共同構建護理職業防護課程體系,將院校雙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有機融合,使教學與臨床無縫接軌,讓學生能夠接觸到多名臨床一線的護理工作者,領略不同風格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2)教學內容。與臨床、護理專家討論,共同設置護理職業防護課程,并確定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其中理論10學時,實踐22學時,總學時32學時,共2.0學分。
1.2.2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1)重點。臨床工作中,如何避免各項護理職業暴露的發生及一旦發生暴露應如何應對。(2)難點。學生未涉足臨床,如何讓其理解、掌握臨床真實情境中護理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3)解決辦法。采取源自臨床,回歸理論,再深入臨床,把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措施。課程組進行詳細的前期調研,對臨床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類型的護理職業暴露進行充分調查,歸納選出發生率較高、產生危害性較大的護理職業暴露作為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采取小班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方便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提問,教師現場解答,并對難點深入講解,突出如何規范化使用臨床常用的防護物品和操作儀器,有利于學生掌握。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作為引導,采用基于行動導向的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通過圖片、視頻、模擬各種護理職業暴露情境的方式展示,讓學生在校內進行反復練習,在頭腦內形成各種職業暴露場景防護工作流程圖,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有形象化和具體化的認識。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后,在校內實踐課上,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4~5人,教師對實踐教學做好充分的講解示范,并設置延伸問題留給小組學生討論,其余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自行操作,主動參與到實踐操作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和創新能力。最后讓學生進入臨床進行實踐,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認識護理工作領域可能發生的護理職業暴露及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1.2.3 教學評價課程結束后,比較授課前后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并自行設計教學評價問卷來了解學生對本課程內容設置及教學的滿意度。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理論考核成績采用(±s)表示,實踐技能成績用百分率描述,采用秩和檢驗。
2.1 授課前后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理論考核項目為歸納發生護理職業暴露后的防護要點,并繪制對應的防護措施流程圖,包括4個條目,每個條目25分,總分100分。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授課前后,分別對學生護理職業防護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授課前后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s,分)

表1 授課前后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s,分)
時間人數總分授課前授課后P值26 26 -生物性危害的防護要點及流程圖16±1.37 20±1.68 0.000銳器傷的防護要點及流程圖18±2.00 22±2.07 0.000電離輻射傷的防護要點及流程圖15±1.43 18±1.29 0.000藥物危害的防護要點及流程圖17±2.06 21±2.17 0.000 66±6.86 81±7.21 0.000
2.2 授課前后學生護理職業防護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實踐技能考核項目為護理職業暴露臨床案例處理,實踐技能考核評價標準為:無不規范處為Ⅰ級;不規范處1~2處為Ⅱ級;不規范處3~4處為Ⅲ級;不規范處大于4處為Ⅳ級。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授課前后,分別以臨床案例形式考核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實踐技能知識的掌握情況,結果見表2。

表2 授課前后學生護理職業防護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人)
2.3 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
對參與本次教學的26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多個項目調查學生對于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見表3。

表3 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n(%)]
3.1 “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目前衛生類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職業防護教育薄弱,護理職業防護課程尚處于摸索階段。有研究顯示:即使護理職業防護認知得分高的學生也并沒有把護理職業危害與護理防護知識完全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有效指導自己的護理防護行為,理論與實踐脫節[3]。這說明探索有效的護理職業防護課程內容和實施方法仍然是今后研究的重點[4]。為了使教學與臨床緊密接軌,使教學內容可以直接運用于臨床,提升學生的護理職業防護意識和護理職業防護能力,本研究團隊通過“院校聯手”搭建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框架,以臨床案例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認識護理工作領域可能發生的職業暴露及發生暴露后的處理措施。在實踐技能訓練中,通過反復流程化的技能強化來促進學生養成科學、規范的行為習慣及提高護理職業防護能力,進而減少護理職業暴露行為的發生。課程結束后,單獨進行了護理職業防護實踐技能考核,通過臨床真實案例的形式進行滾動式案例抽考。表2顯示:授課結束后,學生護理職業防護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優于授課前(P<0.01)。表3顯示:通過學習,絕大部分學生對護理職業防護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較高。
3.2 “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護理職業防護意識和應對職業暴露的能力
有研究顯示:職業暴露的發生與防護意識不足、防護知識缺乏及心理素質有關[5]。通過反復流程化的技能強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護理職業防護意識、規范護理操作流程、減少職業暴露[6]。表1~2顯示,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授課后,學生護理職業防護理論知識各項目得分及總分均高于授課前(P<0.05),護理職業防護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優于授課前(P<0.01),這與以往文獻報道一致[7]。本研究前期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盡管學生在以往專業課的學習中了解一些護理職業防護知識,但理論與實踐脫節,在實踐技能考核中仍然發現學生存在銳器傷發生后不知所措、操作時不做個人防護、藥液傾倒后不知如何處理等現象。通過“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護理職業防護意識和應對職業暴露的能力,為學生提供系統、專業、有實踐意義的護理職業防護教育。表3顯示:通過學習,100.00%的學生認為自己樹立了職業防護意識,96.15%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基本的防護技能,84.6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辨別工作場所中存在的各種職業危害因素,76.9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根據給出的臨床案例情境,分析發生各種職業暴露的原因、防護的要點及應對措施。
3.3 “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提高其冷靜處理各種緊急事件的能力
臨床上,護理職業暴露一旦發生,不但考驗護理人員的護理職業防護技能、應對能力,更考驗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協作意識。因此,設計教學時,我們以臨床案例豐富教學內容,每次課都將學生分為6個小組,每組4~5名學生,通過每組完成教學設計中的一個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護理職業環境中認識護理工作領域可能發生的職業暴露及發生暴露后的處理措施。學生為了在發生護理職業暴露后對自身或對小組成員進行救護,按照各自扮演的角色,通過相互幫助、有效溝通,最終完成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相互討論與交流,完成了護理防護技能的訓練、護理防護知識的整合和存在問題的歸納總結,從而潛移默化地完成心理素質、團隊協作意識等非認知領域的能力訓練。表3結果顯示,88.46%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自己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縮小了學校與臨床的差距,92.31%的學生認為通過團隊合作樹立了良好的團結協作意識,能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緊急事件。
3.4 “院校聯手”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的展望
護理職業防護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過程,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依從性,避免實習中護理職業暴露的發生,不僅需要學生提高自身素質,也需要學校與醫院持之以恒地教育。同時,教育必須根據學科發展動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后期我們也將結合此屆學生的反饋,研究改進部分教學內容,相應地增加或縮減學時,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1]戴曉丹,于慶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酒店管理專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為例[J].亞太教育,2016(11):221.
[2]李愛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科技,2015(10):55-59.
[3]李雯穎,張綺,張綺霞,等.高職實習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防護認知及行為狀況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13(4):334-336.
[4]張延婷,王樂三.實習前職業防護教育預防中國護生針刺傷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6):754-759.
[5]陳華,楊雪英,龐偉鴻.預防控制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的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2):187-189.
[6]劉安諾,李惠萍,吳衛琴.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防護補償教育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報,2009(1):25-28.
[7]周紅.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知識的認知調查及培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4):5225-5226.
(*通訊作者:馬腹嬋)
G526.5
B
1671-1246(2017)14-01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