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姣
摘 要:《功夫熊貓》是一部以中國功夫為主題的美國動畫電影,自上映以來就受到全球觀眾的熱捧,超高的票房和人氣證明了這部動畫的成功,在中國影評人的筆下更是好評不斷。《功夫熊貓》運用了大量司空見慣的中國元素,這不禁引起我們深思:美國動畫是如何將中國元素信手拈來并且表現的如此淋漓盡致的,以致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本文試圖從角色造型、場景設定、哲理內涵等方面研究《功夫熊貓》的中國元素,以期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美國動畫并對國內動畫創作者予以啟發。
關鍵詞:《功夫熊貓》;中國元素;文化差異;反思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7-0102-02
1998年,美國人以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為藍本創作了動畫影片《花木蘭》,風靡了全球并席卷了3億美元的票房,十年之后,美國卷土重來推出了制作更為精良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上映第一周就力壓群雄取得票房冠軍。如果說《花木蘭》的創作對中國文化理解和運用的還不十分到位,那么《功夫熊貓》則是充分彰顯了好萊塢電影人的敬業和誠意。這部以中國功夫為主題的電影在全世界取得了票房的成功,無不得益于中國元素的運用,雖然是由西方人制作的,但是整個影片都充滿了東方神韻。尤其是在文化斟酌和藝術水準上都達到了很高的層次,值得中國動畫制作者反思和學習。
從《功夫熊貓》的名字就顯而易見地看出:這部動畫電影主要是以“功夫”和“熊貓”兩個元素為核心的。“功夫”是中國國粹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講究剛柔并濟,既有外在變幻莫測的招式,又有內在典雅深邃的意蘊,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氣質。“熊貓”是中國國寶級的珍貴動物,既有憨態可掬、豐腴富態的外表,又能惹人喜愛、帶來歡笑。選取“功夫”和“熊貓”這兩個具有國際性象征的中國元素制作動畫影片,不僅傳播了中國文化更是彰顯了美國動畫創作的實力。
一、《功夫熊貓》的角色
動畫中的阿寶作為主人公,是以典型的中國熊貓形象為造型,這具有深深的中國烙印。阿寶身材胖乎乎,走路比較緩慢,慵懶憨厚的外表輕松地增加了對它的好感。眾所周知熊貓是中國的“特產”,運用這一形象作為主人公阿寶的原型,第一時間就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正因為熊貓只出自中國,所以制作這部動畫需要對中國某些地區進行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走訪。他們在成都熊貓基地細致地觀察了熊貓的習性和動作,所以才能把動畫中阿寶的一舉一動都刻畫的如此惟妙惟肖。其次是蓋世五俠的角色,包括猴、蛇、虎、鶴、螳螂,這也不是隨意選取的動物,在中國功夫里都有他們各在代表的招式,如猴拳、蛇拳、虎鶴雙形拳、螳螂拳等拳法,由此可見創作者對功夫的了解不僅停留在表面上的剛勁柔美,還對其招式分類等細致內容也做了大量考察和研究。再就是動畫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烏龜大師,它是以烏龜為原型設計的。烏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貫是長壽、睿智的象征,烏龜大師在影片中的定位也正符合了它的特點,表現出超凡脫俗的氣質和豁達的胸襟,遇事沉著冷靜、泰然自若,用烏龜的形象作為阿寶的師傅,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的老者為尊的理念,是最合適不過的角色。由此可見,《功夫熊貓》中的角色選擇都是經過層層推敲和細致斟酌的,角色的選擇是影片成功的一半,這點可以看出創作者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下足了功夫。
二、《功夫熊貓》中的場景
對動畫電影來說,場景是敘事完整和吸引觀眾的強大保證,場景制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影片的整體效果。《功夫熊貓》中運用了大量的中國風的場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平谷”和“玉皇宮”。這兩個場景分別讓我們看到了美麗的中國自然風光和氣勢磅礴的宮殿建筑。鮮嫩碧綠的竹葉,奇特挺拔的松樹,氣勢恢宏的宮殿,錯落有致的樓閣,從視覺上賺足了觀眾的眼光。這些場景在我們很多國產電影中司空見慣,具有濃厚的中國風。除此之外,松樹、竹筏、木屋等細節的運用都讓中國觀眾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自己國家,無形中增加了親切溫暖的感覺。對于外國觀眾來說這也是非常新鮮奇特的觀影體驗,可以在愉悅心情的同時更細致地了解中國風景。在影片中,不僅場景選擇處處體現出中國韻味和特色,場景的配色使用也是鐘愛于中華民族特有的喜好:紅色。中國向來喜歡對比強烈、彰顯民族熱情生機的色彩。影片制作中也是抓住了中國受眾習慣的色彩審美特點,不論在場景還是角色設定都符合中國風格。比如影片中的龍圖騰用金黃色和紅色搭配,中國傳統壁畫、版畫也是黑和紅搭配。而且色彩基調也隨著敘事結構的不斷變化而調整,通過對冷暖色調的調和來展示阿寶的心理變化。影片的大量元素都取材于中國,仿佛是本土創作的動畫,這些元素的運用讓中國觀眾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對于外國觀眾來說,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的良好契機,慢慢拉近了與中國的距離,讓這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也不再如此神秘。
三、《功夫熊貓》的中國式哲理
