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冉
摘 要: 本文以“自主音段—節(jié)律理論”為理論基礎,首先根據句法結構對英語疑問句及其類型進行界定,然后將韻律特征(調群、調核和邊界調)和語言學特性如語用相結合,分析歸納英語疑問句的韻律特征及其語用功能,從而為二語韻律習得和英語語音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 英語疑問句 韻律特征 語用功能
一、引言
疑問句可以從語用角度進行定義,即對一系列命題的體現,這些命題可以作為可能的或真實的答案,如果疑問句傳遞的不完全是命題內容,而是有關特定語境下的特殊含義,此時涉及另外一個概念“預設”,其中言語行為理論是解釋句法范疇與交際運用明顯不符的關鍵[1][2]。依據句法結構,疑問句分為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選擇疑問句等。
不同類型的疑問句,其韻律特征(如邊界調)也不同,從而傳遞不同的意義,如L*H-H%(低升)為典型的一般疑問句語調模式,升調邊界調(H-H%)表明說話者期待聽者對接續(xù)的話語給予特別關注從而對話語做出解釋[3]。特殊疑問句的典型語調模式H*L-L%(高降)表明說話者想獲得詳盡信息或發(fā)起次主題[4]。對于疑問句這種特殊的表達句式,運用恰當的韻律特征傳遞信息在話語表達中極為重要,否則會產生誤解或導致話語的中斷。
二、理論基礎
Pierrehumbert[5]首次將自主音段音系學與節(jié)律音系學結合起來,“自主音段-節(jié)律理論”產生了。該理論將語調看作獨立于文本之外的、由兩個基本調H(高)、L(低)構成的音系實體,但同時通過文本的韻律結構與文本相聯(lián)系[6]。Pierrehumbert使用七個音高重音(H*,L*,H*+L,H+L*,L*+H,L+H*,H*+H)、兩個短語重音(H-,L-)和兩個邊界調(H%,L%)表示英語語調的音系表征。并在此基礎上規(guī)定一個英語語調短語應包含一個或多個音高重音、短語重音及調首/調尾邊界調。由于Pierrehumbert[5]在最后一個音高重音之后設立了獨立的邊界調,與說話人的語氣相聯(lián)系,表達了語用功能[7]。
三、疑問句的韻律特征及語用功能
由于韻律的功能之一是將語流切分成語塊或者短語,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韻律的句法及語用功能。但韻律結構相較于句法結構而言更簡單[8]。鑒于韻律和句法、韻律和語用的特殊關系,本文將韻律特征與句法結構、語用功能相結合對三類疑問句進行分析。
(一)一般疑問句(Yes/no question)
當助動詞或其中一個主要動詞位于句首,即主語與第一個動詞順序顛倒,且回答內容為“是”或“不是”時,該句式為一般疑問句,又稱為兩極分化問句[9][10]。
Bartels[9]將陳述問句和回聲問句也歸為一般疑問句,并歸納出四種語調模式:低升(L* H-H%),高升(H* H-H%),高降(H* L-L%)和降升(H* L-H%)。Bartels[9]、Hedberg和Sosa[11]歸納了一般疑問句語調的語用含義及典型環(huán)境(表1)。
表1 一般疑問句語調的語用含義及典型環(huán)境
以下面對話中的一般疑問句為例:
S: [■ [■ Do] [■ you] [■ [■ know] [■ that boy]]]
L* H-H%
H: Which one?
S: The handsome boy who is on his bicycle.
該問句句法上可劃分為四個成分(do,you,know,that boy),而韻律結構上則將其切分成兩個語塊(do you know,that boy)。對話中的說話者試圖得知男孩的身份,且認為聽者知曉答案,發(fā)出詢問,從而表現出說話者對男孩的關注,故可使用L* H-H%的語調模式。然而聽者的回答并非肯定地提供信息,因為說話者的命題不是很明確,指示詞“that”的使用造成會話表達語義含糊,因此聽者通過特殊問句的提問確認說話者命題中的所指。
(二)選擇疑問句(Alternative question)
選擇疑問句是說話者列舉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答案以供聽者選擇的疑問句,選擇項之間用“or”隔開。選擇疑問句與一般疑問句的語調模式差異主要存在于整個句式結尾處的右邊界調型。規(guī)范的選擇疑問句的邊界調模式必須是:非末位選擇項右邊界調型為升調(L* H-H%),表示“未完待續(xù)”;末位選擇項右邊界調型為降調(H* L-L%或L* L-L%),表示列舉選擇項的結束和完結。Bartels[9]歸納了選擇問句語調的語用含義及典型環(huán)境(表2)。
表2 選擇問句語調的語用含義及典型環(huán)境
以本文的選擇問句為例:
S: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or] [[have] [you] [got to stay late at work again]]
L*/H* L*/H* L*/H*H- L*/H* L*/H* H*L-L%
H: No, Id love to, but only if there is something good on.
