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菲?楊彥平
〔摘要〕近年來,上海高中生涯輔導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需求和高考改革背景下,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統籌下,得以大規模的推進。本文在上海高中226所學校的全樣本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上海學校生涯輔導開展的現狀,以及學生、家長、教師對生涯輔導的需求,提出了上海高中學校生涯輔導工作需要提升的對策和相關的政策建議,以推動高中學校生涯輔導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關鍵詞〕上海高中;生涯輔導;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3-0023-07
一、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高中學校226所,學生344074人,家長30560人,生涯教育教師1483人。
1.調研學校的分布
這次共調查學校226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59所,占26.1%,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79所,占35.0%,一般高中88所,占38.9%。
2.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比例
這次調查公辦學校191所,占84.5%,民辦學校35所,占15.5%。
3.高一、高二和高三學生分布
高一學生12126人,占35.3%,高二學生11501人,占33.4%,高三學生10672人,占31.3%。
二、調查工具說明
本次調查自編了“上海高中學生生涯輔導情況調查——校長問卷”“上海高中學生生涯輔導情況調查——學生問卷”“上海高中學生生涯輔導情況調查——家長問卷”和“上海高中學生生涯輔導情況調查——生涯教師問卷”四份問卷,其中在“學生問卷”中,修訂了“職業成熟度問卷”[1],對學生生涯成熟度進行調查,在“生涯教師問卷”,編制和修訂了“教師生涯指導素養測試問卷”[2]。
三、高中學校生涯輔導工作開展情況
1.高中階段生涯輔導已經得到普遍的開展。50.9%的學校“全面開展”了生涯輔導,39.4%的學校“部分開展”,僅9.7%的學校還沒有開展但“準備開展”。
2.高中生對生涯輔導具有比較大的需求,認為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占到64.9%。
3.生涯輔導在高中各個年級基本得到開展,高一、高二、高三開展生涯輔導的分別占78.3%、77.9%和74.3%。各個年級開展情況差不多。
4.學校的生涯課程和學校老師是學生得到生涯輔導的相關信息的最多渠道,說明學校的生涯課程和學校教師對學生生涯輔導起著重要的作用。
5.絕大多數學生能自主選擇自己的大學專業方向,自主選擇決定將來就讀的大學專業和以后的職業的學生占82.7%,讓父母選擇占6.3%,68.1%的父母很關心孩子的生涯規劃,但很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對學生今后的生涯規劃態度反映了現代父母既關心孩子的生涯規劃,又比較民主,會尊重孩子本身的想法。
6.有31.4%的學校認為學生生涯輔導工作已經形成特色。
7.學校對生涯輔導目的的理解以“教給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關鍵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使之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能主動、智慧、持久地適應社會,實現自我發展與終身發展”居第一位。
8.政教處是多數學校實施學校生涯輔導工作的部門,占69.4%,其他心理中心、學生發展中心和教導處也是一些學校統籌學校生涯輔導的部門。
9.班主任、心理教師和校級或中層領導是學校開展生涯輔導的主要人員,分別占77.0%、75.2%和69.0%,專職生涯輔導師也占一定的人數,為30.1%。
10.社會實踐體驗活動和生涯輔導專題課程是學校開展生涯輔導最主要的形式。
11.在生涯輔導中,學校自己開發的資源占80.1%,家長資源和校友資源的開發也比較多,占66.8%和61.1%,學校在想方設法、積極開發和運用家長、校友資源。
四、高中學校生涯輔導工作需求和還需要提升的方面
1.進一步擴大社會資源對學校生涯輔導的支持。學校對生涯輔導社會資源支持有比較強烈的需求。對于社會資源,“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基地”需求度最高,占88.1%,其次為“提供更多的企業實踐崗位”,占73.9%,第三是“開放更多的高校資源”,占61.9%,“需要更多的社會志愿者參與對學生的輔導”占51.3%。
2.加強專任教師、班主任和全體教師生涯輔導的培訓,包括一般的培訓和系統的培訓。目前沒有受過一般性培訓的老師也占不少比率,即使是專任教師,也有22.6%沒有受過培訓。
3.提高生涯教師持證率。被調查的生涯教師持有生涯規劃師和生涯指導師證書的占22.70%,持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為38.40%,說明生涯教師專業指導能力還需要提升。
4.進一步提升生涯教師的生涯指導素養。從教師的“生涯知識”和“生涯能力”(包括目標管理,評估學生,環境識別與運用,制定與實施計劃,反思與改進以及職業咨詢六種能力),若3分為及格,4分算良好的話,生涯教師的生涯知識相對比較欠缺,整個生涯指導能力也都沒有達到良好水平,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間。
5.學生面臨的生涯困惑是多方面的,對學生的生涯輔導應該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職業興趣、能力等測試的結果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不一致,讓自己在做決策時很為難”最多,占49.7%,“當下學習任務負擔重,沒有時間思考和關注未來的人生發展”占38.7%,不能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占33.1%,自己的老師和家長無法提供學生生涯發展指導需求的占31.6%。
6.學生對學校開展生涯輔導有多方面的需求,“信息的提供”和“生涯輔導課程開展”的需要最為強烈,分別占49.6%和43.1%。職業面試技巧和專業老師或學者的講座的需求分別占到36.1%、20.5%。
