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平
摘要: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重要工具,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學好拼音將為識字、寫字、朗讀、背誦打下扎實的基礎。然而,拼音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但在實際學習漢語拼音中,許多孩子卻難以掌握拼音知識。再加上教學對象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因此,拼音教學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形象規律創新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幫助識字、正音、學習普通話的工具,也是閱讀寫話的工具。在發展兒童的語言、促進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漢語拼音使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識字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而是以發展語言為核心來加快兒童語言能力的全面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這既減輕了因為眾多文字符號的單純識字帶來的枯燥乏味的學習負擔,同時在大量的閱讀中開闊了兒童的視野。如何指導剛入學的兒童,掌握好這一重要工具呢?
一、抓特點,激情趣
剛入學的學生年齡小,樂于動,有意注意時間短。如果只把一個個干巴巴的字母教給他們,他們會感到沒有興趣。例如在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可采用制做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戴著頭飾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好朋友,一塊出去玩,路上碰見小ü。小ü小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
二、單韻母示范發音,形象記憶
教師可抓住一年級學生模仿性強這一特點,在教學韻母的發音時,注意采取口形示范與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并盡量使用兒童語言。“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像個e”。
三、游戲學習法
游戲學習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在游戲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達到寓教于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活動開始的,在活動中,孩子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因此,在教學中經常采用游戲學習法,讓學生在玩中思,玩中學,使認知與情感融為一體。如: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后,我設計了如下練習(出示圖:圖上畫的是一棵大樹,樹上結滿蘋果,蘋果上寫著整體認讀音節)。師:秋天到了,果園豐收了,我們一起去果園幫農民伯伯摘蘋果好嗎?(生:好極了)農民伯伯還說了,如果你能帶領全班同學讀一讀蘋果上的音節,他就把這個大蘋果送給你,你們想不想要?這樣緊密結合課文,針對兒童年齡特征安排一些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到學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認知活動與師生情感交織在一起。
四、利用單韻母巧記復韻母
我們知道,復韻母是由單韻母組成的。在教學中,可利用漢語拼音的這一特點,運用單韻母的發音方法,教學復韻母。如ai,教學時講清:先發a的音,口張大,發音響亮,慢慢滑向i,口形逐漸變小,發音較短,合起來一口氣讀成ai。先慢后快,然后讓學生自己練習,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另外,利用這種發音方法也便于區別字形,如iu或ui。
五、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每一課中都有圖畫表示獨體字的意義,字的上面都配有漢語拼音音節,圖下又有漢語拼音短文和詞組、句子來概括圖意。例如教學jqx的拼寫規則,可以從整體入手,出示一些音節,如jin、qiong、xue、jian等,讓學生比較分析,從而找出規律:jqx后面的字母只能是i或u。接下來置疑,jqx后面的字母u為何讀ü?讓學生知道ü上的兩點省略了。編兒歌:jqx,小淘氣,見著魚眼(ü)就挖去。
六、記標調
標調是拼音教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有時弄不清聲調應標在哪個韻母上,教一首兒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有a不放過,無a找oe,iu并列拼在后,單個韻母不用說,輕聲不標就空著。”
七、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愉快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就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受用一輩子。在拼音教學中,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語音因素的符號,因素的結合和音節的構成都有一定的規律。在音節教學中,不能靠死記硬背,而應該注意教學生規律,熟練掌握拼音的方法,對比類推的方法和直呼音節的方法,從而達到掌握學法,舉一反三的目的,使學生主動去學習拼音。教學應注重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其終生受用。當學生掌握了聲母和韻母的正確讀法,進入拼讀教學時,“聲韻連讀兒歌”就像嬰兒的“學步車”,能幫助學生進入拼讀世界蹣跚學步。在時間與環境適宜的條件下,按照他們的知識和理解,在不斷摸索中,掌握拼讀的技巧。可以利用師生接讀、生生接讀的方法,讓學生運用聲韻連讀兒歌,自己學習新的音節。讓每個學生都來做“小老師”,即知即轉,教人教己,學會學習。特別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由于緊張或一時的思維中斷,他會愣在那里一言不發。這時,由老師或同學與他們對答:如聲母(b bb ),韻母(a a a),聲母韻母接連讀(b-a b-a),加快速度一口呼(baba)。就能緩解緊張情緒,比較順利的讀出所認讀的音節。在教到三拼音節時,學生對兩拼音已經非常熟悉。因此,聲介韻三拼法,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概括出來。他們自編兒歌:聲母j jj ,介母iii, 韻母a aa,聲介韻接連讀j-i-a, j-i-a,加快速度一口呼jia、jia、jia。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都知道拼音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實際情況來設計。相信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善于鉆研,合理運用適當的方式,就一定能使學生輕松愉快、興趣盎然地學好拼音,讓拼音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為孩子們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