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玥姣
摘要: 互聯網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它不僅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影響著我國4200萬家中小企業,互聯網是一個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它給中小企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它的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功能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機會,與此同時互聯網也給中小企業的人才、資源整合、網絡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中小企業;信息平臺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大量傳統企業紛紛跨入依托互聯網轉型升級、大幅提升效率和效能之路。
我國互聯網發展非常迅速,據第1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顯示:我國現階段擁有網民超過1.23億,18到50歲的網民占網民總數的80%左右,18歲以下的網民占14.9%;我國網民的整體素質比較高,大專及其以上的占網民總量的51.6%,高中及中專的占31.6%,高中以下的占16.8%,網民較高素質是中小企業開展網上經營的有利條件;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已達5450萬臺,平均每兩位網民擁有一臺可上網的電腦,這說明了我國網民上網方便,很容易獲得網絡信息和資源。龐大的網民數量及網民方便的上網條件為企業針對網民開展網絡營銷提供了機會。
互聯網打破了企業經營空間的限制,使企業之間沒有了地域之分,中小企業同樣很容易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去。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信息收集成本、傳遞成本、交易成本等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企業靈活性也在增強,中小企業規模小,很容易根據市場信息調整經營活動,適應市場的需要。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尋找全球客戶,可以根據客戶具體要求快速的生產客戶所需要的產品,廣闊的國際舞臺為中小企業帶來大量的機會。在互聯網時代,中小企業可以與大企業進行競爭,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形成一個龐大的供應體系,這個體系比同行業的大企業擁有更多靈活性和競爭優勢。
其實,在互聯網化的道路上,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攔路虎"并不是高精尖的技術問題,而是"看不懂、學不會、用不起、基礎弱、沒有人"等一系列應用層面的問題,不管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痛點和難點都在"+",亦即將互聯網與中小企業有機連接起來的中間服務環節。筆者通過大量調研發現,中小企業"互聯網+"的主要難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思維轉變困難,無清晰戰略做指導。一方面,企業家自身特色容易造成其思維片面、固化,難以接受全新的互聯網思維。比如技術型企業家關注"產品"多于關注"客戶",銷售型企業家關注"銷"多于關注"營",資源型企業家關注"資源"多于關注"經營";另一方面,企業發展階段影響其走互聯網之路的態度。業務好時不想動,盤子大了不敢動,問題嚴重則動不了。
二是企業信息化基礎薄弱,無系統數據做支撐。具體表現在:企業與客戶的溝通鏈、企業內部信息鏈均不暢通;不能及時捕獲市場需求與客戶反饋;產品研發、生產供應與市場缺乏有效聯動。
三十互聯網應用人才短缺?;ヂ摼W技術日新月異,工具和平臺不斷更新迭代,能操作好互聯網平臺、工具并運用到各行各業的人才較少。
當然,"互聯網+中小企業"亦不乏成功案例。比如我省有一家企業,其互聯網之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步"觸網",他們用入門級基礎方案從線上接到了業務,開始重視互聯網營銷,搭建了網絡營銷團隊;到第二階段時,該公司研發自有產品,將銷售市場拓展到了25個省。其60%業務線索來自線上,年銷售過億。
那么,如何從創新、做強互聯網服務"+"入手,來破解中小企業在邁向互聯網之路上遇到的難題?筆者有如下建議。
普及"工具+"。加強互聯網主流工具應用和標準化基礎服務,讓中小企業無障礙"觸網";結合政府公共服務,持續組織大型公益培訓,解決好中小企業領導團隊對"互聯網+"的認知問題;用校企共建等方式,解決好企業互聯網應用基礎人才的普及問題。
連接"平臺+"。對于中小企業的互聯網升級,目前既沒有很成熟的解決方案,也沒有太多可復制的案例,需要互聯網服務業引領者在政府支持下,開展持續不斷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建議搭建湖南省中小企業互聯網創新專業服務平臺,并與原有的中小企業綜合型公共服務平臺有機對接,匯聚服務入口,連接服務產品,打通服務流程,沉淀服務數據,不斷優化服務標準、提升服務水平,逐步形成適合不同行業中小企業的通用解決方案。
實行專業"人才+"。解決企業互聯網人才緊缺難題,需要由政府主導,形成區域"互聯網+"人才培養機制與良好環境,通過建立創新創業中心、互聯網服務商聯盟等多種形式,將傳統企業的創新人才、互聯網創業人才和互聯網服務商的專家人才進行匯聚和連接,帶動企業人才升級和互聯網應用人才的培養?;ヂ摼W時代是一個共享的時代,中小企業要留住真正的人才,應考慮從雇傭制轉換為合伙制。
打造創新"生態+"。"互聯網+"不是單點的"+" ,而是多向的"+" :傳統企業需要互聯網的平臺工具和專業的落地服務;大型互聯網平臺工具需要區域服務商落地做服務;行業龍頭企業需要互聯網創業者的創新;互聯網創業者需要行業經驗和資源。這就需要我們用創新的方式,讓傳統龍頭企業、中小企業與互聯網平臺商、服務商、創業者通過聚合和連接,在區域內形成蓬勃發展的生態圈,再結合政策引導和資本助力,進而推動區域企業成長、經濟增長。
做強互聯網服務"+" 。讓互聯網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從短期來看,可幫助中小企業提升銷售規模和營業收入;從中長期來看,可使中小企業更靠近市場、消費者,推動其產品功能不斷完善、服務品質不斷提升,避免低質過剩產能,創造新的細分藍海市場,更有助于區域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互聯網給廣大中小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中小企業通過建立企業網站可以推廣產品、提升企業形象并及時把握消費者需求,通過網絡營銷可以建立跨區域的信息網絡、銷售網絡和新的競爭優勢,通過引入電子商務可以節約了成本、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同時互聯網也給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挑戰,在互聯網時代中小企業將面臨人才、資源整合、網絡安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挑戰。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R].2005-01-17.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R].http://www.niubb.net.2006-07-19.
[3][美]凱瑟琳·艾倫,喬·威斯勒,著.李國英,等譯.電子商務技術手冊[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
[4]宋文官.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吳小艷.互聯網時代中小企業的網絡營銷戰略[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12).
[6]彭恒軍.開展網絡營銷帶給中小企業新的機遇[J].北方經貿,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