7.家長最期望學校提供的指導依次是“填報志愿指導”“最新資訊發布”和“對孩子的特質有更多認識”。
8.各個學校開展生涯輔導課程的開設差異比較大,49.4%學校有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開展,但也36.8%的學校一學期只開設一兩次,需要加強學校開設生涯輔導課程的規范化建設。
9.學校的生涯輔導課教育效果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受益匪淺的占42.6%,認為效果一般的學生占到46.2%,11.3%的學生認為幾乎或完全沒有效果。
10.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涯成熟度。應用“職業成熟度問卷”對學生生涯成熟度進行調查。此問卷從學生的職業目標、職業自信、職業價值、職業自主、親友依賴和職業參照來看學生的生涯成熟度。若3分為及格,4分算良好,學生職業自主上得分較高,但還沒有達到良好的水平,整體來看,高中生職業成熟度還處于及格到良好之間,生涯成熟各維度都有提升的空間。
五、對策建議
第一,細化對學校生涯輔導開展的具體要求,制定實施指南,以促進高中學校生涯輔導的全面實施。
高中階段生涯輔導已經得到普遍的開展,各學校對高中階段開展生涯輔導的重要性認識是比較充分的,但是各個學校開展的形式、內容、時間安排和途徑、手段各不相同,校際間開展的力度和輻射學生面差異比較大,所以有必要在目前普遍開展的基礎上,對生涯輔導的概念及其內涵,生涯輔導的基本手段,學校開展生涯輔導的實施要求有一個規范性的具體要求或行業實施指南,進一步促進高中階段生涯輔導的全面規范化的實施。
第二,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班主任、學校中層干部生涯輔導能力的培訓和全體教師生涯輔導理念和技能的培訓,促進生涯教師和全體教師生涯輔導專業能力的提升。
目前學校心理教師、班主任和學校中層是生涯輔導主要的力量,這些教師生涯輔導知識技能的培訓和生涯輔導能力的提升尤為關鍵,在目前學校咨詢師培訓廣泛開展的基礎上,需要加大“生涯規劃師”“生涯指導師”等專題培訓。同時生涯輔導是發展性心理輔導的基礎,是學校一群人的工作,全體教師都對學生的生涯輔導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所以同時還需要加強全體教師生涯輔導理念和技能的培訓,為滿足每一個高中學生發展的需求服務。
第三,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和社會信息資源的服務,為學生的生涯體驗實踐和生涯發展規劃服務。
生涯體驗實踐是學生了解自己、了解職業,提升學生合作交往溝通的最佳途徑,也是學校生涯輔導的重要內容,社會有更多的實踐基地和企業實踐崗位的開發,也需要了解更多的高校資源,同時職業對個性能力的需求、大學專業設置和要求、社會就業趨勢等很多信息也是生涯輔導的重要內容,所以加強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和社會信息資源的服務成為學校生涯輔導推進所必備的重要支持,需要進一步加強落實。
第四,進一步提升生涯輔導具體手段措施的實施效果,提升學生的生涯成熟度。
生涯輔導實施途徑和手段是豐富多樣的,這些豐富多樣的手段如何達成提升學生生涯成熟度的目的,還需要進一步在操作上更精細化、更適應學生需要。一部分高中學校生涯輔導面臨開展和全面開展的問題,還有很多目前已經全面開展的學校需要逐步將重點轉移到開展得好不好上來,目前整個高中生生涯成熟程度處于中上水平,還沒有達到良好,所以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生涯輔導具體措施的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生涯成熟程度。
第五,加強對家長的宣傳,提升家長有效利用資源、對學生生涯輔導答疑解惑的能力。
家長對學生的生涯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多學生在選擇的時候會考慮家長的意見,在有生涯困惑時,班主任和家長也是他們最想求助的力量。雖然目前高中生的家長在理念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民主意識提升,既關心孩子又尊重孩子的家長占不少比例,但是孩子真的碰到困難,需要家長具體指導時還是力不從心,所以,家長一方面是學生社會實踐資源的提供者,很多學校也發動了家長,參與到學生生涯輔導工作中,另一方面,學校也要考慮到家長間的差異,很多家長還是需要學校指導,特別是碰到困惑的學生家長,需要了解如何獲得資源和幫助,所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連接,加強學校對家長的指導,也是學校生涯輔導的重要方面,學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能力的提升。
第六,進一步加強生涯輔導經驗的借鑒、交流、推廣與宣傳。
目前生涯教育在發達國家以及港臺地區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架構與理論體系,上海可以加以借鑒與參考。同時在上海也涌現了一大批開展生涯教育有特色的學校,可以加大市、區、校際層面生涯輔導經驗的宣傳、推廣、借鑒與分享,點、線、面結合,全方位推動上海高中學校的生涯輔導進一步的開展,打造上海高中生涯輔導的特色和亮點,促進上海高中生涯輔導的均衡發展,同時也可以將上海經驗輻射到其他地區。
參考文獻
[1]張智勇,榮煌,管延軍.中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的信度與效度[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9).
[2]余新麗,沈延兵.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研究的新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
注:本報告在問卷制定中得到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湯林春所長的指導,李攀、魏超波、鞠瑞禮、羅吾民參與了學生問卷的編制,曹鳳蓮、王震、鐘向陽、袁燕敏參與了教師問卷的編制,楊紅梅、康元藝參與了教師問卷的編制,王紅麗、王瑾、張玨參與了家長問卷的編制。在此表示感謝。
(作者單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200032)
編輯/張 帆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