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輝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進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師必備的技能和基本素養。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從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角色扮演到具體不同情況的課堂實踐,利用案例,深入分析。全面闡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不同教學環境情況下的具體應用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初探
隨著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深入,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粉筆+黑板”漸漸被“鍵盤+U盤”的新模式所替代。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以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隨著創新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在中、小學階段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迫在眉睫。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達到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一)信息技術的一般定義為:應用信息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對信息進行獲取、處理和應用的技術,它覆蓋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傳感技術而成為一門綜合技術。顯而易見,對于基礎教育而言,信息技術所應該突出的是:獲取、分析、加工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強調的是基礎、基本技能的培養,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則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它們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
二、教師的角色
(一)教師是教學活動設計的策劃者
課堂教學目標的制訂,除了有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外,還應有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這一更重要的教學目標。人類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信息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資源,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素養成為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備的一種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二)教師是教學活動設計的協作者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中,往往具有跨學科整合的特征。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間的協作和課題間的交流常常突破學科界限。如在《七巧板》一課中,在整個準備過程中,電腦教師、課堂教師、勞動課教師相互配合、協調工作。電腦教師收集所需的資源,并在信息技術課上教授與本課程相關的技能,如用word軟件輸入中文、運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幻燈片等,并負責對學生的整個活動過程提供技術指導;課堂教師設計單元計劃,描述計劃和相關的活動,評價學生的作品等;勞動課教師幫助學生收集、制作、組合使用模板,拼搭有意義的七巧板實物,并為手工藝術和評價計劃提供材料。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是,在整合過程中各學科教師之間的配合,教師們可以利用各自的學科優勢,承擔不同的職責,為學生有效地進行活動提供幫助。
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較低,自控能力有限。教師的主導地位顯得更加重要,教師要正確處理“主導”和“主體”的關系。將信息技術整合于課堂教學,我們在這類課堂上雖然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并不等于放棄或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反而對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課堂的掌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三種基本課程模式
(一)信息技術課程
現在大多數的學校采用的都是這種模式。學生學習的主體對象是信息技術,但是信息技術課程并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同時還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也要應用課程整合的觀念,將信息技術課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這些任務可以是其他學科的知識,也可以是社會性的問題。當然,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靈活的安排每一節的任務,達到做好的效果。
課程整合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如下:
課前備課,依據信息技術知識點設計整合任務→上課提出任務→分析任務找出信息技術的知識點→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點→學生利用所學完成任務→總結突出信息技術知識點。
(二)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學生學習的主題對象是其他學科,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完全為其他學科服務。在這種整合模式下,其他學科的教師和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分別進行教學和學習。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內容以多種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網絡進行合作和討論的自主學習。
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教學過程如下:
教師課前分析目標,設計課件→課堂展示課件,分配任務→教師指導,咨詢→學生查找資料,完成任務。
(三)研究型課程(高年級)
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在整個的教學過程,教師只起到指導的作用,收集資料,信息分類處理,學習小結或者作品制作,都由學生利用豐富的資源獨立完成,這樣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
研究型課程的教學過程如下:
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學習目標,制定計劃→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撰寫學習小結或者制作多媒體作品→發表并與他人交流。
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去努力搶占現代教育技術的制高點。以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余勝泉 吳娟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倪華 張文杰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年7月
[3]《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 楊九俊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4月
[4]《網絡時代教師必備之八項信息技術》 焦建利
信息技術教育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