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映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目標明確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課如果不讓學生多朗讀課文,而淋漓盡致地解剖課文,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很難提高;如果發揮了朗讀的作用,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孩子入學前,一般已掌握了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近年來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發展,信息媒體傳播變革的日新月異,學齡前兒童的語言能力逐年呈上升趨勢,但這是孩子天真,直觀,不規范的表達,小學語文教育必須重視對學生語言駕馭的規范,準確,科學等等方面的訓練。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偏重書寫的訓練,忽視其他方面的訓練尤其是朗讀的訓練。筆者認為這是舍本求末的短識。因為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涵泳體察,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曾國藩曾說:靜心大聲朗讀,是人生一大快事。因而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朗讀的訓練和指導,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
一、朗讀能積累材料,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是典范精品,文質兼美,許多跳動著時代脈搏、展現著時代特色的時文美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材料豐富,教師應該讓學生反復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吸取了一些優美的語言,拓寬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習了文章的寫作規律、寫作技巧。勤于朗讀的同學,大部分語言清晰,出口成章;寫起作文來,引用自如,下筆得心應手,順理成章。朗讀這種讀書方法能使人認識文字,感受聲律,體會詞語,疏通文脈,捕獲作品的藝術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體味并運用作品的語言藝術;能激發學習興趣,活躍思維,開拓思路。這樣,也就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語文課教學必須重視朗讀。
二、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朗讀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么什么是朗讀呢?朗讀即大聲地讀,能有聲有色地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讀的過程中眼、耳、口腦四個器官,同時作用于課文,共同接受知識,它比單一的默讀效果要好的得多,那么怎樣才能做好朗讀訓練呢?
1.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朗讀教學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逐步提高。不同的年級段要求也不相同,感覺到的東西不見得能夠理解,而理解的東西卻能更深刻的去感覺。另外,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眼里都應是最優秀的,在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時,應鼓勵為主,培養學生的興趣。也不能以成人化標準來衡量。要注意兒童的理解能力與成人的差異,保護孩子純真的天性。
2.精心準備,提高訓練效果。在朗讀訓練中,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要學生從心里喜歡朗讀,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做好指導:(1)選取指導的訓練點要精,可采用一些經典的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文學作品;(2)訓練要求細致、精要,精彩。不可貪多求全,注意不同年齡段學生精神興奮的節律,每次訓練應有一個側重點;(3)盡量避免朗讀的隨意性。教師每一次指導學生朗讀都要按計劃,千呼后應,既考慮到朗讀訓練的要求,和教師應采取的指導方法,也不忘如何進行效果評價等。
3.正確引導,明確朗讀要求。實踐證明,無論什么教學活動,只有明確這項教學活動的目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指導學生朗讀也是這樣,只有讓學生明確教師為什么要朗讀這個字、這個詞、這句話或這段話,學生才能讀準、讀通、讀出感情。
4.重點段落,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育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當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其學習積極性就會高,學習效果就會好,相反,學生若對學習冷淡、厭煩,其學習就沒有勁頭,學習效果就差。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多朗讀,多品味,學生的欣賞能力自然會提高,他們自然會感到讀書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種藝術享受。久而久之,何愁他們不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在教學中,根據年齡的不同,學生認識水平的差別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由感性到理性其側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六個年紀中的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和重視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可啟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也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終身受益。
五、自主閱讀,放飛心靈。
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選準“讀”的內容。只有選準了“讀”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品詞析句、體味情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如何將這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再現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進而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多讀多思,引導他們進行語言的鑒別與欣賞,熟讀以成誦,積累美詞佳句。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鮮明的態度,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而選擇好了“讀”的方式,找準了語言文字情感的基調,才能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涌起隨之而至的激情,鮮明的態度與真實的情感也才能從“讀”的聲音語調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