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霞
【摘 要】正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教師要廣泛感悟自然之美、師法自然之真,把生活與自然作為美術教育的資源加以整合利用,從生活化的美術情趣熏陶學生、生活化的美術理念影響教師、生活化的美術素材豐富教學、生活化的美術情境參與課堂四個方面,積極推進幼兒園生活化美術教育活動的實踐與探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 美術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22-01
傳統的美術教育,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美術就是畫一幅畫,做一做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幼兒的生活實際,嚴重影響了幼兒素質的和諧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指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美術活動應以生活為中心,讓幼兒參與實踐,在教中學,學中學,做中學,切實培養幼兒生活實踐能力。 那么“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到底該如何實施呢?
一、選擇生活化的主題探索活動,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1.根據幼兒興趣點,把“美術”課程融合進主題活動中,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充分挖掘幼兒身上潛在的創造力。如在主題活動“盒子”中,大家收集了各種樣式的廢舊包裝盒。由此生發出了“盒子變變變”和“給盒子分類”等多樣活動。盒子是幼兒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物品,其中蘊藏著“大小”“形狀”“色彩”“用途”等多種信息,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教師讓幼兒試著給盒子分類,初步了解和掌握有關分類的經驗。在盒子上想想添畫,制作出不同的玩具,孩子們在玩中體驗了樂趣、發揮了想象、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雖沒經過精細的加工,但無不透露出幼兒思維的新奇。
2.根據幼兒探索的不同階段的需要組織各項活動豐富幼兒知識,為日后的想象提供依據、為創造奠定基礎。《秋》主題活動中,我們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樹葉、果核等。利用收集來的這些自然材料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當幼兒收集到各種各樣秋天的瓜果時,我們讓孩子一起把它們布置成一個瓜果展覽會。當幼兒看到各種各樣的樹葉時,他們好奇的拿起來看、比,我就及時地引導他們去收集不同的樹葉,組織幼兒進行《樹葉變變變》活動,引導他們按某一特征將樹葉分類放在書本中壓一壓,帶葉子風干后用它們進行創意粘貼畫。和幼兒相互合作,有的用刺槐樹的葉子做金魚的身體、楓葉做金魚的尾巴,還有用各種各樣的葉子做成螞蟻的小船、飛舞的蝴蝶……當農作物豐收時,請家長幫忙收集其種子到生活區,引導幼兒探索種子的多樣性,并對種子進行分類和種植。
3.從孩子的實際經驗出發,選擇與孩子現有經驗有一定聯系又有適度拓展的內容,使孩子有足夠的興趣積累新經驗,表現新的認識和感受。如主題活動:好吃的蔬菜。孩子們親自去菜場體驗買菜,覺得很新鮮,直觀認識和觸摸使許多菜的形狀、特征、顏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我們隨即設計了繪畫活動:菜園舞會。以孩子們前期積累認知經驗為基礎,鼓勵孩子大膽表現各種常見的蔬菜,并為它們添上五官及四肢,變化成富有生命力的蔬菜朋友。生動可愛的形象打動著孩子的心,進一步激發孩子對蔬菜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孩子嘗試用線條的彎曲與傾斜表現人物動態,在表現技能上對孩子又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生活化的美術材料豐富了幼兒創作表現的途徑
1.走進大自然,親近自然材料。材料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而運用特殊的材料會使幼兒產生更濃烈的創作興趣。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樹葉,果殼,種子,石塊,稻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比如秋天到了,在主題性的美術區域活動中,我們提供的瓜果蔬菜是孩子們熟悉又喜歡的,幼兒能夠自主創作,運用蘋果、香蕉、黃瓜等裝飾成了各種小動物,既有趣,也能裝點我們的活動室;運用瓜果蔬菜的橫截面作畫,當印章,構思奇特,趣味盎然。
2.手腦并用,變廢為寶
對于孩子們自己收集來的材料,他們會格外珍惜,并更加樂于探索,充分展開豐富的想象,擺弄廢舊材料,大膽進行造型或裝飾活動,使孩子們的創造欲望得到滿足。如:美術活動《毛線的妙用》,孩子們認真地擺弄自己收集來的毛線,擺著各種各樣的圖案,變著不同的魔術。有的小朋友擺恐龍、小兔、五角星;有的小朋友粘貼動物、植物的造型; 幼兒所需要的是一個有趣的活動內容和輕松的活動形式,而我們的“美術活動材料的生活化”就是讓幼兒在廢舊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畫畫、貼貼,使他們容易接受啟示,充分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
3.讓孩子自主學習,大膽地創造
我們的幼兒生活美術活動就是把“孩子跟著老師走,教師抱著孩子走”變為“教師順著孩子引,孩子試著自己走。”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和思考,例如在《紙袋變變變》活動中,利用各種各樣的包裝袋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出作品,讓幼兒對紙袋動物頭套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愉悅的情緒。然后,讓孩子們分組帶上不同的頭套輪流玩玩、看看、想想、說說,討論發現制作所用的材料以及制作的方法和過程。幼兒通過自主學習、探索,逐步了解并講述出來,我把孩子們講述的制作過程以操作步驟示意圖記錄下來,并當場操作嘗試,示范制作難點,一改以往教師示范,幼兒跟學的方法,讓幼兒邊觀察邊對比,邊在操作中自我建構,掌握技能,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制作,完成作品充分展現出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整個活動中既有探索體驗的機會,又讓幼兒進行了交流和鍛煉,提高語言交往能力。另外,在幼兒使用工具材料時,我們也充分讓他們自己積累經驗,開啟思路。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美術活動材料生活化將“美術”與“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玩著學、學著玩,從中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
參考文獻:
[1]呂耀堅;;論幼兒園美術教育[J];幼兒教育;2010年12期
[2]陳嫣;;論學前美術教育中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1年05期
[3]張益文;; 體現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幼兒美術教育[J];幼兒教育;2002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