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斯
(河南大學 河南 開封 475001)
微課在高校外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劉晨斯
(河南大學 河南 開封 475001)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漸突出,作為最重要的載體之一,英語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于英語的學習我們也不敢怠慢,從小學到大學,始終做到對英語不離不棄。對于大學生來說,冗長的英語單詞已經讓學生勉為其難,單一的句式語法的講解更會讓學生產生聽覺疲勞,這時候一種新型的教與學的方式應運而生----微課,這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只需要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為學生突破重難點。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對微課的發展提出了質疑和反思。
微課 教學活動 問題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隨著英語教材改革的不斷推廣,給英語的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每個教師正在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持久性,逐步適應現代化教學。
1、國內現狀
微課,一詞,最早見于佛山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對此的報道,其全稱是微型視頻課例,簡稱微課,由胡鐵生最早提出,自此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逐步走入教育者的認知世界。2012年9月,為了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了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并于2014年11月,主辦了第二中國屆微課大賽。雖然兩次大賽的參賽對象主要為中小學教師,但微課這一教學形式為更多的教育學者所知,各地興起微課資源建設熱潮,一些高校教育者也想通過微課這一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國外現狀
微課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有機化學教授LeRoy A. McGrew 在1993 年提出的“60 秒有機化學課程”,目的是讓非科學專業人士在非正式的場合中也能了解化學知識,并希望將之運用到其它學科領域。2008 年,美國新墨西哥州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正式提出了微課這一概念,并運用于在線課程。
1、短小精悍
微課的核心組成是教學視頻是。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2、情景化授課
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于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3、傳播方便
因為內容具體、主題突出,所以,研究內容容易表達、研究成果容易轉化;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隨著微課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老師和學生熱衷于微課的使用,但研究發現,目前微課在設計、開發和應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微課應用的目標對象不明確
從網站的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制作的微課形式單一。從教學方式來看,適合于教師教學的講授型微課比例高達到76%,而適合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型微課比例只占24%。表明大多數教師對微課應用的目標對象不明確,制作微課只是為了輔助教師開展教學而不是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2、教師掌握的技術有限,開發方式單一
通過網站調查發現,微課的開發以課堂實拍和PPT錄屏兩種技術方式為主。其中課堂實拍占31.7%,PPT錄屏占35%,課堂實拍+PPT錄屏占21.7%,三者合計達到88.4%。表明當前教師掌握的微課開發技術有限,仍然局限于以某一兩種開發技術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教師仍然習慣于采用傳統的課堂錄像,另一方面是絕大多數一線教師還沒有掌握微課制作的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
3、微課開發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由于目前教師制作微課的目的絕大多數只是為了比賽,因此開發的微課作品數量非常有限(大多數人只開發1?2個),并且大多微課作品只介紹一個知識點,因此對學科教學來說嚴重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很難對學科教學產生真正的促進作用一一這是目前微課很少應用于實際教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針對當前微課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總結微課設計、開發、應用、培訓等方面的實踐和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明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則
微課的應用對象是學生而非教師,微課的應用模式要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學生既是主體、又是主導的新“雙主”學習模式。因此,在教學設計上要充分考慮以學生為主導開展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貫徹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以個性化學習為手段、以高效學習為目標的教學設計原則。
2、大力推廣簡單、高效、實用的微課開發技術
目前,開發技術依然是限制微課發展的瓶頸之一。只有大力推廣簡單、高效、實用的微課開發技術,才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教師參與微課的積極性。
隨著技術的發展,微課開發相關軟件和硬件的種類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低。簡單高效的微課開發技術及其軟硬件設備,開發技術門檻低、操作方便快捷,適合廣大一線教師使用。
3、注重系統性開發
由“微課”開發轉向“微課程”開發一個基于知識點的單獨孤立的微課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很難發揮其作用,只有為整門課程開發系列化微課并組成微課程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因此,必須改變過去以單個微課開發為主的做法,改為系統地開發一門完整的微課程。在一門微課程的開發中,除了應根據課程教學大綱、教學目標等來選擇其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制作學習型微課外,還應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開發與之配套的練習型微課、實驗型微課、復習型微課甚至游戲型微課。只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開發的、包括課程全部知識點和各種微課類型的完整且系統的微課程,才具備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真正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創新教學應用模式
針對目前微課的教學應用遠遠落后于微課開發的現狀,應明確微課開發目的、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模式,促進微課的教學應用。在教育觀念上,必須克服傳統思想的束縛,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主導的新“雙主”教學理念。在教學模式上,必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研究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微課與翻轉課堂、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泛在學習、MOOC等先進教學模式的融合之道。
本研究認為,微課是針對某一知識點的微視頻學習資源,微課程則是針對某一門課程的完整、成套的系列微課學習資源的總和。微課在教學應用上有諸多優點,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通過不斷實踐和研究加以解決。在設計方面,應該明確微課開發的目的是教學應用,堅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則,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主導的新“雙主”教學理念;在開發方面,應大力推廣簡單、高效、實用的微課開發技術,要注重微課開發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實現從開發單個“微課”向開發系列微課的轉變,探索建立高效的協同開發機制。
[1]胡鐵生 .“微課”: 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 [J]. 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2]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 [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3,(4):15-16.
[3]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述 [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9-21.
G642
A
2095-3089(2017)27-0119-02
劉晨斯(1988-),女,漢族,河南鄭州市人,碩士,單位:鄭州城市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思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