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穎
(黑龍江省海倫市東林鄉中心小學 黑龍江 海倫 152300)
小議“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高曉穎
(黑龍江省海倫市東林鄉中心小學 黑龍江 海倫 152300)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孩子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傾聽能力”是重中之重。俗話說“語文乃是百科之母”,只有學好了語文課,在其他課堂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而課上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做到有效傾聽,如何才能真真正正、踏踏實實、具有實效的上好一節語文課?這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就談一下我在教學中對學生傾聽能力培養的幾點認識。
傾聽能力 課堂傾聽 課堂教學
對于每一個小學教師來說,能真真正正、踏踏實實、具有實效的上好一節語文課很難。原因是在課堂上,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情景: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時,孩子們總是爭先恐后,手舉得高不說,嘴里還喊著:“老師,我!我!”可是當我們喊了其中一名同學回答時,其他同學就會發出一聲嘆息,或悄悄地與同桌之間竊竊私語,說些與問題毫不相關的話;或干脆沒等別人說完,就跳起來一股腦的把自己想說的話全都說出來.....課堂上可謂一片熱鬧。氣氛是有了,可是真的具有實效嗎?真正能坐著傾聽別人講話的孩子卻實在不多。那么,對孩子傾聽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上述的問題,由此引發我對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及能力的思考?!皟A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只有會聽、聽懂、能聽出問題,才能更好地互動回答,達到教學目的。在現代漢語詞典上被定義為“用心地細聽”,指細心聽、專心聽。傾聽是人們接受知識、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所獲取的知識有20%來自聽覺[1]。良好的傾聽態度,對一個人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學生要學會文明地進行溝通和社會交往,首先要學會傾聽。有關語言交際功能的資料表明:人們在日常交往活動中,“聽”占45%。人們有近一半的時間在聽。因此,良好的傾聽習慣是人們獲取新知識和觀點的主要途徑之一。
記得有人說過“成年人只有通過對兒童的興趣不斷地予以同情的觀察,能夠進入兒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學生在上課后的前幾分鐘內,注意力并不是最為集中的,“新課導入則是教學藝術的第一個閃光點,是敲響課堂教學的第一錘[2]。”所以我們一定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語。例如:我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喜歡旅行嗎?喜歡去哪兒旅行?都是怎么去旅行的?學生們興趣盎然,我們人類有各種交通工具,由此引入,植物也想旅行,靠的是什么辦法呢?”這樣便抓住了學生想要聽的興趣。從而產生積極的傾聽欲望。同時還要有不同形式的激勵性評價,真誠地給予孩子肯定與贊賞。如:在我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對其他學生評價準確得體時,我會及時送上“你真是一個認真傾聽的好孩子!”“你真善于傾聽!”這樣其他學生也會產生仔細傾聽的動力。
教師要“以身作則”。傾聽不僅僅是學生的事,也是教師的事。要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必須首先自己會傾聽。老師是孩子們的偶像,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傾聽,一定不能在孩子發言時,做任何無關的事。同時要給予評價。在孩子發言過程中,給予思考的時間,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回答。讓學生學著老師一樣去傾聽。又如:在執教《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在課的最后學生談談還知道生活中哪些植物的傳播方式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些疲憊,做不到認真傾聽,所以此時,我用微笑和動作示意學生像老師一樣認真傾聽,瞬間,孩子們也微笑著聽每一個孩子的回答。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要求孩子們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傾聽呢?孩子們的認識卻非常模糊。所以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明了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3]。如:首先,對方相互交流的時候要眼睛注視著說話的人;其次,要聽說話的人的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無關的事;第三,認真聽完別人的話,然后再發表自己的見解,要做到不插嘴。低年級的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自己聽別人說”的問題。我們要教育學生養成善聽的好習慣。在平時教學中要進行聽說訓練,傳話、復述。還可以有效地利用語文七色光里面的“你聽我聽”進行聽讀訓練,讓孩子回答問題,訓練傾聽能力。
據分析,學生的傾聽效果是由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傾聽目的來決定的。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往往以自身具備的傾聽能力和自身養成的傾聽習慣來決定聽什么,要不要聽。有時候會由于聽不懂、或老師的批評而產生對老師的反感,他們會不去傾聽。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的進行備課,我認為應該做到: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幽默、風趣,充滿智慧。熟悉教材,做好預設。要讓“幽默”之中蘊含著知識、智慧和哲理。讓孩子們樂于聽你的課,自然也就做到了認真“傾聽”。其次,老師在指名發言時,要有一定的技巧。《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如何進行培養訓練,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有難有易。例如:可以先讓表達能力稍弱的學生回答,再讓表達歸納能力強的學生加以補充完善,這樣既給表達能力弱的同學創造了發言的機會,又有興趣繼續聽表達能力強的同學的意見,而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為了避免與前一位學生的發言重復,提高自己的發言質量,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都是認真傾聽的。教師還可以通過提醒、引導等方式協助學生的發言,既幫助發言者重拾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傾聽者的注意力。
總之,傾聽是每一個人應具備的良好的學習品質,也是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只要我們適時捕捉教育契機,適時的進行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見解的良好習慣,真正的達到《課標》的求要,培養傾聽、發展語言。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更加精彩、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在傾聽中學會沉思,在傾聽中去體會,在傾聽中大膽質疑,在傾聽中得到升華。讓學生學會傾聽,是一門藝術,或者可以說是一門高超的教學藝術,值得我們每一名教師為此深刻思考,不斷實踐。
[1]教學與管理,2005年11月20日.
[2]信息教研周刊,2012(12):84-84.
[3]李政濤.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7期.
G622
A
2095-3089(2017)27-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