句法結構上該選擇問句包含兩個由“or”連接的從句選擇列舉項,在第一個非句末選擇項后應出現短語重音H-,表示未完待續(xù),句末降調表示說話者列舉完結。從語用角度來看,說話者對聽者較熟悉,預設的命題只有兩個事件,“去看電影”或者“又加班”,說明說話者知道聽者最近常加班,已經將共同語境縮小為二選一,第一個列舉項中說話者向聽者發(fā)出邀請,但并不確定聽者是否會接受 (H-),而第二個列舉項說話者較為肯定,因為是已知背景信息(L-L%)。正如說話者所預測的,聽者沒有做出明確的回答,只給出了條件制約的答案,較為含糊,但體現了交際中的禮貌原則。
(三)特殊疑問句(Wh-question)
特殊疑問句是指疑問詞“wh-”/“how”類型的詞位于句首,其后面的主語與第一個助動詞位置顛倒(除非“wh-”類型的詞是主語)[10]。特殊疑問句的邊界調模式主要有三種:降調(L-L%),升調(H-H%)和降升(L-H%)[9]。以往研究歸納出特殊疑問句的典型語調模式為高降調(H* L-L%)[12][13],原因是:命題為已知信息或附加信息[13],采用疑問句句法結構旨在喚起已存在的預設[9]。高降調表達出說話人對話語感興趣,體貼而友好,而且說話人很有活力。Bartels[9]和Hedberg和Sosa[11]歸納出特殊問句語調的語用含義及典型環(huán)境(表3)。
表3 特殊問句語調的語用含義及典型環(huán)境
以本文的特殊問句為例:
S: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H: There are four
S: [■ [■ What ] [■ are] [■ they __ __ ]]
H* L-L%
H: They a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說話者發(fā)起話題詢問聽者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聽者做出簡要回答(There are four)后,說話者再次發(fā)起次主題,詢問詳細信息“What are they?”希望從聽者處獲得更詳盡的信息,因此可以使用降調模式。由于背景信息已知,they指代上文已提及的seasons,they在句中可以不賦予音高重音。
四、結語
本文從句法、語用視角對三類英語疑問句的韻律特征進行了歸納分析。語用視角下,提問是一種言語行為,通過這種言語行為的作用,獲取所需信息。提問這種言語行為主要通過疑問句來實施,提問方式不同,所使用的疑問句式不同,傳遞的信息也不同。由于韻律的功能之一是傳遞語用信息,因此,疑問句的韻律特征與語用功能結合,能夠更好地傳遞和理解信息。不同疑問句型有著不同的語用含義和使用的典型環(huán)境,掌握韻律特征的語用功能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習得英語,根據語用和句法知識更恰當地傳遞信息,此外,對教師在英語語音和口語教學中有指導作用,將語用和句法結合起來設計情景教學和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Haan J. Speaking of Questions [D]. Netherlands Graduate School of Linguistics,2002.
[2]Hamblin C L. Questions in montague English[J].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1973,10(1):41-53.
[3]Pierrehumbert J, Hirschberg J. The meaning of intonation contour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discourse [J]. Intentions in Communication, 1990,2:271-311.
[4]Hedberg N, G?觟rgülü E, Mameni M. On Definiteness and Specificity in Turkish and Persian [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Linguistic Association,2009.
[5]Pierrehumbert J B.The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English Intonation[D].Cambridg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1980.
[6]陳虎.語調音系學與AM理論綜論[J].當代語言學,2008(4):347-354.
[7]林茂燦.漢語語音研究的幾個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5(3):12-14.
[8]Ladd D R. Intonational Phonolog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9]Bartels C. The Intonation of English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M].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9.
[10]Morley G D. Syntax in Function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to Lexicogrammar in Systemic Linguistics[M]. London: Wellington House, 2000.
[11]Hedberg N, Sosa J M, Fadden L. Meanings and configurations of questions in English [C]. Speech Prosody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4.
[12]Bolinger D. Intonation and Its Uses [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3]Halliday M A K. 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 [M]. The Hague: Mouton, 1967.
基金項目:2016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語類課題成果(16jsyw-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