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香港導演選擇“北上”之路。是時代時局所趨,也是導演的主動選擇。陳可辛對敘事人物采用模糊身份的策略,用“內視野”的形式讓觀眾思考人性。努力消除兩地的文化隔膜,成為“北上”探索路途中具有代表性的領軍人物。
關鍵詞:陳可辛;人性
作者簡介:陳清楠(1995.9-),女,漢,河南省商丘市人,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電影電視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1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受到“九七”回歸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香港本土經濟不景氣導致香港電影市場的頹勢。香港導演集體好萊塢發展卻受挫。2003,中國大陸與中國香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于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協議,是一種政治制度上的保障。新世紀的中國大陸加入 WTO,促進了內地經濟和電影業的發展。面對大陸電影市場和資金的潛力,香港導演集體北上尋求發展。陳可辛開啟新的創作之路。
陳可辛一直注重塑造人物形象,盡管題材變化,但依然是在大的時代背景下關注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和喜怒哀樂。
一、模糊身份的體現:主角不問出處
陳可辛北上之前的電影中的主人都有著確定身份和文化指向。絕大部分是香港人,《雙城故事》里阿倫與志偉,《金枝玉葉》里顧家明與林子穎。也有大陸人,電影《甜蜜蜜》講述了李翹和黎小軍兩位來香港南漂的大陸人,原本地域的不同給主人公帶來的優勢及劣勢。北上之后地域只是淪為背景,選擇了對人物身份的模糊與回避。
電影《如果·愛》中三個異鄉人來到陌生的環境里相處得非常融洽。在《投名狀》中,導演對人物身份以及歷史背景采取模糊的介紹,讓觀眾只知道故事是發生在清末的一次事件。《武俠》里歷史的背景也是無從認知的。除去略帶四川口音,徐百九的身份也模棱兩可。劉金喜是自己選擇隱姓埋名,有意識的對自己原有身份的回避和摒棄。《中國合伙人》里的成冬青,觀眾只知道他是一個來自貧窮農村家庭的孩子。至于他到底是來什么地方,影片并沒有提及。
之所以會出現身份的模糊性。首先是因為對于一直生活于國外的陳可辛來說,對大陸的理解與認知還不夠充分,陳可辛兒時的記憶停留在香港。在香港回歸之前,香港人對內地人和內地的文化也是一知半解的。因此,陳可辛來內地拍攝電影初期考慮到對內地文化的了解程度,以模糊策略較為保險。也會省去思考口音或者不同地域不同習俗等問題。其次,這樣做其實是隱去“港”這一身份從而可以進一步拉近內地觀眾的關系。可以讓內地的觀眾在模糊中不再去考究影片的文化背景,而是轉移到影片的故事中。
二、“內視野”:引領觀眾進入故事
電影敘事中,視角是一個很重要的意義生成要素。陳可辛的影片在視角上很多都采用了“內視野”的形式。“所謂人物的內視野,指在塑造某一人物形象時,貼近其身份性格以及具體處境,從而更為全面地多層次地展現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1]
電影《投名狀》中,以姜武陽的內視野來講述兄弟三人是如何結識、到義結金蘭、到最后絕望地拯救,以這樣一種內視野不僅可以讓觀眾清晰快速地熟悉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輕易地深入到物的內心,姜武陽仿佛是一個記錄者的任務,跟蹤追尋大哥與二哥關系的變化,再參與到事件本身的敘事中。《中國合伙人》的視點又不同,是三個人的內視野。整個事件都由卷入事件的當事人來敘述。導演將三位主角的視點和內心獨白來回穿插,多角度地刻畫了不同的人物,盡可能在矛盾沖突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立場和行為。
三、背叛者的形象:對人性的拷問
陳可辛不同于以往影片中單純的展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北上之后側重于對人性的懷疑與思考。其實表達人性也是完成兩地文化的融合。因為港片中的運用的是港式人文理念,但是內地是主流價值觀。“港式人文理念是香港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其表現為對極致個人的關注: 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即使是傳統價值觀衡量下的罪犯、匪徒、賭徒,也首先作為一個個體的人來關注你,這是港味價值理念的一個根本。這種理念不是用內地傳統價值觀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個人,而是用人本來衡量個人。”[2]
人性和港式人文理念具有相通性。表現主題仍然是內地的主流價值觀,但是這個過程中是用人性的手段來表現,這樣做兩地都能接受了。通過展現人性中的丑陋面,以“背叛”的方式讓觀眾思考。
在電影《如果·愛》中孫納是背叛者。《投名狀》中的龐青云、《武俠》中的劉金喜、《中國合伙人》中孟曉駿、《親愛的》中的韓德忠。但導演的內視野都沒有從背叛者的角度出發,都是給了另一個人充當“外人”代替觀眾進入故事。不是以直接的方式把現實的殘酷表達出來,而是更多的讓觀眾自己去思考。所謂的背叛,也并不是違背法律之事,大多是觀點的不同有不同的人生選擇,這正是對人性欲望以及貪婪的體現,也是當今社會的真實面。
結語:
陳可辛能夠在時代與環境的變遷中做出相應的變通,走商業之路但也不忘藝術上的表達。雖然北上作品的題材不一致,但仍然表達了導演一貫以來的人文情懷。陳可辛的主題離不開感情和漂泊,這些是人類的共性,無關地域不同。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主旨的過度強調,問題的簡單解決以及強行煽情等。但瑕不掩瑜,陳可辛依然是進軍內地的香港導演成功的典范。
參考文獻:
[1]于麗娜.敘述位置與敘述立場——中國電影敘事角度研巧[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
[2]趙衛防.從<黃金時代>與<親愛的>談內地與香港電影的創新與融合[J].電影評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