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曦+萬崇華+曾理斌+郭建+王娜

【摘要】教學滿意度是學生對教學服務的實際感受與其對教學服務的期望值比較而獲得實現的程度[1]。教學滿意度也成為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渡鐣{查方法與分析》是廣東醫科大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等專業本科生的核心課程之一,但由于該課程是新開設課程,課程教學還處于摸索階段,課程建設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這些問題的存在會直接影響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進一步完善課程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筆者進行了該門課程的教學滿意度調查。
【關鍵詞】課程教學 滿意度 社會調查研究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東醫科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216-01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我校已經完成該門課程學習的31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所用教材、課程設置、學時安排、實踐活動、教師教學情況的意見及建議等。
1.3統計方法
用EXCELL錄入數據,再用SPSS18.0統計分析數據。
2.結果
2.1 基本信息
調查對象共318名,其中男生140名(44.0%),女生178名(56.0%);衛生事業管理專業93名(29.2%),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86名(27.0%),社會工作專業66(20.8%),應用心理學專業73名(23.0%)。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18份,收回318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2.2 學生對課程設置滿意度
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論課及實踐課設置比較滿意,79.6%學生認為課程理論課內容設置合理,81.1%認為實踐課內容設置合理。但對課時安排上滿意度較低,69.2%學生認為課程時間安排不夠合理,56.6%學生認為每周課時量大。如表1所示。
2.3學生對教師講課質量滿意度
超過一半的學生對授課教師的上課方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3.4%認為教師應更加注重內容的傳遞方法及效果,78.3%認為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需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4學生對課程的需求
93.7%的學生認為實踐時間應超過3次以上。使用教材方面,53.1%學生希望使用經典版本。76.1%學生認為該門課程實用性不強。
3.討論
3.1 學生對《社會調查方法與分析》課程設置的態度
本次調查發現,學生對該課程理論課及實踐課內容設置總體比較滿意,但在課時安排上滿意度較低,主要是覺得每周的課程量過大。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踐課應該在3次以上,說明學生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需要增加實踐課和實踐性強的授課內容,以滿足學生需求。學生多數認為該課程實用性不強,這一點值得我們反思,是否跟教師的授課方式和技巧有關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強。
3.2 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評價
在本次調查中,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方式是滿意的,希望教師能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多舉例講解并與學生進行互動,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擴展課外知識,讓學生多了解一些與將來實際工作相關的內容[2]。
綜上所述,廣東醫科大學《社會調查方法與分析》課程體系需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建立一種能充分發揮學生參與式教學模式,進行啟發式教學,如PBL教學、案例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
參考文獻:
[1]宋志英,嚴云堂,吳云助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滿意度調查[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2):128-130.
[2]陳婷,黎演寧,羅紅葉等.《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及需求性調查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6):7-9.
作者簡介:
萬崇華(1964-),男(漢族),云南省玉溪市人,廣東醫科大學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應用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