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目前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傳統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很難完全滿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態化、活動化的要求。心理咨詢中的繪畫、日記、冥想等一系列治愈系方法作為一種新的嘗試,正逐漸成為易于學生接受的方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辟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途徑。
〔關鍵詞〕治愈系方法;心理咨詢;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3-0061-03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普遍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中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是幼稚到成熟的過渡轉折階段。但我們的教育又與這些學生的發展變化不同步,出現了中學生身心發展不同步的現象,心理發展呈現出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的特點。如何讓學生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愿意說,主動說,懂得怎么說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我這些年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積累的案例和經驗,談談把心理咨詢中的一些治愈系方法運用在學校教育中的案例研究。
一、實“畫”實說,讓“房樹人”告訴你
繪畫是兒童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蘇珊·朗格在強調藝術的價值時說,人了解世界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邏輯的推理方式,另一種就是藝術感知方式[1]。藝術心理學認為,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繪畫可以作為心理投射的一種技術。同時,兒童繪畫有自己的內在邏輯和表達方式,蘊含著他們的思想與行動,是他們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自由的繪畫,對學生的創造力和情緒的宣泄有積極的意義。尤其當學生內心深處的渴望與需要,有時不愿意、不敢或者不懂得表達的時候,繪畫可以起到幫助他們與人溝通的橋梁作用。學生的畫往往就是他們內心直白的語言。所以,當我在個案咨詢中碰到棘手的不愿溝通的案例,往往會選擇繪畫技術來慢慢打開學生們的心門,這樣才能使咨詢更好更順暢地進行下去,最終取得令雙方都滿意的效果。
利用繪畫技術這種治愈系方法的優勢,我在一次全校貧困生座談會中嘗試著運用了“房樹人”測驗。這些學生在面對老師時總是低頭不語,目光躲閃,而當他們面對的是一張白紙時,神色似乎放松很多,滿心期待地在紙上完成老師要求的畫。我在對這些畫的解讀和與他們的談話中受益匪淺,對繪畫技術也有了更為深刻實際的體會。
首先,初中生的“房樹人”繪畫解讀需要在一定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同時需要對繪畫有全面的掌控,不能根據某個局部特征就作出判斷,這樣才能更準確地獲得信息。
其次,要重視學生本人對圖畫的解讀,了解他畫畫的思想是很重要的。在解讀學生的繪畫的時候,除了運用專業知識,學生的想法也很重要。輔導教師將自己對圖畫的理解和作者本人解讀進行綜合分析,再通過訪談的方式了解,能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探索。
最后,我認為學生本人的繪畫水平和認真程度對測驗也有一定的影響。有些學生不擅長繪畫,有時線條或歪扭傾斜或不連貫,這些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而不能照本宣科;也有些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按照指導語的要求來完成整個測驗,也會帶來不準確的信息。
繪畫技術對了解學生思想是一個很實用的治愈系工具,因為其不受語言、年齡、認知能力的限制,但是要求咨詢師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和知識[2-3],所以在運用中,心理輔導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同時還要有對學生繪畫的把握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從而使“房樹人”測驗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最大功效。
二、我手寫我心,聆聽與自我的對話
要有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先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我在學校實際工作中經常運用第二種治愈系方法——心理日記,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動態變化,積極進行心理預防,及時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幫助解決種種困惑,強化積極的思想和行為,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心理問題大多是由于焦慮、郁悶、不滿等不良情緒長時間積壓在心中所致,所以人要學會適時訴說,說出心中那些不快,這樣身心才會真正地輕松。而心理咨詢的時間是固定的,學生不可能將每天的情緒變化及時與老師分享,也許到了一周約定的時間,很多當時的想法和細節都已經淡忘,所以我常常建議學生每天將自己所面對的困惑的心理歷程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到下次約定時間一起討論,這樣既是來訪者對自己情緒的一次梳理和自我治愈,也方便咨詢者了解自己的心路變化,共同探討可行的應對方法。
