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婷
摘 要: 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生力軍和主力軍,承擔著主要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是高職院校持續發展、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高職院校要提升青年教師科研能力,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明確科研定位,培育青年教師科研意識;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升青年教師科研素養;加強青年教師團隊建設,培養專業帶頭人;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激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
關鍵詞: 科研能力 高職院校 青年教師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務。要完成這一人才培養任務,高職院校必須切實承擔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社會職能。科研是高職院校提升辦學層次、服務社會的內在動力,是創新教學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既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又關系到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研隊伍的生力軍。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不斷擴大,青年教師成了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決定了整個學校的科研實力和發展前景。當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狀況堪憂,如何發揮青年教師的潛力,提升其科研能力,凸顯高職院校特色,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急需解決的任務。
1.提高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意義
1.1高職院校凸顯特色、持續發展的需要。
高等職業教育經過近三十年的規模化發展,當前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高職院校要想在眾多高校中脫穎而出,獲得長效健康的發展,必須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加強社會服務和創新能力建設。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技術服務能力,凸顯學校特色,提升學校社會競爭力,可以說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水平是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對高職院校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高素質教師隊伍生成的需要。
教師隊伍素質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素質是多元、復雜的綜合素質,科研素質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結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由老、中、青教師組成,合理的教師結構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工作的人才保證。青年教師占比較大,科研能力較弱,使得高職院校科研工作難以發展。加強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建設,有助于高素質科研梯隊的生成,有助于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生成。
1.3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教學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則是高校的靈魂,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1]。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同樣肩負教學、科研的雙重任務,青年教師既是教學的主力軍,又是科研的主力軍,應兩者兼顧,并使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互動局面。科研工作具有高投入、回報滯后的特征,高職院校科研定位不明,青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重教學輕科研,教學改革難以取得突破,人才培養質量難以達到應有要求。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有助于促進教學、科研的良性互動,有助于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現狀
2.1教學任務繁重,科研精力有限。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規模發展,高職院校規模不斷擴大,但教師的增長速度遠低于學生的增長速度,生師比出現了新高。青年教師作為教學主力軍,教學任務繁重,每周承擔20多個課時的工作量,更有教師一周五天、一天8課時,超負荷運轉。教學是高職院校的工作重點,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經常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競賽,某些青年教師疲于制作課件、上課、競賽,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靜下心來讀書,更提不上開展科學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改革教學理念。
2.2科研意識不強,綜合素質不高。
某些高職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存在誤區,認為搞科研是本科院校、學術型大學的專利,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教會學生實踐技能就可以了。某些高職院校是在原有中專和成人高校的基礎上升格而成的,建校時間短,教師學歷以本科為主,沒有受過良好的科研訓練,缺乏科研經驗,沒有形成固定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在職稱評審和現實考核背景下,某些教師以功利思想對待科研,低水平重復,一旦完成考核,職稱晉升,就失去科研動力。
2.3科研協作和團隊精神欠缺。
某些高職院校科研意識不強,功利性的科研導致科研多是單打獨斗,無法形成有實力的科研團隊。在申報項目時,某些團隊都是臨時組成的,在很多情況下,這個團隊都沒有發揮作用,只是因為申報項目需要團隊成員,加個名字,更多時候,從項目申報到項目研究直至最后項目結項,都由主持人一個人完成。科研工作需要團隊的智慧,需要結構合理的團隊力量,需要良好的協作分工,單打獨斗的科研很難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效。
3.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徑
3.1明確科研定位,培養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
高職教育要突破規模發展帶來的困境,重視科學研究,走內涵式發展是一條重要的捷徑。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高職院校要切實認識到科學研究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培育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同時也要認識到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在科研工作中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凸顯高職院校的特色,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開展以技術開發、成果推廣為主的應用型研究。鼓勵青年教師從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學校發展入手,尋找實踐中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發展所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課題研究;研究過程即實踐過程,在實踐中開展研究,邊行動邊研究,邊研究邊行動;研究成果要運用到社會服務和教學實踐中,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教學改革服務。
3.2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升青年教師科研素養。
高職院校以教學為工作重點,對教師的考核以教學工作為主,對科研工作要求較低,如我校教師年度考核中,科研工作量僅占10%,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整體科研意識淡薄,科研素養較低。高職院校應積極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升青年教師科研素養。一是學校領導班子和中層干部重視科研工作,并帶頭開展科學研究;二是開展科研傳、幫、帶活動,聘請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青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科研指導,建立科研導師制,在校內選聘科研能力強的教授擔任青年教師的科研導師,提供實時的科研指導;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落實科研資金配套制度,健全科研獎勵制度,對科研工作突出的青年教師給予獎勵;四是搭建科研平臺,鼓勵青年教師深入企業開展調研,與企業簽訂協議,為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提供方便。
3.3加強青年教師團隊建設,培養專業帶頭人。
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需要高水平的科研團隊,目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以青年教師為主,學歷層次偏低,職稱以中級及以下層次為主,缺乏有實力的專業帶頭人和良好的學術科研梯隊。高職院校應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培養專業帶頭人,建立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改革人才選拔機制,重點培養有能力的青年教師,將青年教師的培養與科研項目研究相結合,通過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引入科研項目,委托給有實力的青年教師團隊,讓教師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升科研能力。對有實力的青年教師科研團隊,學校每年給予一定的科研啟動經費,解決青年教師科研經費不足的問題。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對科研業績突出、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等社會服務貢獻度大的教師給予傾斜,培養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3.4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激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
根據高職院校實際,改變唯論文數量至上的科研評價體系,將校企合作、成果轉化、學術交流納入評價體系,將科研成果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納入評價體系,建立健全與學校定位和專業特點相符的科研評價體系。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特點,開展應用型研究,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并非所有科研成果都以論文這種形式展現。高職院校應引導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調研,產學研相結合,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產品開發、成果推廣。在科研評價體系中,有效平衡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鼓勵青年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利用頂崗實踐的機會,開展校企聯合科研,研究問題更具真實性,教師在實踐中提升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年國.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8(8):91-93.
[2]王秀清.同職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師科研能力建設芻議[J].教育與職業,2011(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