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梅+劉玉艷+趙會芝+肖和忠+劉振林+伍敏華
摘 要: 園林美術課是園林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及造型能力。通過近年教學實踐發現,園林美術教學面臨學生“零基礎”的現狀。本文針對此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研究方案,力求提升教學效率,提高繪畫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 園林設計 零基礎 繪畫 教學研究
園林美術與單純的繪畫形式不同,它是功能與藝術性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是以繪畫為基礎,位于園林設計和繪畫藝術二者之間的一門學科,是兩者的融合。園林美術可以提升園林設計專業學生的造型能力,為后續設計類課程提供必要的專業基礎,因此做一名合格的園林設計師,學好園林美術十分重要。
1.園林繪畫的教學現狀
1.1園林專業新生繪畫基礎水平接近“零基礎”。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由于園林專業新生錄取方向于理科類,從所學專業性質出發,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文化理論水平較高,相反繪畫基礎水平很低,大多數學生屬于“零基礎”。畢業生就業時,面臨實際操作能力偏低,崗位上手緩慢,就業之初往往需要第二次的職業技能學習。具體到園林設計方面,表現設計中對空間形式美感的感悟力和創造力薄弱,手繪表現能力欠缺,難以全面表達自己的設計思路及設計理念。
1.2繪畫水平的提升需要時間的積累。
從傳統繪畫教學看,繪畫造型能力的獲取是一個相當艱辛和漫長的過程,需要扎實的理論認知和大量的實踐練習。在如今本科教育中,園林設計作為應用型學科,本身起步較晚,學生美術基礎水平較低,學生在學習繪畫基礎的同時還需要學習園林專業本身的專業課程,留給繪畫基礎的課時量相當有限,甚至略顯不足。
1.3關于園林繪畫教學方法的研究資料尚不完善。
園林繪畫這門課程還沒有國家統一的教材,大多數是各個學校各自為伍,任課內容由任課教師制定。園林繪畫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繪畫,園林專業作為應用性學科,其中要求更高的理性思維,園林繪畫教學需要更強的針對性。雖然任課教師畢業于各大美術院校,具有較高的美術功底,但對于園林美術教學缺乏經驗。當前,在教學中關于如何提高園林專業新生的繪畫水平的研究資料尚不完善。
2.繪畫對于園林專業學習的重要作用
2.1提高園林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
園林設計是一項創造“美”的藝術,它的設計和施工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無論是主張“自然天成”的中國古代園林,還是講究“均衡對稱”之美的西方園林,都是美的集合體。山水、植物、建筑等構成了園林設計的主要元素,是構成園林美的主要角色。作為一名園林設計專業學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園林設計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涵養和審美能力,并通過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的積累,轉化為園林設計的表現設計能力。所以繪畫基礎和審美能力,直接關系到園林設計師的設計水平。
2.2培養學生的動手表現能力。
常用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很多都是傳統中國畫中的元素。素描、速寫、線描、色彩四大模塊的學習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表現能力,對園林設計的表現和塑造十分有幫助。
同時,繪制各種花卉植物和風景的繪畫方式,更有助于園林手繪效果圖的繪制,同時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對于學生完成園林設計項目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提升園林專業學生“零基礎”繪畫水平的教學方法
3.1激發興趣,加強繪畫理論教學。
對于任何專業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繪畫“零基礎”的園林設計學生,教師在繪畫課程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繪畫學習興趣,站在學生的角度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積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繪畫水平的目的。園林專業學生的繪畫水平參差不齊,有少量有一些繪畫基礎的學生,大部分為未接觸過繪畫的“零基礎”學生。這些學生缺乏園林設計專業所要求的形象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較為欠缺,求新創新能力不強,并且由于相對缺乏美學知識,因此加強繪畫理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在加強理論教學方面,從園林專業新生的綜合素質分析,這些學生相比藝術類專業學生而言,具有更加理性的思維模式和更強的理論學習能力。因此,在繪畫教學中,理論教學部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以扎實的理論為鋪墊,后續園林繪畫實踐教學才能順利開展。
3.2課堂授課與課余練習同步,訓練量科學合理。
