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玉
【摘 要】合理的運用數學思維,保持靈活的數學思維,才能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但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需要教師生活化的手段對學生邏輯性思維和直覺思維進行培養,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生活化教學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加強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建議和對策,旨在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
將貼近生活主題的課程內容深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小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理解數學知識,實現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以及提高數學知識學習的效率。文章從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問題入手,探究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
一、生活化教學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目標的缺失
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活化教學實施的時候,依然以分數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情感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難以在教學中突出數學實用性,違背了數學教育的本質。
(二)數學內容與生活脫節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學更加傾向于學科性脫離了生活性,大部分教師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難以將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或者在引入生活案例的時候,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難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三)生活化教學手段單一
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舉例說明的方式,很少使用多媒體或者教學活動實踐等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對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理解停留表面,難以應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四)生活化素材與教學概念結合不當
生活化素材引入數學課堂中要時機恰當,否則不僅不會輔助數學課堂教學,甚至導致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錯誤。例如,在區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時候,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實體模型讓學生直觀的記住二者之間的區別,便于理解。
(五)生活經驗代替數學思考
教師經常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生活素材選擇不當,導致學生會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替代數學思考,數學知識的學習目的僅停留尋找數學問題的答案,學生難以形成嚴謹的數學思維和數學問題解決的經驗。
二、加強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建議和對策
(一)強化教師生活化教學理念,促進教學實踐
教師是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要科學有效的展開生活化教學,首先要強化教師生活化教學理念,創建貼近生活的教學環境,在數學課堂開始之前要合理進行課堂導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有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例如,學習二年級上冊《認識長度單位》這節知識的時候,如果教師簡單的讓學生用直尺測量相關的單位長度,學生雖然也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但是學生難以對知識形成主觀的情感感受。教師可以將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物件進行測量,通過主觀實踐認識客觀標準,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效率。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富生活化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然后運用于生活,這遵循這樣的原則可以使學生真正達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同時,教師要抓住數學教材實施規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生活事例來呈現,引發學生的共鳴。例如,學習小數乘整數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托現實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想,教師可以以生活案例作為知識引例“學生秋天到了,有三個學生也想去放風箏,他們想買一樣的風箏,如果買3.5元一個的風箏,那么買這樣的三個需要多少錢呢?”學生普遍利用連加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導入小數乘整數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相同加數相加,體現的乘法意義即3.5+3.5+3.5=3.5×3。
(三)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活力
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并且還會帶來無窮的樂趣,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形成學習數學的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認識角》這節知識后,為了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讓學生收集一系列與交通標志相關的實物,如轉彎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圓形)等,并總結出這些標志的不同,領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需要教師生活化的手段對學生邏輯性思維和直覺思維進行培養。強化教師生活化教學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巧用生活化教學情境激趣導入,家校合作,融入生活化數學體驗,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劉淑芳.小學三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6(03)
[3]唐明發.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嘗試[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