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靜
[摘 要]依據音樂課程標準,遵循心理學的原理,以審美心理發展為核心,探討幼師鋼琴教學的新方法。
[關鍵詞]音樂教育;鋼琴教育;心理學;審美心理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蕰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而鋼琴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課程,則更顯出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
現代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證明,要真正走進音樂,理解音樂,必須學習一門樂器;而鋼琴為固定音高,音域最廣(88鍵),是最富于表現力的樂器,故稱樂器之王。學習樂器,若有條件,最好學習鋼琴。
那么,幼師的鋼琴教學,則在各種鋼琴教學中有其特殊的意義與目的。它既不同于專業的鋼琴教學,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業余鋼琴教學。以往,幼師鋼琴教學大多以專業鋼琴教學標準降低的模式,偏重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趣味及審美心理發展等其它方面的培養。這樣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其技能不高(因其起步晚,學習內容不專業),音樂感悟力也較欠缺,使其落入一種尷尬境地。比上不足,比下無余,其境可嘆!
那么,怎樣改善這種情況呢?在我個人的鋼琴教學實踐中,我轉換一下教學思路:在培養學生技巧、技能的同時,也更重視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和能力的鍛煉,既“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幼師學的鋼琴技能,普遍只用教到相當車爾尼849練習曲后期的難度就可以流暢彈奏幼兒園的歌曲了。
而對于審美心理發展則應視為幼師鋼琴教育的終極目標而倍加重視。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時代、特定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準,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可見,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它的本質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時代制約于不同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質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內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終價值還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養的審美意識及其倡導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育既通向人類歷史文化的最大縱深,又關聯著人類社會的未來,它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美育的加強與否,也就不僅關系著一個民族的興衰,亦關系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質量。
審美的核心是要創造審美“意象”,科學家的科學發現到最后往往不是憑理性而是靠直覺,這樣的事例很多。這種想象力的培養是靠美育。智育主要是培養人的邏輯推理能力,而美育培養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鬃诱f:“詩可以觀”,是指直觀洞察。美育培養人的形象思維,發掘人的右腦潛能。
審美是超越功利的,對人成就事業有很大作用,這已得到現代心理學的映證。除了智商(IQ),情商(EQ)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考試成績高的不一定就能成就大事業。
審美心理發展,按心理學可分為四個層次:能力、情感、趣味、人格。以下分別就這四個層次進一步說明。
一、鋼琴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① 對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及演奏技巧是最基本的教學目的。演奏技巧無外乎連奏、斷奏、雙音、和弦、八度奏法等等,學生能熟練掌握這些技巧的初中級難度的樂曲就足以在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中應付自如了。除此之外,還應掌握視譜的能力及一些分析樂曲結構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就等于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打磨解決問題的鑰匙,而不僅僅是拿到了鑰匙。這樣,學生就可在將來的工作中自學或為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了上述音樂技能與技巧的能力的培養外,鋼琴教學還應側重對學生注意的品質的能力提高進行培養?!靶睦砘顒訉σ欢▽ο蟮闹赶蚝图芯徒凶⒁狻!雹谠S多人在學琴之前,注意的品質不是很高,而在學琴之后都有所提高。這是因為鋼琴練習需要全神貫注地投入,而注意品質不高就會有立竿見影的作用,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會出現錯音、漏音,甚至中斷。這樣就強迫練習者集中注意力,減少錯誤的發生,甚至完全不發生錯誤。在練習過程中,注意的品質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由隨意注意可轉化為隨意后注意了,而注意的廣度(也叫注意的范圍,是指人在同一有限時間內所能清晰地把握到的注意對象的數量③)也會隨之擴大。