在學習方法上,采用課上練習與課余練習結合的方式。結合園林專業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通過設置一定強度的課后作業,使學生充分掌握繪畫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繪畫水平達到教學要求。為得出課余練習的最佳時長,我們通過一組實驗驗證效果。在教學中選取4個平行班,分別為標準課時班、甲班、乙班和丙班,在課余練習教學中進行不同訓練強度的安排,并隨時跟蹤學生的繪畫水平提升狀況。根據教學大綱,園林專業《素描基礎》課程為44學時,甲、乙、丙班擬定每天安排約30、60、90分鐘的課余繪畫作業練習。通過一個教學周期對于學生學習成績及繪畫興趣愛好的觀察,得出以下結論:當學生認為他們的學習活動有價值,并且充滿興趣時,會使任務的完成更加高效[1]。給學習者分配任務時,給予他們更多的選擇和自主性可以提高興趣。德斯(Deci)的自我決定論認為人們對于勝任、歸屬和自主具有先天的心理需要。選擇會通過滿足自主的需要而提高自我決定感,提高了的自我決定感會進一步導致內部動機、興趣和投入的提高[2]。但是有關實證研究發現,對成就目標的操縱改變了興趣,卻沒有改變成績[3][4]。
所以,針對園林專業新生繪畫基礎水平較低,大多數學生屬于“零基礎”的情況,可通過一定量的課余作業彌補繪畫課時的不足,作業量的設置應設置為標準課時量的2倍左右,低于1倍,效果不明顯;高于3倍后,學生將處于疲勞狀態,訓練效率降低。
3.3進行有目標的、有區別的、有專業針對性的繪畫教學。
如何使幾乎“零基礎”繪畫水平的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具有一定的美術造型能力,是本項目研究的主要目標。園林美術的教學與普通意義上的美術教學有著很大的區別。以素描基礎為例,美術類素描以寫實美學為主,并不強調位置比例等物理特點;園林專業的素描學習更強調比例尺度、透視規律、三維空間觀念及形體的內部結構剖析等。通過以上訓練,提高園林專業學生繪制設計預想圖的能力,為后續的園林設計及類課程做鋪墊。
園林專業的專業需求決定了園林專業的繪畫教學應有自己的專業特色,不能完全采用純繪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結合園林專業本身的特點,在園林繪畫教學中針對性地延長園林設計所需要的透視、結構及層次等美學特點的教學時長,旨在培養學生視覺觀察方法及造型表現能力,實用性與目的性更強,最大限度地滿足應用型學科的教學特點。
3.4反向思維,通過綜合案例的設計,增強學生的園林繪畫能力。
園林繪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手繪快速設計中更完美地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進行反向思維,手繪快速設計的練習同樣可以提高園林繪畫水平。而且,通過快速設計的練習,學生可以更加快捷、直觀地理解園林繪畫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故在園林繪畫練習中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提高園林繪畫課程的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園林專業“零基礎”學生的繪畫教學,首先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先導,配合結構合理的教學實踐安排,根據學生情況分類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全國積極創建文明城市的影響下,園林設計的影響力愈發突出。它是在滿足人類生存基礎上的一種更高級的藝術,優秀的園林設計方案一定是建立在設計師良好的審美標準和過硬的手繪表達基礎上的,所以園林繪畫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零基礎”到學會、學懂,園林繪畫就是不斷從藝術審美角度觀察生活,用手中的畫筆表達自己的設計思維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展現自然之美、探索設計規律、陶冶藝術情操,用好的專業素養改善和美化居住和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趙蘭,汪玲.學習興趣研究綜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07-112.
[2]Schraw, G, Flo werday, T, Lehman. S.Increas ing Situational Interest in the Clas sroom[J].Educational Ps yc hology Re vi ew, 2001, 13(3): 211-224.
[3]Deci, E. L, Vallerand, R. J, Pellet ier, L. G., Ryan, R. M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the self_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 [J].Educati onal Psychol ogist,1991, 26(3):325-346.
[4]Ainley, M . D. Interest in learning in the dispos ition of curiosity insecondary s tudent s:Investigating proces s and context[A]. In L.Hoffmann, A.Krapp, K.A.Renninger(Eds.),Interes t and learning:Proceedings of t he Seeon Conference on Interest and Gender[C]. Kiel,Germany: IPN, 1998.
基金項目: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6年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YZD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