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其
摘 要:職業高中主要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進行人才培養,因此,體育教學也要遵循這一目標展開。職業學校的體育教育,必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育技能和終生鍛煉為主要目標,使之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文章剖析了職業高中的體育教學現狀,并探索了將企業元素融入職業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職業高中;體育教學;創新;企業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職業高中學生的特點
(1)職業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獨立能力不足,情緒不夠理智容易失控,行為偏激。②從家庭生活轉變為獨立的集體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容易產生手足無措,產生煩躁、易怒和離群等心理情緒。③多數學生挫折訓練少,承受打擊的能力弱,容易極端處理發生的事件。④隨意性太強,沒有自我約束能力和動力,缺乏活力。⑤漠視集體主義觀念,側重個體感官。部分學生對于集體原則、公眾原則淡漠,集體榮譽感缺乏。
(2)職業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主要表現有:① 職業高中的主體部分學生基礎文化學習能力差,學習方法單一,缺乏積極的主觀能動性,比較懶散。②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對人生規劃尚不具備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社會經驗,好高騖遠,眼高手低。③自卑心理普遍存在,對自我的優勢認識不足。入學門檻低,學生就業后的不穩定等因素引發社會對職高的誤解,學生面臨普遍的自我心理否定、社會偏見等壓力。④忽略德育修養、技能實訓,專注于智育培訓。社會普遍認為只有智育才是學習,忽略了技術技能學習對人生的重要影響。
二、如何創新職高體育教育
1.教學目標設定和心理初探
(1)根據體育專業技術的有效性、專業性,改變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創設輕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利用社會媒體中體育文化的影響,挖掘學生的運動天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樹立綜合性體育能力目標。
(2)職業中學學生有著明顯的個性特征,根據學生的“唯我”思維核心,完成教育預想引導。例如,利用學生想健康瘦身、注重自我體型的愿望,強調體育健身、塑身的巨大作用,引導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運動。
(3)體育既是一種個體行為,也是一種群體活動,運用“共生效應”充分發揮群體功能,組織有針對性的集體活動,融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體,注重科學人生觀的教育,在群體活動中建立與人溝通、與人協調、合作共贏的群體意識。
2.各具特色的企業元素融入新教學模式
(1)具有企業符號的新式教具介入。例如,在汽修專業學生進行素質訓練的教學中,在力量和奔跑綜合訓練時采用了“負重汽車輪胎”接力賽;在奔跑能力和平衡性訓練時嘗試了“滾動輪胎走單橋”接力賽;利用廢棄的舊輪胎作為新的教具,學生感覺新鮮刺激容易接受訓練的強度;同時運用接力賽制,化解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學生之間的友情。
(2)場景的改變和虛擬工作環境。在機械數控專業教學時,例如,進行上肢力量和協調性訓練,就可以設立一個游戲“巨型螺絲拆裝”賽:設定籃球場大小的區域,專門制作十斤左右的巨型螺絲,搬運、安裝或拆卸于設定的門架上等活動。
(3)技能訓練與基礎體能相結合。在運動損傷教學時,模擬汽車等碰撞傷員的負重搬運方法與基本急救技能相結合,既訓練了負重體能的提升,也掌握了碰撞傷員的基本救護知識。諸多實例就不一一列舉了,運用了這些新式的教學方法,能有效解決體育訓練的枯燥性,激發學生的新鮮感和參與度。
3.充分利用各類企業拓展項目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類企業的拓展項目,用新奇的方式認識自我,突破自我設限的障礙,既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協作帶來的巨大力量,又拓寬了學生認識自我潛能的無限可能。利用活動中的失敗示例,提高學生接受挫折打擊的承受力,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抗壓能力和正確面對失敗的拓展訓練,使之認識到人非圣賢總有不足,樹立正確人生觀。
企業化創新的體育教學,既符合體育教育的各項原則,也體現了國家政策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而且充分展示了職業教育異彩紛呈的行業特色。
參考文獻:
馮 健.體育游戲與高校體育教學.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15(2):52-53.
范文權,何 非.試論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