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娟
【摘 要】最近幾年,我國特殊兒童數量越來越多,而其中最多的就是多動癥兒童。多動癥的孩子與普通兒童不同,在課堂上變現出來的差異性非常明顯,例如:小動作頻繁、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等典型的行為。在課堂上如何應付多動癥的孩子,是廣大特殊教育者一直非常頭疼的問題。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在特殊教育的經驗,對在課堂上如何應付多動癥孩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對廣大教學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課堂;多動癥;干預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的有關數據則表明,中國約有1500 萬至 3000 萬學齡多動癥兒童。這類兒童的注意力和行為問題給其學習、人際交往以及人格發展帶來諸多困難。面對多動癥 兒童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問題行為,如何正確而有效地應對多動癥兒童在課堂中的問題行為成為現實教育情境中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一、針對正強化行為的矯正措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動癥孩子時常會為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表現出具有挑戰性的行為。他們想要的東西可能是他們喜歡的材料、教師或者同伴的關注、對情境的控制。例如,多動癥孩子由于學習行為、學習成績較差,極有可能被老師忽視。這類孩子一旦出現多動癥行為,例如在課堂上突如其來的大聲說話,則教師會以訓斥的方式給以回應,這樣他們達到了被關注的目標。但是在課堂上大聲講話獲得關注的行為無形中被教師強化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在矯正行為之前,一定要有對行為功能的合理性進行判斷。例如,如果在課堂上經常被忽視的多動癥兒童出現這種行為,在功能表現上其實是合理的,而此時教師矯正敢于目標不應該忽略問題行為,而是要引導學生獲得關注要用正確的方式開展,利用良好行為代替問題行為。在課堂上如果問題行為的功能為正強化時,教師需要從行為的后果去考慮,第一步要及時停止對問題行為無意識的強化,從而將錯誤行為繼續實施的鏈條打斷,然后以自身期望希望孩子能夠實施良好行為。例如,多動癥孩子如果利用大聲說話來獲得關注,教師可以不用理睬他,當他慢慢安靜之后,教師需要對其安靜行為進行肯定與鼓勵。在課堂上,多動癥孩子的很多行為非常容易擾亂教學秩序,對于這類行為教師則不能忽略,可以利用區別性強化讓個體恰當的行為實現持續性增加,利用良好行為來代替問題行為。
二、針對負強化行為的有效干預
針對多動癥孩子,要求長時間保持安靜、要獨立完成作業等等一些難度較大的活動時,多動癥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例如:一名多動癥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教師要求他能夠獨立完成作業時,該名孩子在行為上頂撞了老師之后被在門口罰站,以這樣的方式主要是更好的回避厭惡刺激,即負強化行為。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還是要從多動癥孩子行為功能的合理性入手,如果負強化行為功能不合理,在干預策略實施之前教師需要分析為什么會給多動癥孩子帶來厭惡的原因,例如:教學活動、教學材料以及教學任務等等方面的原因,然后再提供針對性的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前奏事件所帶來的厭惡性。在課堂上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教學任務時,要注重難度適宜,根據實際情況提高適宜的幫助能夠幫助多動癥學生更多感受到成功的體驗。根據多動癥兒童的特點,提供一些符合他們興趣的教學材料,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其中,從而有效打消多動癥孩子希望通過問題行為來逃避教學任務的念頭。
三、針對感覺實施干預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課堂上多動癥孩子的問題行為還感官刺激調整有一定的關系,如何明確孩子們需要的是哪一種感覺通道刺激,則是解決這類問題行為實施干預的基礎。結合筆者特殊教育的經驗,認為動覺與視覺上的調整能夠更好的改善多動癥孩子的問題行為。但是在實施干預措施之前,已然需要判斷感覺刺激調整是否是合理。若是合理,那么便要從前奏事件入手,通常采用的調整方式是:針對多動癥兒童課堂上的行為,可以設計一些比較特別的座椅或者位置,其目的是讓他們的問題行為盡量不會影響到其他學生。從行為角度來看,當多動癥孩子表現出感覺調整問題行為的信號時,教師需要及時的提醒他們應該怎么做。在課堂上,如果多動癥孩子在座位上出現晃動的行為時,教師可以通過手式、語言等等方式讓他站起來,目的是盡快中斷他的問題行為,然后再提醒他應該怎么去做。
身為特殊教育的一名教師,對多動癥孩子隨時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應該多一點理解。但是矯正行為畢竟是重點,筆者認為可以采取更多有效的方式去干預他們的問題行為。經過實踐證明,多動癥孩子課堂上的問題行為能夠得到改善。因此,需要廣大特殊教育者共同努力研究,促進他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洪艷.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應持續進行[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2):200.
[2]杜文潔.多動癥兒童課堂注意力的干預個案[J].現代特殊教育,2015,(1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