因為習琴者在看樂譜時,要提前看譜,至少應提前一小節看譜才能將樂句彈行流暢,尤其是在快速的樂曲中。而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對象與活動上的現象)能力的提高也可能通過鋼琴練習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我經常強調要看譜彈琴,而不許背譜看鍵盤彈奏,因這樣,習琴者不光手指觸摸鍵盤彈奏樂曲,眼睛還要看譜,而不是只盯著手指。這樣,就強迫學生熟悉鍵盤,用手指觸摸,不用眼睛看就可找到要彈奏的鍵盤的地方。這樣就提高了注意分配的能力,使之善于分配注意。因“同時并進的兩種活動,其中必須有一種活動是相當熟練的,這樣,人們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較生疏的活動上去?!睒纷V是不斷更換的,而鍵盤的位置與寬度是永遠不變的,那么,學生一旦用手指就能找到鍵盤的位置,而不是眼睛去找鍵盤即通過視覺熟悉鍵盤,就可將注意分配到看譜上去,而不是一味地“埋頭苦干”,這樣就鍛煉了注意的分配能力。經常練琴的人,學開車和打電腦都非常快,因這兩項事情都需要人善于分配注意。而只背譜,眼睛盯著鍵盤彈奏的習琴者是永遠不會改善注意分配能力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強調眼睛看譜彈琴。
二、鋼琴教學中對情感的培養
音樂是最富情感的學科。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④
作為音樂教育的有形載體,鋼琴教育,更是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聆聽音樂和表現音樂,得到情感的共鳴,使之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將表現各種情感的音樂演奏給學生們聽,以豐富其情感世界,陶冶其情操,調節其情緒,達到情感平衡的境地,以摒除不良情緒的產生。例如,當學生感到有畏難情緒時,我便演奏貝多芬的《黎明奏鳴曲》,或者播放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以激昂的音樂鼓勵學生產生不畏困難,奮斗不息的情感。而當學生情緒焦慮時,我經常選擇莫扎特的《小奏鳴曲》或一旋律優美、歡快的小曲,讓學生演奏,這樣能使其在演奏與傾聽音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忘掉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而變為樂觀、積極的情感。大量的科學研究也證明音樂能直接影響人的情感。古希臘人早已將音樂當作藥方來醫治人的精神損傷?!肮畔ED學者畢達哥拉斯就認為音樂有凈化人的作用。用音樂、用某些旋律和節奏可以教育人,用音樂,用某些旋律、節奏治療人的脾氣和情欲,并恢復內心能力的和諧。他還認為,適當地享用音樂,可以大有助于人身健康。他還找出用來醫治心中憂郁病癥的旋律,用來醫治憤怒、生氣、內心變化的旋律等等?!雹?因此,音樂對于人的情感的培養,對于心理的健康是大有好處的。所以,在鋼琴教學中,我盡量有意識地運用音樂中特有的情感因素來調節和引導學生的情緒,使之朝良好的情緒、情感方面發展,從而克服不良的情緒出現,也讓學生學會通過聆聽音樂、演奏音樂來隨時調節自己的情緒,以達到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平衡、高尚的情感。
三、在鋼琴教學中注重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基于音樂審美的精神需要。了解學生興趣的產生、發展和個體差異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的前提條件。音樂興趣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幼兒時期,對各種奇異的聲音(包括非音樂)產生直接的興趣,這種最初的興趣屬于有趣水平;童年時期,隨著兒童心理的發展,他們會對表現音樂(唱、奏)有興趣,從中他們能得到最大的快樂,此時的興趣已經發展到樂趣水平;青少年時期,他們的音樂心理進一步發展,對音樂的興趣表現為多元化,社會生活也對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伴隨他們理性思維的發展,此時的興趣已發展到最高水平即志趣水平。
讓學生在鋼琴學習中享受成功,是保持他們音樂興趣的有效方法。鋼琴教學中的成功,不在于學生獲得某級別的獎項,主要是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做出成績,從而得到老師與同學的充分肯定。激發和保持音樂興趣,我主要做到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的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
許多人都認為鋼琴難學,因為他認為許多鋼琴學習中的練習曲或樂曲枯燥無味,不能激起其演奏的欲望。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就在教學進度多安排一些趣味性強的樂曲,并在示范中力求將樂曲中的趣味完滿地傳達給學生。在講課運用的語言中也力求生動活潑,詼諧幽默。在糾正學生的錯誤中有時也有意做一些夸張而滑稽的動作,來重復其錯誤,讓學生在笑聲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加深印象,盡快改正其錯誤。
在講解《天真浪漫》(布格繆勒曲)時,我用文學性的語言,描繪其音樂的場景,并有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他們所聽到的音樂的感受,這樣學生一下就被此音樂所吸引,并很快理解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情感。在回課的過程中,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將音階構成的樂句表現得很流暢,將跳音、小樂句斷得很清楚。因為在講課時,我將第一段的長句子比喻為孩子們在春天的陽光下在湖面上泛舟,太陽將孩子們曬得懶洋洋的,有的孩子可愛地伸著懶腰。而第二段的小樂句及跳音則活像小孩們一蹦一跳地邁著童子步,在草地上嬉戲。這樣,形象而有趣的講解使同學們對此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加上有表現力的演奏,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將此曲演奏出來的欲望,因此在回課時有了良好的效果。