《功夫熊貓》這部影片的制作者在人物臺詞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臺詞中也是處處彰顯中國式哲理,可見對中國文化研究之用心和深刻,讓我們在觀影之后回味無窮,受益匪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其中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更是在全世界有深遠影響,蘊含了豐富的智慧和哲理,其中它的“虛實相生” “天人合一”等富有哲學色彩的內涵都在影片中有所體現。其中山羊對熊貓說:“你人生故事的開頭也許充滿坎坷,不過這并不影響你成為什么樣的人。關鍵看你后來的人生路,你自己選擇怎么走下去。”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放眼未來,不能被一時的坎坷和失敗所打敗,如果沉溺于你所失去的,而不去立足當下,這對于本身來說都是具有消極意義的。其次在影片中中國思想的最大詮釋者是睿智的烏龜大師。他的很多語言都具有很強的哲理性,耐人尋味。烏龜大師在桃花樹下說:“我不能強迫這顆桃樹何時開花,何時結果,我只能等它成熟。”這句話好像在傳達給我們一種思想,萬事萬物都有其生長的規律,我們不能反其道而為之,應該遵循自然規律不能強加太多的人為因素去干擾它,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具有濃厚的欲速則不達的哲理韻味。另外,浣熊師傅在影片的高潮結尾處說:“我還沒有死,我只是在享受平和”,這句話是整個影片的升華,頗有中國道家思想的韻味,道家思想核心就是崇尚自然,反對斗爭,任何武術搏斗都不是最終目的,決一高下、稱霸世界并不是任何人的期盼,只有安靜和諧的狀態才是最高的追求。阿寶的鵝爸爸也道出了內心深處想法:“我私家湯的絕密食材,就是什么都沒有,想讓一件東西特別,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別的就夠了”,要實現一件夢想最基本的就是自信,這是成功的基礎,因為只有自信了才能激發出自己的無限潛能,也只有自信能讓自己有信念堅持并實現最初的夢想。縱觀上文列出的經典臺詞,頗具有中國式的表達方法,其中都飽含哲理性和思想性,讓人在觀影之后引發更深刻的理解和對成功的思考。
四、中美文化闡釋的差異及反思
《功夫熊貓》的中國元素運用之巧妙、選材之豐富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影片中極盡所能地運用中國的元素,但是我們在觀看影片后卻不由得有這樣的感受:熊貓、功夫、場景等都是中國的,但是主人公阿寶所傳達的精神卻怎么也不像中國風格,還是帶有濃厚的美國特色。從阿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草根人物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走向成功,這是典型的小人物的英雄主義和美國夢的最直接的詮釋。這種闡釋風格在美國動畫創作中處處可見,例如在另外一部以中國元素為題材的動畫電影《花木蘭》中,木蘭是有著中國外貌和美國風采的女子。影片也更是淡化了木蘭替父從軍、忠君愛國的精神,而是傳達出木蘭為了實現自我理想和價值去從軍,這與中國式表達是完全不同的。這兩部以中國元素為題材的動畫都能說明,美國雖然運用了中國的元素來敘述故事,但是影片深層的內核還是傳達美國的思想和價值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國家,并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不乏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在這一點上流著200多年新鮮血液的美國是無法與之媲美的。但是在這種文化土壤肥沃的大地中,我們卻不能善于發現或者運用本土“特產”,來轉換為自己的獨特價值產業,這點是值得中國動畫從業者深刻反思的。在優秀文化豐富的環境下我們更應該因地制宜、汲取精華,創作出屬于自己的藝術特色。美國動畫《功夫熊貓》將中國元素運用得如此淋漓盡致,這不是偶然的,在《花木蘭》等眾多美國動畫作品中都有很好的體現。這說明美國動畫創作者能善于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并合理運用到自己的動畫創作中。這種運用是經過大量的考察和分析,找出具有中國代表性的元素來加以運用。相比這點,我們的動畫產業雖說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做得還不盡人意,往往缺乏新穎的題材和好的思路,自然收視率也不盡人意。由此可見,民族元素符號簡單地堆砌是不可能深入人心的,只有那些反映民族精神內核和文化價值的精髓才能值得人們銘記。
五、結 語
《功夫熊貓》的問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鮮的動畫血液在流淌,用中國的文化元素來表達美式的人物思想,這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動畫作品。功夫太極、面條包子、小橋流水等元素的運用不僅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文化,熊貓阿寶的奮斗故事也充分地表現了小人物成功的坎坷經歷。動畫中的創作手法傳承了美國一貫的搞笑詼諧的作風,但這絲毫不影響中國文化元素和美式思想的交融碰撞和深刻詮釋。美國動畫創作者能將中國文化精髓闡釋得如此之精妙,但是我們身在肥沃文化土壤的滋潤之中卻鮮有如此值得驕傲的作品,這應該值得我們反思。希望我國的動畫創作者能夠更好地借鑒和發揚傳統文化,提煉出文化的精髓,以至于創作出更具中國特色和中國魅力的動畫作品。
參考文獻:
[1] 馬華.影視動畫影片分析[M].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 王才勇.中西語境中的文化述微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李懷亮,劉悅笛.文化巨無霸——當代美國文化產業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4] 關偉.功夫熊貓與“中國風”[J].大眾電影,2008(15).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