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摘要】使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進行組織學實驗教學,采用顯微數碼互動系統教學和考核,實驗考核和理論考核的比較。總結顯微數碼互動實驗時在實驗教學中的經驗,探索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的功能與作用。
【關鍵詞】顯微數碼 組織學 實驗教學 互動
【基金項目】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教研項目,項目編號2017jy08《組織胚胎學》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進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251-01
組織學是一門借助顯微鏡研究人體微細結構以及功能的醫學基礎形態學科,理論內容復雜,難懂難理解,實驗課作為理論課的旁支,顯得格外重要,它將理論的知識生動化、形象化,不再是空洞的文字的,難以理解,把理論和實驗結合起來,能更好的了解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等部位的結構。傳統的顯微鏡太局限,不利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的功能性非常豐富,可以分析圖像,資源分享,比起傳統的教學,打破了原有的局限性,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一、傳統實驗教學
一般的傳統教學都是由一位老師教一個班的學生,然后一位學生使用一臺傳統顯微鏡,老師在課上說明上課內容,講訴本次實驗的目的和要求。老師展示實驗過程,學生觀察老師的操作過程再由學生自己操作,老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并作出分析,老師檢查。這種傳統教學雖然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但是教學的時間有限,老師的精力有限,局限了師生的交流,而且學生不能互相交流,每個人觀察自己的標本,交流很少,掌握的知識也不能得到更好的分享,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教學
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集交流、分享、情景和協作為一身的教學方式,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突出了圖像分享和資源分享的優點,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圖像上進行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都是觀察的掛圖或者是老師的繪圖,有時候繪畫功底不好的很難表達出組織的結構,非常的模式化,只能表現出一個靜態組織,不能表達組織中整體和局部和組織之間的關系的動態,以及不能從宏觀角度觀察整個組織。使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的話可以在大屏幕上觀看不同倍數的圖像,低倍數可以展現結構特點,高倍數展現局部細局,直觀的講解組織結構,有效的指導。
一個老師帶一班學生這是傳統教學的正常現象,一個班將近二三十個學生,而且每個學生都是孤立的,老師只能一個一個的教學,時間有限,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過少。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教學,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包括一臺教師用的數碼顯微鏡和學生用的數碼顯微鏡。使用分配器和軟件將學生顯微鏡下所展示的東西傳送到老師的客戶端上,老師就可以觀察到每一個學生的東西了,而且可以通過投影儀將圖像投到大屏幕上,每個學生都可以觀察到不同的影像,并每個同學都配有耳機。教師可以通過教師端觀察每個學生顯微鏡下的組織結構與情況,及時指導與幫助學生。
圖像處理:十六臺組成一組跟老師的客戶端相連接,客戶端可同時展示一組的圖像或任意一位的圖像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計算機系統:軟件提供多種語言與圖像捕捉,檢測各種,對物體進行選定處理、分割,設置捕捉參數、自動曝光和自動平衡,還原圖像最清晰的色彩。
語音系統:主要設備有老師的主控計算機、主控制、學生的操作板面等,在語音系統中,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可通過耳機跟學生進行上課,學生使用耳機接收老師講的東西;教師又可以跟幾位同學提問題和回答,其他同學也可以聽到內容;老師可以跟學生進行一對一或者使一對多的對話;學生分成小組可在小組內討論,相互交流,老師也可以隨時加入討論提出建議。
三、問題與解決
在有著強大功能的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弊端,為了更好的使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提出了以下方法:
1.提高老師的應用能力
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運用的高級計算機,要求老師掌握較高的計算機技能,熟練系統操作,還要解決實驗中出現的技術小問題。為了展現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運用的優勢,可以對老師進行技能培訓,使老師掌握計算機故障處理問題和維護技能,確保教學的順利。
2.加強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展示教學的生動性,將實驗的組織整體和局部結構以動態的形式展示,使學生完全掌握組織的結構,主動思考和探索。積極探索適合的教學模式,老師教學生結合理論觀察,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觀察組織結構。
四、總結
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是將計算機與顯微鏡結合在一起,將圖像、聲音、圖片、文字結合在一起,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是一個新穎的有創新的教學,跟傳統的教學有著不一樣的區分,有著不一樣的優勢,將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融入到醫學實驗教學中,提高實驗課的質量,優化了傳統的繁瑣與局限,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是醫學改革的需要與必然,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優勢需要不斷的發展與挖掘。
參考文獻:
[1]況花榮,王小麗. 顯微互動系統和數字切片在形態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科技信息,201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