在選曲方面,尤其是在教學生彈即興伴奏時,我除了選用旋律優美的嚴肅音樂的小曲(如《雪絨花》、《送別》、《深深的海洋》、《賣花姑娘》等)之外,還有計劃地加入時下的一些流行音樂的曲目,如《藍色生死戀》、《日光機場》、《心愿》、《棋子》、《獨角戲》等,讓同學們在正餐之外也來點小零食,這樣,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練琴興趣,增加了學生進琴房的次數,在不知不覺中也提高了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使之順利地學會了即興伴奏的基本技巧。學生在彈奏了這些音樂后,再回頭來演奏那些正規的嚴肅音樂,仿佛也不那么困難了,也對嚴肅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因為流行音樂本來就根植于嚴肅音樂、古典音樂。這就好象人們本不愿看古典名著,認為其太厚重,而當人們看了名著改編的電影后卻有了想仔細閱讀名著原文的沖動,從而在閱讀當中又發現了名著的真正樂趣,而不對名著望而卻步了。如果學生在演奏流行音樂的過程中品出了古典音樂的風味,那么,讓學生演奏流行音樂就不是不務正業。
四、鋼琴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
所謂行為久了就可養成習慣,習慣久了就可形成性格,性格便可決定命運。心浮氣躁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把握機會讓自己成功,而只有深穩性格的人才可成就一番事業。《菜根潭》上說:“性燥氣粗者,一事無成;心平氣和者,百福自集。”也是與之有異曲同工之意。
其實,這就說明了一個簡單而以容易被人忽視的道理:良好的行為,可以導致良好的習慣,習慣久了就成為性格,性格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命運的好壞。鋼琴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磨煉意志品質、培養頑強人格的過程。在鋼琴教學中,我尤其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一點一滴的行為中,糾正其錯誤的、培養其正確的。鋼琴的練習中,有一些是有些枯燥而不得不彈的樂曲,那么能堅持練好的學生,豈不是對意志的磨練?而每天都持之以恒的進琴房練琴的人,豈不是對恒心和毅力的磨練?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要求他的眾多弟子每天堅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過了一個星期后,他問有多少人堅持下來了,這時,一千弟子只有一半的人舉手;又過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有多少人堅持每天做一件事,這時,只有一百個人舉手;過了一年,蘇格拉底又問有幾個人堅持了老師的要求,這時只有一個人舉手,這個人就是柏拉圖。柏拉圖后來成為了古希臘歷史上與蘇格拉底具有同樣地位的哲學家。那么,這樣看來,蘇格拉底也好、柏拉圖也好,其成就不僅僅憑著其智慧,而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超強的耐力與毅力,還有持之以恒的決心。通過鋼琴學習,可以培養人的注意力的集中、頑強的毅力,抓緊時間的習慣,持之以恒的決心,還有克服困難的決心。這些都是一個成功者所必備的性格條件。因此,鋼琴學習,是可以很好地完善學生的人格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總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耐心、恒心與毅力。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我鼓勵他們勤練、慢練、多練,那種戰勝困難后,流暢彈奏的成功喜悅足以彌補其練習當中的苦惱??噙^之后的甜是超過甜中的甜的;而甜過之后,反覺苦。
我相信,能夠將鋼琴學習中的難題處理好,并堅持學習下去的學生,將來在其它的學習或工作中也會成功克服各種困難的。
五、結語
鋼琴作為幼師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明確其作用與地位。一方面它是學生知識、技能的必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質;另一方面,通過鋼琴學習,對學習者完善知識結構,培養綜合素質,全面和諧發展均有促進作用。
鋼琴教師的誤區是:將鋼琴課作為專職的技藝教學,看不到它的其它作用,沒能從理論及實踐層面將鋼琴課作為藝術課、文化課、歷史課、修養課等來講。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我們應將培養學生的審美心理發展作為重要教學方法予以重視,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才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美國作家亨利 亞當斯說:“教師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響也將永無止境”。我們應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讓他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2][3] 張世臣 杜蘭玉 趙淑文編《心理學》,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音樂課程標準》.
[5] 宋祥瑞著《西方音樂美學史教程》武漢音樂學院印.
[6](《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