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紅
摘要:語言文字工作,既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載體。我們要開展行之有效的各項活動,增強師生規范地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提高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表達水平,推進學生全面均衡有效的發展。
關鍵詞:語言文字 規范化 活動 推進 發展
現在,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語言文字工作,所以對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教學中,合理有效地規范語言文字,能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
一、介入課堂,規范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是學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尤其是語文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因地制宜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
1. 細化落實,規范讀音
(1)規范學習多音字
中國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多音字,一字多音。平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抓準每篇課文中的多音字,還要將整冊語文書中的多音字梳理歸整。采取的方法可以是在課上將這個字的多種讀音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進行組詞,老師和同學再共同進行糾錯。在后面的教學中,再遇到這個字,可以再進行一次補充,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這個字的掌握。
(2)正確對待家鄉方言
我們地區的孩子說話語調低,方言非常柔和。但是仔細聽來,你會發現方言中竟然沒有翹舌音。孩子們在校外基本都使用方言,而方言中平舌音的使用使學生在學習翹舌音時有些困難,發音不是非常到位。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反復耐心地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發音,使每個音節都到位為止。尤其是初學的時候,更要規范每個字的讀音,絕不草率敷衍。
(3)課堂檢驗生字新詞
講授新課時,讀通順課文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學生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大都會看清聲母韻母和聲調進行自主認讀生字。尤其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都要一一引導學生進行分辨區別,決不能鬧出就半個部首認讀字的笑話。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是沒有把握的字要問老師問字典。學生接觸語言文字有很多渠道,而課堂是檢驗他們掌握情況的最關鍵的一站。所以,我們每個老師都應重視課堂,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有效規范語言文字。
2.嚴謹務實,規范語言
規范的語言文字不僅是每個字的正確發音,更應該是每個詞語的合理搭配,每個句子的正確表達。
(1)糾正方言式普通話
我們可能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后甚至課上的交流中常常出現方言式普通話。就是普通話中夾雜明顯的地方方言。比如,我們的孩子經常會說的就是“他給我打了一記”。再有就是所謂的長普話,自創語言。比如“吐痰”,他們會說“吐Cán”;把一樣東西撿起來,會說“粘”起來。或者是語序的顛倒,詞匯的混用??這樣的句子和詞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作為老師,在課堂上要及時制止這樣的表達現象,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合理表達,科學規范地進行溝通交流。
(2)把握詞語搭配訓練點
小學中年級開始常常有修改病句的練習,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訓練機會。可以通過小練習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比如知道,“改變”、“改善”、“改正”等的不同用法,知道“強烈要求”、“熱烈鼓掌”、“激烈戰斗”??這一系列的近義詞的區別所在要通過反復訓練讓學生感悟。我們可以進行病句修改,可以口答比賽,也可以設計幾個句子讓學生選詞填空,還可以用連線的方式讓學生區別和掌握。總之,采用不同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進行訓練,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學會如何正確規范使用每個詞語。
(3)規范使用新式詞匯
現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一些時尚的新式詞匯特別多,很多網絡詞匯也應運而生。各類詞語的使用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在接受這些新詞語的時候,我們更要引導學生正確規范地使用。尤其是現代詩歌中的詞語,像“思念著你的思念”,我們在引導學生領略其中的韻律美,意境美的同時,也要告訴他們這樣的用詞不能說完全錯誤,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規范的,它只屬于詩歌的范疇。平時的寫作中,最好不要出現這樣的搭配。又比如說:何棄療?這樣網絡新興吐槽語言也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個時候的引導不可小看。文采可以平平,但是,起碼要讓學生表達出完整和規范的內容。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在書寫規范、標點運用、行款格式準確等各方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教育和強調,以強化規范語言文字。
二、開辟課外天地,規范語言文字
1.營造氛圍,增強意識
校園是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好天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濃郁的語言文字規范化環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進行著無聲的教育,使普通話成為回蕩校園最美的旋律。
為使規范使用語言文字、正確使用普通話深入人心,學校與校大隊部聯合,要求各中隊出一期以推廣普通話為專題的黑板報,并進行檢查評比。同時也動員各中隊成員在教室里“大家來找茬”,找找教室布置中語言文字不規范的地方,并及時糾正。這項工作也得了大家的認可,學生們都積極參加。通過學校組織孩子開展的這些活動,他們也都意識到了使用普通話,規范語言文字的重要性,都表示將和孩子一起重新學習。
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個單位,繼而帶動更多的家庭??如此循環,那么整個社會的意識都會增強,語言文字的規范就一定能開展的更有實效。
2.開展活動,規范文字
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能力、水平需要在平時不斷加以訓練和積累。每學期,學校開展的各年級、各學科競賽中,我們都比較注重把學生的文字規范化列入其中。在學生中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和“講故事大賽”中 ,要求朗讀時普通話標準,語言規范;開展“鉛筆字、鋼筆字比賽”,呼吁大家寫規范字,字跡端正,紙面整潔。
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對各商店廣告牌指示牌等所有有文字的地方進行“地毯式”檢查并將錯誤處一一拍攝下來,及時提醒有關人員做好糾錯工作。這樣既讓這些單位改正了錯別字,提升了文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用字的規范化水平。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們知道了豎排漢字應該按照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順序排列,知道要規范使用繁體字,不能自創的簡體漢字,拼音也應有一定的規范,英語書寫也有一定的順序???學生們在活動中不斷成長,發現了語言文字不規范帶來的種種弊端,給人們生活
來的不方便,深刻地意識到了規范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總之,語言文字工作,既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載體。我們要開展行之有效的各項活動,增強師生規范地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提高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表達水平,推進學生全面均衡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