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生 黃寧江 唐守勇
摘要 本文綜合考慮當前高職藥學專業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和藥用基礎化學的教學實情,探索和提升藥用基礎化學的教學效果。教學中,引入一些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能有效促進藥用基礎化學教學,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藥用基礎化學的興趣和訓練化學思維能力的目的,真正發揮藥用基礎化學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未來工作的鋪墊作用。
關鍵詞 藥用基礎化學 教輔方法 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j.cnki.kjdkx.2017.06.048
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和招生渠道多樣性,高職藥學專業文理均招,另外還有小部分初中起點、對口招生的學生,學生來源復雜,化學方面的基礎參差不齊,總的結果是不容樂觀。剛入校時,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昂,可聽了幾次課,跟不上老師的教學節奏,久而久之厭學情緒漸漸滋生。在學習方式上,大部分學生習慣于中學階段的學習方式,主動求知欲望不強,課前不預習,課后不總結,更不會通過練習去理解和熟悉知識點。藥用基礎化學是高職藥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培養目標是為學生學習藥學專業知識,從事藥學相關工作提供基本的化學知識儲備。倘若學生的化學知識太薄弱,勢必會影響到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面對“化學基礎”和“學習心理”兩方面準備不足的高職藥學專業的學生,教師應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多與學生交流,摸索有助于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方法。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通過合理使用輔助教學方法,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提升藥用基礎化學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1眼神,無聲的語言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用語言進行教學的同時,還要學會運用眼神與學生保持一種意境上的交談。肯定、贊美的眼神,對那些精力集中,順應教師思維的學生,其學習的主動性會得到明顯加強。掃射而又短暫停留的目光,對那些偶爾走神的學生,可起到誘導、調節其進入學習狀態的作用。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對其進行思索時,眼神的對視能給其以期待、信賴與啟發。而對于上課調皮搗蛋、左顧右盼的學生,可暫停講解,用注視的眼神進行提醒和控制,促使其進入學習的狀態。總之,教學中合理運用眼神這個無聲的語言,傳遞給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薄弱、畏懼學習的同學,以勇氣、熱情、關懷和鼓勵,這種師生情感上的互動交流有助于教學,讓課堂擁有活而不亂、松緊結合的和諧氣氛。
2巧妙運用順口溜,提升教學趣味性
在藥用基礎化學的教學中,存在這樣一類難題,即一些應掌握或熟悉的授課內容,采取常規的教學方法,難以讓學生在課堂及時理解和掌握。如果將所講授的重點或難點編成順口溜進行教學,就有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甚至可以讓學生保持對該知識的長久記憶。下面介紹兩個在教學中采用順口溜進行教學的案例。
2.1氧化還原反應
無機化學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氧化還原平衡時,對于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及哪種物質或元素被氧化、被還原,總是將這些概念弄混,難以進行準確的判斷。“高失氧,低得還”或“升失氧,降得還”這二句順口溜,對于所有的化學教師來說,耳熟能詳,教學中也應用得非常普遍。其概括的中心意思為,在化學反應中,從反應物到生成物,氧化值升高的元素,在化學變化中失去電子,居于反應物中的該元素被氧化,含有該元素的物質稱為還原劑,而該元素參加的半反應發生的是還原反應;下半句表示從反應物到生成物,氧化值降低的元素,在化學變化中得到電子,居于反應物中的該元素被還原,含有該元素的物質稱為氧化劑,而該元素參加的半反應發生的是氧化反應。在要求學生記住并理解順口溜的情況下,再輔助一些例題進行精講,學生對這些概念大多能順利掌握和應用。
2.2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在藥用分析化學中,酸堿滴定法中的指示劑,均有一定的變色范圍。其中酚酞和甲基橙的應用非常多,學生對其顏色的變化區間難以準確把握。如將這二種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和相對應的顏色編成口訣,學生便能輕松地掌握。對于酚酞,“酚酞變色有無紅,微紅變色八十問”,其意思是酚酞作為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顯示二種顏色,無色和紅色,而pH介于8~10之間則顯示微紅色。甲基橙的變色區間歌,“三一四四橙本色,左紅右黃要記得”,也就是說,甲基橙在酸堿溶液中呈現三種顏色,分別為紅色、橙色和黃色,pH在3.1~4.4之間,表現出甲基橙的本身顏色,即橙色;pH小于3.1時顯示紅色,pH大于4.4時顯示黃色。通過這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學生很快便理解和熟悉這二種指示劑,在實驗實訓時能準確地判斷和控制指示劑的終點顏色。其實,這是高中時,化學老師將這些傳授給我們,時隔二十幾年,我依然能熟記在心。因此,對于這么好的教學資料,有必要繼續傳承下去。