心理日記交流沒有轟轟烈烈的外觀場面,不需要老師精心安排內容、設計準備等,更容易操作,從而顯得更樸實。更重要的是心理日記是有持續性的,完全發自內心的體驗,因此,取得的實質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以下是我接的一個情緒問題困擾個案,我采用了心理日記的方法,成功幫助她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鑰匙,我選取了其中兩篇記錄了她的心路歷程和內心轉變的日記。
11月19日 星期四
寫作業時,開始還好,后來忍不住往那方面想了一下,越來越緊張,仿佛又有人在背后摸我,我正想回頭,就想起張老師的話和“心語室”里的橘色沙發,就好了一點,沒有回頭。但后來實在忍不住了回頭看了一下,沒有什么,心里的恐慌少了一半,但不久后又有這種感覺了,又回了頭,后來接二連三地回頭。我很想哭,這時,遠處傳來了父母的談話聲,是父母回來了,我心里有一種很強烈的安全感,再也不怕了,那種感覺也沒有了,安心做完了作業。
晚上去上廁所,我忍著沒有抬頭看上面的一個洞,走路和平常一樣快慢,雖然心里很緊張,但還是堅持下來,一晚上了兩次廁所,情況良好。
11月22日 星期日
今天一天我都在寫作業,爸爸一直陪著我,雖然一句話都不說,可只要他在我旁邊,我就覺得世界上沒有什么可怕的了。為什么他一天都陪著我呢?早上,我和他談了一次,他說張老師已經和他談過了,但我不相信,于是他就描述了張老師的特點和外表,都一一符合,我才相信。后來我把心中所有的秘密心事和想法都告訴了他,爸爸聽了后覺得很心痛,我看見他也哭了。
我想,讓他心痛的可能是那件事(口頭告訴他了)。
最后,爸爸給我寫了一份保證書,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承諾以后再也不打罵我了,說要給我更多的鼓勵,而不再是打罵。
拿著爸爸人生中第一次寫的保證書,我感動極了,再也抑制不住眼眶里的淚水。我想,今天可能是我最幸福的日子。
實踐證明,日記交流,對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心理日記的記錄,學生在認識水平、意志品質、個性心理、生活體驗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從主觀臆斷轉變為能較客觀地看待分析人和事;從以自我為中心、受不得委屈轉變到能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感受,從自私、狹隘轉變到寬容,懂得關愛別人。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正是在此——助人自助,幫助學生不斷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感官冥想,讓心靈隨音樂旅行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都重要,音樂具有感化人、塑造人和拯救人的作用。人們在進行音樂實踐活動時,會被音樂的外在構成和內在情感所吸引,產生特有的、豐富的情緒體驗。
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復雜多樣,我們可以多使用一些當前學生十分愿意接受的治愈系方法,增強問題解決的實效性。而感官冥想,就是調動自己全身上下所有的感覺器官進行的音樂冥想的歷程,這種方法給來訪者帶來的專注和神奇的立竿見影的體驗是其他方法所給不了的。我在給一個考試恐懼的女孩做咨詢時,曾用過這種方法,很成功。
小俞是一個外表大方得體,但內心不易接近的人,是學校初二年級某班的班長。父母、老師對其期望很高,要求她一定要考上重點高中。內在的心理壓力讓她總是悶悶不樂,每到考試總是感到十分恐懼,總感覺胸悶氣短,以至于無法好好做完一份試卷,成績一天天退步。于是我在咨詢中安排了幾次感官音樂冥想對她進行了針對性的引導。第一步,松弛全身肌肉。雙目緊閉,從頭到腳依次進行肌肉放松訓練。第二步,控制意識,專注于音樂中。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兩眉間,不去顧及腦中出現的雜念,將意識控制在音樂中,隨音樂的節奏變化來調整情感。小俞經過幾次練習,逐漸在音樂的體驗中調節了不合理的認知,增強了自我控制能力,內心中的自我得以成長,增強了抗壓能力,逐漸從考試恐懼中慢慢走出來。
音樂冥想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引起人們愉快的情緒和舒適的體驗,使人們隨著音樂旋律產生豐富的想象力。音樂能對人的行為施以影響,并影響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評價,從而有利于改善和協調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鍛煉人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啟發創造力,有利于調整和改善人的個性特點和行為方式,使其身心朝著有益健康的方向發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機能,重視人性中的積極方面,以促進個人、學校與社會的良性發展。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把這些治愈系方法運用到實際中來,為學生服務。人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即使跌倒了,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希望這些治愈系方法能換來孩子們明天最美麗的微笑!
參考文獻
[1]趙香華. 繪畫治療,解讀心靈的“鎖鑰”[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1):53-56.
[2]陳薪屹.繪畫曼陀羅在心理輔導中的妙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3):53-57.
[3]汪向東,王希林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1999年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25.
(作者單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廈鎮中學,紹興,312365)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