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
摘 要:建立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帶來的快樂,體會到學習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時也可以得到教師與同學的激勵、指導、感化、鼓舞、召喚。在體育課的學習氛圍中形成積極的、樂觀的人生態度。因此怎樣認識和處理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直接會影響和制約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效果。師生良好互動是現代教學的需要,運用和諧、互助的教學方法對現代的體育教學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師生互動;體育教學;重要性
和諧的師生關系對體育教學有積極的意義,對教學的進行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都產生直接的影響.對此,體育教師應有充分的認識,積極創造這種和諧的關系、良好的互動。 建立真誠的師生情感,教師應善于與學生互動,引導他們保持愉快、積極上進的心境,這對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多關心學生,以情感人,學生才會理解教師,信賴教師。不鄙視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體育差的學生,經常鼓勵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用科學的手段指導他們。才能發揮師生互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和影響,師生互動是現代教學的召喚和需要。
1 師生互動的內涵及其理論
(一)師生互動的內涵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肢體交流、相互作用、教學互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四項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最終以發展他們個人身心健康為目的的互動。在師生互動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創造、營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體氛圍,提供和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師生之間能夠建立起“信任感”,最終使學生能夠“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的任務使積極參與,發現問題和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對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不斷修正、調整,使自己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和高度。
(二)師生互動的理論
(1)現代教育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同時又能發展學生智力、心力的過程,培養學生能力,把他們塑造有良好的品德和科學世界觀。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有教師的引導,又要有學生的主動。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接受的能力和智力的綜合發展,這種教育觀念是片面的,任何片面的強調教師和學生單方面的個體行為都是不符合教學原則和規律的。
(2)行為心理學認為,人是以“復雜人”的形式而存在的,個人的心理狀況、尊重與被尊重、信任與不信任的程度,直接決定他們在學習、工作活動中潛能的發揮,最終影響其行為的結果。師生互動是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
2 師生互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體現
(一)常規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體現
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的關鍵是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的關鍵在于要建立“教與學”、“教法與學法”、“教師與學生”的辯證統一關系。
(1)教和學的關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的職責主要是發揮其主要引導作用,“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不僅要教會學生去“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實現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把握好兩種行為:一是營造好并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環境。這種環境要有利于師生交流,而不是教師對體育課堂的單向控制。二是要把教學活動指向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指向學生。關注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2)教法與學法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相互制約和相互轉化這兩個方面。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是引導和被引導的關系。這就決定了教師的教法對學生的學法具有先導性和制約性。教師要基本了解學生的學習速度、原有運動知識水平和學生把教師教的轉變為自己東西能力,以實現教法向學法的轉化;教師還要科學分析學生的學法,為提高學生能夠把教師的東西快速轉變為自己東西的能力。
(3)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體育教學中建立師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人格平等。教師要以人格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并且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有自己想法的話,允許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二是尊重和信任。把每個學生都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社會人來看待,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并相信知識他們最終都會學會并掌握。在每一次的訓練中,讓他們自己能夠看到進步。三是理解和合作。教師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個性差異,對他們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思維方式、認知水平等都要有正確的認知。最終能夠達到一種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
(二)開放性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體現
傳統的單一講授法和單一的考核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要求。在體育教學、考核方式的開放拓展教學中,運用合作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團隊考試和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實現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中多種能力得到培養。
3 師生互動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對學生有正確認知,目標培養清晰。
(1)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開發。(2)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會協作和合作。(3)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注意其個性發展;正確處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把他們塑造成不同特色、不同類型的個性化人才。
(二)正確認識教師,明確指導方法
教師是教學的基礎,師生互動要獲得好的效果,就必須要求有好的體育教學基礎:(1)體育教學觀念教育方法的正確引導。(2)在體育教學活動的理想設計能力及人格素質水平。(3)體育專業及其相關理論的應用能力;(4)教學實施過程中駕馭新的體育器械的能力。教師不僅要掌握本項技術能力的知識,還要了解相關學科如衛生、急救的相關知識,使自己能夠站在學科前沿。
4 結論
(1)在體育教學中構建和諧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該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誠實守信、和諧融洽,師生之間應該是充滿活力,協調發展的雙邊關系;(2)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到每個學生,且每個體學生在體育課上師生關系的特殊性,在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運用情感資源,擴大和學生的交往渠道,尊重和了解個體;(3)教師要善于調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尋找影響師生關系的不利因素,掌握適合的心理距離;(4)建立師生之間互動模式,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斷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開拓新穎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拓寬師生交流渠道;(5)改善和提高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互動質量,真正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熊光.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讀與寫,2009(3),137
[2]吳新華.體育活動對少年健康人格培養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師教學).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