3巧打比方,舉好實例
文科生和初中起點的高職藥學專業學生,接觸化學的時間短、基礎薄弱,主動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相對欠缺。對于有些化學概念和專業術語,教師講解時如難以及時理解,就有可能會影響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遇到這種情況,教師的教學設計會起到關鍵作用,如可通過打比方、舉實例來進行講述。講分子結構時,HBr和KBr,分別通過共價鍵和離子健形成,前者是原子以共用電子對的方式結合,后者是以正負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結合在一起。可通過籃球比賽進行描述,甲、乙雙方共用一個籃球,籃球將甲、乙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對籃球的爭奪,甲、乙表現出來的強弱可以對等,也可以不對等。分子的形成不也是雙方提供的單電子,要么和平共處,相互利用,要么電子轉移到強者一方而造成得和失。講解物質的量時,物質的量和摩爾,這二個概念特別抽象而不易理解,如通過實物演示說明,其效果大不一樣。講述物質的量和摩爾的相關知識后,讓學生用天平稱量出12克碳(煤粉代替),指出這堆炭含有阿佛伽德羅常數個碳原子,即約含有6.02X1023個碳原子,質量為12克,就稱為1摩爾碳。通過這個具體的“堆量”,學生很容易明確摩爾的概念。然后再要求學生稱量56克鐵屑、18克水,在盛放這些物質的包裝上用醒目的標簽標明“1摩爾,約含6.02X1023個某原予或某分子”。通過展示,學生感覺到“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原來就這么簡單,物質的量只不過是微觀粒子數目的集體,摩爾僅是其單位。同時也能認識到它們“物質的量”相同,都為l摩爾;所含微粒的個數也一樣,約都含有6.02X1023個,但是質量上有差別,分別是12克、56克、18克。通過這種淺顯的言語和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來說,容易接受和完成對知識的領悟。
4運用媒體教學
借助多媒體可以解決化學教學中常規教學手段難以完成的問題,在教育學生認識物質的微觀層面上,能使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直觀。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可以啟迪智慧、訓練能力、引領創新,有助于高職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通過多媒體,可進行課堂演示教學、模擬實驗教學等。同學生交流發現,初中起點的高職生,他們的理解能力、空間思維想象能力較弱,尤其在了解有機物的結構、學習有機化學反應時,感覺難以理解。教師在講述這一知識點時,先讓學生了解物質的結構特點,然后選擇一些典型的化學反應,采用動畫演示反應中的斷鍵部位、舊鍵斷裂及新鍵形成的過程。當然,高職藥學專業的學生對反應機理不作要求,但對化學變化發生的部位應理解,這種直觀的動畫演示可以讓學生順利理解和接受。在有機化學實驗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影響師生身體健康,也違背了綠色化學的宗旨,這種情況下可以應用多媒體實驗模擬軟件或實驗輔助軟件來進行實驗教學。
5引入QQ、微信,加強課外交流
QQ和微信,目前最流行的二種交流工具,是為擁有共性的一群人搭建的一個公共交流平臺。通過QQ和微信或相關群,各位好友可以通過語音、文字、視頻等進行交流,操作簡易,交流方便,老少皆宜。同樣,QQ和微信也為老師和學生之間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因此可以將QQ和微信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運用到教學當中,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外交流。QQ和微信具有共享性、互動性及自由性等特點,學生通過這個交流平臺,有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一些不便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問題,在這個虛擬的網絡世界也敢于說出來,一對一互動或在群內討論。同時,QQ和微信也為學生提供長久可供交流的信息平臺,有益于學生建立一種終身教育的學習模式。教學中,QQ和微信平臺的建立對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等方面意義深遠。
6結束語
一次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作為教學的輔助方式,相互協調地合理應用到教學當中,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進行課后反思,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運用有效的、適合學生心理特征、提升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此外,發揮互聯網和多媒體的優勢,拓展化學課外知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去享受學習,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愉悅感。切實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知識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